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虎啸云海之红途 > 第80章 结业论文显锋芒 暗流涌动妒才贤

第80章:结业论文显锋芒 暗流涌动妒才贤

省委党校的学习时光如白驹过隙,悄然滑向终点。最后的结业论文,如同悬在所有学员心头的一块巨石,其分量远超普通的课业,更像是一场无声的终极答辩,关乎着每个人在上级眼中的最终评价,甚至隐隐影响着未来的去向。

林昊宇对这篇论文的重视程度,远超他人。他婉拒了几个相对稳妥、易于出彩的宏观选题,而是在某个深夜,经过与沈奕辰一番长谈后,毅然选择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甚至有些冒险的方向——《新形势下经济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径探析——基于江海省云海县的实践与思考》。

选题报上去,立刻在学员中引起了窃窃私语。经济与纪检,在许多人固有的认知里,如同油门与刹车,天然带着某种张力与对立。“深度融合”?这个概念太过新颖,也太过敏感,稍有不慎,便可能被解读为模糊职能边界,或者理想化的空谈。

论文开题讨论会上,指导老师,一位以严谨甚至有些古板着称的老教授,推着老花镜,眉头拧成了疙瘩:“昊宇同学,你这个题目……志向很远大。但是不是有点……过于超前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撑点在哪里?很容易写得空洞,或者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啊。”话语间充满了担忧。

林昊宇站起身,语气恭敬却坚定:“老师,我认为这不是超前,而是现实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在云海的工作实践告诉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规范高效的权力运行,而事后救火式的监督成本太高,效果也有限。我的支撑点,就是云海正在运行的‘线上追踪系统’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思考。我愿意尝试,哪怕不成熟,也算抛砖引玉。”

他的自信和基于实践的依据,最终说服了指导老师。高宏坐在不远处,闻言嘴角几不可查地撇了一下,低声对旁边的人嘀咕:“哗众取宠。”

接下来的日子,林昊宇进入了废寝忘食的状态。党校图书馆那间最僻静的阅览室角落成了他的固定据点,桌面上堆满了从各处搜集来的资料: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外省市探索“智慧监督”的零星报道、经济学中关于制度成本与交易费用的经典文献,以及云海“线上追踪系统”后台导出的、经过脱敏处理的海量运行日志和数据图表。

沈奕辰成了他最重要的“论敌”和灵感来源。两人常常在宿舍里争得面红耳赤。 “你这个‘监督前置’的观点,理论上成立,但如何界定‘前置’的边界?介入过早是否会影响经济决策的效率?”沈奕辰一针见血。 “所以需要依靠技术手段设定风险阈值,而不是凭个人判断。比如,系统监测到超大额资金支付未按流程进行会签,自动预警,这只是提示风险,是否暂停支付仍需主管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决策,但系统留下了决策记录,这就实现了监督的‘无形嵌入’而非‘粗暴干预’。”林昊宇指着电脑屏幕上复杂的数据流图解释。 “那纪检干部的素质呢?让他们去懂金融、懂项目招投标,现实吗?”沈奕辰再问。 “所以我说要专业化培养,甚至可以从经济部门选拔优秀干部交流到纪检系统。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必须是方向。”林昊宇目光坚定。

这些深夜的思维碰撞,极大地完善了林昊宇的论文逻辑,也让沈奕辰对这位室友的洞察力和前瞻性佩服不已。

高宏则选择了另一个极端稳妥的题目,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研究”,大量引用省里的现行政策和文件表述,四平八稳,绝无出错之虞。他看到林昊宇终日埋首于晦涩的数据和理论中,时常故作关心地“劝慰”:“昊宇啊,别太拼了,论文嘛,过得去就行。咱们重要的是人际关系,是领导印象,你那题目,写得再好,领导看不懂,或者觉得你瞎琢磨,不是适得其反吗?”

林昊宇只是笑笑,并不多言。道不同,不相为谋。

答辩日终于到来。小礼堂内气氛庄重,学员们都穿着正装,神情紧张。评委席上,除了党校的学术权威,赫然坐着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和省纪委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这让答辩的份量陡然加重。

轮到林昊宇时,他深吸一口气,稳步上台。他今天穿了一套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白衬衫熨帖挺括,虽未打领带,却更显出一种专注与自信。他打开精心准备的ppt,屏幕亮起,没有繁复的动画,只有清晰的图表和凝练的观点。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我今天汇报的核心,是想探讨一个可能有些尖锐的问题:当我们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时,纪检监察工作这个‘保障’角色,能否以及如何从幕后更走向前台,从事后追责更多转向事前事中防控,从而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而不仅仅是‘消防队’?”

开篇之问,就直接抓住了所有评委的注意力。

他接着展开,以云海“线上追踪系统”为鲜活案例,演示了技术如何将权力运行流程固化、可视化,如何通过大数据模型对招商政策兑现、财政资金拨付、工程招投标等关键领域进行风险扫描和预警。“这不是为了束缚手脚,而是为了划清跑道。在跑道内,尽可以放手奔跑,但一旦有偏离跑道的趋势,系统会及时亮起黄灯,甚至是红灯。”

他又深入剖析了当前一些经济领域**案例的共性缺陷,指出“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滞后”是根本症结。“如果我们的监督能够像血液一样,循环渗透到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末梢,很多问题完全可以在萌芽状态就被发现和纠正。”

最后,他提出了构建“经济发展风险与廉政风险一体化评估防控机制”的设想,建议在省级层面成立跨部门联合工作组,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进行联席评估,将廉政风险防控嵌入决策源头。

他的陈述持续了将近四十分钟,逻辑之严密、案例之生动、观点之新颖,让台下鸦雀无声。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听得频频颔首,甚至拿出手机拍了几张ppt页面。省纪委的研究室主任则一直表情严肃,但目光锐利,显然在深入思考。

提问环节,火药味渐浓。 省纪委研究室主任率先发难:“林昊宇同志,你的设想很宏大。但纪委的主责是监督执纪问责。过度强调‘服务’和‘助推’,是否会弱化纪委的威慑力,甚至导致职能异化?这个平衡点在哪里?”问题直指核心,异常尖锐。

所有人心头一紧。 林昊宇略一沉吟,从容应答:“主任,我认为这不是弱化,而是升级。威慑力来自更精准、更无可逃避的监督,而不是更频繁的处罚。通过技术手段和制度设计,让**更容易被发现、更难发生,这种‘不敢腐、不能腐’的机制,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威慑。而‘不想腐’,则需要文化和信念的建设,这同样是服务于党和人民事业这个最大的‘大局’。”

他的回答,将纪委的职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主任听完,面无表情,但微微点了点头。

后续几个问题,关于技术可行性、人员配备、可能遇到的阻力等,林昊宇都结合理论与实践,给出了扎实的回应。

答辩结束,评委们短暂合议后,给出了“优秀”的评价。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甚至在点评时公开表示:“昊宇同学的这篇论文,视野开阔,思考深入,虽然一些具体措施还需深入论证,但其指出的方向和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为我们政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这几乎是极高的褒奖了。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沈奕辰鼓得尤为用力。而高宏等人的掌声则显得有些稀疏和勉强,脸色不太自然。

当晚,林昊宇婉拒了同学们的庆祝邀请,一个人留在宿舍整理资料。沈奕辰回来,递给他一瓶水,真诚地说:“佩服。今天你这篇论文,真的镇住场了。尤其是对纪委职责的重新界定,很有冲击力。” 林昊宇接过水,笑了笑:“只是纸上谈兵罢了。真要实现,难上加难。” “但总得有人先想,先说出来。”沈奕辰道,“我觉得,上面有人听进去了。”

而此时,在党校附近某处,高宏正对着电话低声抱怨:“……是,答辩是过了,评了优。内容?哼,夸夸其谈,标新立异罢了……真按他说的搞,还不天下大乱?……明白,明白,我会注意的……结业后?嗯,等通知吧……”

挂了电话,高宏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眼神复杂。他知道,林昊宇今天的光芒,再次映照出了他的平庸。这种认知,让他心里像堵了一团棉花,憋闷,却又无可奈何。

林昊宇同样看着窗外,手中的论文稿还散发着墨香。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思想的碰撞已经完成,接下来,将是更为残酷和复杂的现实博弈。他这篇论文,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究竟能激起多大的涟漪,无人可知。但他已然做好了准备,去迎接那即将到来的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