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夜于识海中窥见那一缕灰蒙蒙的气流,已然过去了三日。
这三日,虞颜白日里依旧在藏经阁默默整理着书架,擦拭着玉简,神情恭顺,动作一丝不苟,与往常并无二致。
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深处某种东西已然不同。
那缕微弱却真实不虚的混沌之气,如同在她干涸心田里悄然扎根的种子,虽未破土,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困惑。
她尝试过数次,想要再次进入那种“寂灭”状态,更清晰地捕捉、甚至引导那缕气流,却总是差之毫厘。
那无名兽皮卷上的法门艰涩异常,许多地方她百思不得其解。
仙尊当日的指引如同惊鸿一瞥,后续便再无声息。
巨大的未知与独自摸索的茫然,让她心中渐渐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她需要答案,需要指引。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如同野草般疯长。
终于,在这日藏经阁的差事结束后,她没有立刻返回杂役院那间小屋,而是趁着夜色,再次踏上了通往主峰后山的山道。
依旧是迷雾笼罩,禁制暗藏,但许是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抑或是体内那丝微不可察的混沌之气让她对周遭能量的感知敏锐了那么一丝,这次的行进,竟比上次送丹炉时,少了几分恐惧,多了几分决然。
**雾隐洞**依旧静谧清冷,洞口仿佛吞噬着外界的一切喧嚣与光线。
虞颜在洞口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因赶路而略显凌乱的月白襦裙,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狂跳的心脏,这才鼓起勇气,迈步踏入。
洞内景象与她上次来时并无不同。清辉流淌,冷香弥漫,灵气充盈。
萧御依旧盘膝坐于中央的玉榻之上,周身清气缭绕,仿佛亘古未动。
只是,这一次,在她踏入洞府的瞬间,那双深邃如星海的眸子便缓缓睁开,平静无波地看向她,似乎对她的到来并不意外。
“仙尊。”虞颜连忙躬身行礼,声音因紧张而带着细微的颤抖。她不敢抬头,双手紧张地交握在身前。
“何事?”萧御的声音清冷如玉,听不出情绪。
虞颜深吸一口气,抬起头,鼓起勇气迎上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目光,将自己这几日的经历和盘托出:“弟子……弟子依照仙尊指引与那兽皮卷法门,于三日前……似乎,似乎感应到了一缕……灰色的气流,存在于识海之中。”她斟酌着用词,生怕描述不当,“但此后数次尝试,皆难以稳固,更不知该如何继续。兽皮卷上所载……弟子愚钝,多有不解之处,心中惶恐,特来向仙尊请教。”
她说完,便屏住呼吸,忐忑不安地等待着。
她不知道仙尊会作何反应,是会嫌她进度太慢,资质太差?
还是会觉得她太过冒昧,竟敢主动前来打扰?
萧御静静地看着她,那双墨黑的瞳仁中,似乎有细微的流光一转而逝。
他确实有些许意外。虽然知晓混沌灵源的宿主必有其特殊之处,但这“寂灭感应篇”乃是上古法门,艰深晦涩,即便有他神识引导,寻常修士入门,耗费数月乃至数年光阴亦是常事。
而她,仅仅数日,竟已能初窥门径,感应到混沌之气?
这等速度,已非“天赋”二字可以简单概括,更像是她体内的混沌灵源,与这法门存在着某种天然的契合。
“进度尚可。”
他淡淡开口,四个字,听不出褒贬,却让虞颜悬着的心,瞬间落回了实处,甚至涌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欣喜。
“你之所感,确为‘混沌之气’。”
萧御继续道,开始为她解惑,“此气乃万物本源,‘先天一炁’之显化,非五行灵气可比。你灵根特异,常规修炼如同以竹篮打水,徒劳无功。唯此本源之气,方是你之正道。”
他的话语,如同拨云见日,为虞颜指明了方向。
“然,福兮祸之所伏。”
萧御话锋一转,语气虽依旧平淡,却多了一丝凝重,“混沌灵源,力量层次远超此界常规范畴,蕴含无限潜能,亦伴随莫测风险。”
他目光如炬,看着虞颜,一字一句清晰地告诫:“其一,此力成长缓慢,然一旦引动,其威能可能远超你自身掌控,易遭反噬,轻则经脉尽毁,重则神智沦丧,化身只知毁灭的混沌傀儡。”
虞颜心中一凛,脸色微微发白。
“其二,”萧御的声音更冷了几分,“怀璧其罪。混沌灵源乃亘古罕见之秘,若被外界知晓,无论正道魔道,皆会视你为异数,或欲夺之,或欲毁之。届时,天上地下,再无你容身之处。青云宗,亦护不住你,甚至可能因你而招致灾祸。”
这话语如同冰锥,刺得虞颜浑身发冷。
她终于明白,自己体内沉睡的,是何等可怕的双刃之剑。
“故而,”萧御总结,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外人面前,你需谨记,你依旧是那个资质低劣、修炼艰难的五行伪灵根弟子,不得显露丝毫异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