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林凡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查看气运。
【今日气运等级:白银(顺风顺水)】
“白银级,不错,正好去镇上。”林凡利落地起床。今天计划去镇上给赵老板送货,并采购一些生活物资,或许还能逛逛书店。
他将冷库里准备好的渔获仔细装箱,尤其是那只意外获得的黑金鲍,单独用湿海藻包好,放在了最上面。启动小木船,挂机发出轻快的轰鸣,载着他驶向镇子码头。
镇子比东源村热闹许多,码头上船只往来频繁,人声鼎沸。林凡熟门熟路地将船停好,搬着箱子走向赵老板的水产铺子。
“赵老板,货来了。”
“哎呦,小林来啦!”赵老板热情地迎出来,如今林凡可是他最重要的高端货源之一。
他打开箱子一看,眼睛更亮了,“哟!还有只好货色!这黑金鲍品相真不赖!小林你现在可是越来越厉害了,这种好东西都能时不时搞到。”
林凡笑了笑,依旧那套说辞:“运气好,碰巧在礁石缝里逮到的。”
“你这运气,真是没话说!”赵老板哈哈笑着,手脚麻利地过秤、算钱,“石斑鱼和黑鲷也都是好货,老价钱,没问题吧?”
“没问题,赵老板公道。”林凡点头。
结完账,一笔可观的收入再次入袋。林凡又顺便在赵老板这里补充了一些冰块和新鲜的鱼饵,为下次出海做准备。
离开水产铺子,林凡先去买了米面油盐等生活必需品。
提着大包小包,他拐进了镇上那条相对安静的老街,这里有一家开了很多年的旧书店,是他每次来镇上的必逛之地。
书店里弥漫着旧纸张特有的味道。
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老头,正捧着本书打盹。林凡放轻脚步,熟门熟路地走向角落那个放着农林渔牧技术书籍的书架。
书架上的书更新极慢,大多还是他上次来看过的那些。
他耐心地一本本扫过去,忽然,一本封面略显破旧、书名是《海水池塘与近岸生态混养技术探讨》的书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本书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出版日期是十几年前,但里面的内容似乎涉及了一些基础的生态循环和混合养殖的概念,这正是他最近在思考的方向。
他抽出这本书,拍了拍灰尘,又继续翻找。在书架最底层,他还发现了一本薄薄的、更像是内部资料的小册子,《本地区常见经济藻类图鉴及习性简述》,虽然印刷粗糙,但图片清晰,描述简洁实用。
“老板,这两本多少钱?”林凡拿着书走到柜台前。
老老板抬起眼皮看了看:“那本厚的五块,薄的册子一块钱拿走。”
林凡痛快地付了钱,像捡到宝一样把两本书小心地装进袋子里。
这种旧书摊,往往能淘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实用性很强的知识。
走出书店,时间尚早。林凡想了想,又去五金店转了一圈,看了看一些绳索、工具的价格和品质,心里默默记下,以备不时之需。
他还特意去电器行门口看了看二手发电机和制冷设备的报价单,虽然暂时买不起,但多了解行情总没错。
整个行程充实而高效。
返回码头的路上,他看到路边有卖刚出炉的海苔烧饼,香气扑鼻,便买了两个,就站在路边吃起来。
看着镇上人来人往,为生活奔波,他感觉自己也是这其中的一份子,踏实而平凡。
回到船上,放好采购的物品,启动挂机。回程的路上,白银气运依旧发挥着作用,海面风平浪静,航行十分顺利。
到家后,他将东西归置好,第一时间就翻开了那本《生态混养技术探讨》,虽然里面的很多术语对他而言还有些陌生,但其中关于利用不同生物习性构建简单食物链、改善水环境的思路,让他深受启发,感觉眼前又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今天没有新的渔获,但卖出了存货,补充了物资,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新的知识。气运值也因为成功交易、获取新知识(系统判定为“有效学习投入”)而稳步提升。
林凡觉得,这一趟镇上行,收获一点也不比出海少。他越发觉得,未来的道路,不仅仅在广阔的海洋里,也在这些点点滴滴的知识积累和规划之中。
气运为【青铜】。
林凡查看完气运,又特意去看了老村长家墙上那份旧的潮汐时间表。今天恰逢小潮死汛,潮水涨落幅度不大,水流相对平缓。
“死汛……虽然总体渔获可能不如大潮时,但有些藏在礁石里的家伙,反而会因为水流不那么急而更容易出来活动。”
林凡琢磨着书上看来的知识和老王叔闲聊时透露的经验,心里有了打算。
他决定不去深水的“林氏一号”渔场,而是划船到村子附近一片以复杂礁石区闻名的海域,当地人俗称“蛤蟆礁”。这里暗礁林立,水情复杂,大船容易触礁,小船也得小心翼翼,但据说藏着不少好货,平时来的渔民不算多。
青铜气运加持下,航行有惊无险。他小心地操控着船只,依靠【坚韧的木桨】对水下地形的微妙感知,避开潜在的危险区域,找到了一处相对平缓的礁石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