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星骸继承者 > 第150章 星际和会

星骸继承者 第150章 星际和会

作者:摩大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9:05

星海未来学院的钟声尚在耳畔回响,“新希望”星便迎来了另一场关乎文明走向的盛会。经过数月艰难磋商与多方博弈,由星盟临时议会主导、“黎明阵线”积极推动、烬域帝国改革派及多个重要独立殖民地代表参与的星际和会,终于在经过激烈争论后选定的中立地点——位于星盟与帝国缓冲带的“望舒”空间站——正式召开。

“望舒”空间站并非军事要塞,也非繁华商港,而是一处历史悠久、以学术交流和外交中转闻名的古老站点。其设计融合了星盟的流畅曲线与帝国的几何美学,象征着沟通与平衡。此刻,它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悬浮于璀璨星河之中,注视着各色舰船缓缓驶入其港口——星盟临时议会的代表团乘坐着略显朴素的客运舰,帝国代表团则是玄戈麾下那艘标志性的、线条冷峻的“龙骧”号旗舰,其余独立殖民地的代表船只则五花八门,从流线型的科研船到粗犷的武装商船,不一而足,俨然一副战后星际格局的微缩图景。

空间站核心的环形会议大厅内,气氛庄重而微妙。环形桌旁,各方代表依次落座。星盟临时议会议长——一位以稳健着称的老牌政治家——担任会议主席。凌烨作为“星际遗产与安全特别行动队”队长及“黎明阵线”精神领袖,与苏玥一同位列星盟代表团重要席位。对面,玄戈一身帝国元帅礼服,面容冷峻,身后坐着帝国外交大臣与军事顾问。其余独立殖民地代表则神色各异,有的充满期待,有的谨慎观望,有的则难掩对两大势力夹缝中求生存的忧虑。

会议伊始,便是暗流涌动。议题从相对务虚的“战后和平愿景”迅速切入实质性的“边境划分”。星盟与帝国之间存在大量历史遗留的争议星域,司徒隐时代曾以高压手段暂时压制,如今其垮台,这些地区立刻成为火药桶。

一位来自边境星系的星盟代表情绪激动地控诉帝国巡逻队近期越界挑衅,展示受损的民船影像。帝国代表则反唇相讥,出示所谓“星盟支持的海盗”袭击帝国商队的“证据”,并要求重新勘定“更符合历史与现实”的边界线,言语间对司徒隐时代签订的某些条约嗤之以鼻。

争论迅速白热化,双方代表拍案而起,互相指责,会议一度陷入僵局。老议长连连敲击木槌,效果甚微。

就在此时,凌烨缓缓起身。他没有提高声调,声音却清晰地压过了嘈杂:“诸位,我们聚集于此,是为了终结纷争,还是为了开启新的战争?”

会场渐渐安静下来,目光聚焦于他。

“边境纠纷,源于互信缺失与历史积怨。”凌烨目光扫过双方,“我提议,成立一个由双方专业测绘人员、中立第三方学者共同组成的联合勘界委员会。不以武力强弱划线,而是依据最客观的星际法准则与现有居民意愿,重新勘定。在此过程中,双方军队后撤五十光年,设立非军事区。争议未决前,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

此议一出,满场窃窃私语。这方案看似公平,实则对强势的帝国约束更大。玄戈目光锐利地看向凌烨,手指无声地敲击桌面。良久,他冷声道:“可以。但帝国要求委员会必须有帝国认可的专家,且最终方案需经帝国元老院核准。”这留下了伏笔,但至少同意了谈判框架。独立殖民地代表们大多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贸易谈判同样艰难。帝国凭借其经济与技术优势,试图逼迫星盟开放关键市场,接受不平等条款。苏玥此时挺身而出,她展示了一系列数据模型,清晰论证了失衡的贸易将对双方长远发展造成的损害,并提出了一个基于“相对优势互补”和“技术梯度转移”的渐进式贸易框架。

“重建需要资本,但不应以牺牲经济主权和未来发展潜力为代价。”苏玥语气冷静,逻辑缜密,“帝国可以获得稳定的原材料和市场,星盟则需要获得技术、投资和发展时间。双赢的前提是公平,而非掠夺。”

她的专业与客观,甚至赢得了部分帝国经济官员的暗自颔首。玄戈深深看了她一眼,未置可否,但指示帝国代表就此方案进行细节磋商。

军事互信议题更是敏感。帝国坚持要求星盟限制其军备发展,特别是与古代遗迹技术相关的领域。凌烨对此坚决反对。

“星盟拥有自卫权。限制性条款必须对等,且需有严格核查机制。”他态度强硬,“至于古代遗产相关技术,其研究与应用已在‘星际遗产与安全特别行动队’及未来星际公约框架下严格监管,其安全性透明性,欢迎各方共同监督,但绝不容许任何一方以此为由实施单方面军备压制。”

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最终只能达成一项脆弱的共识:建立军事热线,提前通报大型演习,避免误判。更深层次的军控谈判,留待日后。

而最为核心、也最为艰难的,便是关于如何共同管理和研究古代遗产的议题。

凌烨代表星盟,正式提出了基于“星海未来学院”理念的《星际文明遗产研究与利用公约》草案。草案强调:任何古代遗产的研究都必须在全星际监督下进行,遵循严格的伦理规范,以和平为目的,成果由所有签署文明共享,严禁任何军事化应用。

会场一片寂静。这草案近乎理想主义,直接挑战了帝国试图掌控核心技术的野心。

玄戈第一个发言,语气平淡却带着压力:“理想很美好。但现实是,遗产位于星盟实际控制区,其研究能力与安保水平令人存疑。帝国认为,为确保知识不被滥用或泄露,应由帝国与星盟组成核心决策圈,共同主导…”

“这意味着新的垄断和不平等!”一位独立殖民地代表激动地打断,“遗产属于全人类!我们也有权参与和监督!”

“如何确保共享?技术鸿沟如此之大,所谓共享,最终不过是强国施舍!”另一位代表质疑。

会议再次陷入纷乱。

苏玥再次起身。她没有直接反驳玄戈,而是转向所有代表,特别是那些独立殖民地的代表:“诸位,技术鸿沟确实存在。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建立一套公平、透明的机制。《公约》草案提议成立一个开放性的‘星际遗产研究所’,面向所有文明招募学者,研究过程和数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公开。同时,设立技术援助基金,帮助落后文明提升基础科研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有意义的共享,而非空中楼阁。”

她看向玄戈,语气转为凝重:“将军,垄断意味着责任独占,也意味着风险独占。谁又能保证,帝国单独或主导的研究,绝不会出现第二个司徒隐?真正的安全,来自于制衡与透明。”

玄戈沉默不语,手指敲击桌面的速度微微加快。凌烨接口道:“遗产的力量,我们都见识过。它既可以是文明飞跃的阶梯,也可以是自我毁灭的深渊。将其置于国际共管之下,看似限制了某些方面的‘效率’,但却是对文明整体最负责任的态度。帝国若真心为星海安宁计,应带头支持此公约,方能彰显真正的大国担当与远见。”

和会连续进行了数日。争吵、妥协、僵局、突破…每天都在上演。凌烨和苏玥穿梭于各代表团之间,斡旋、解释、争取支持。他们不仅要应对玄戈的步步紧逼,还要安抚星盟内部不同的声音,说服心怀疑虑的中立代表。

在一次深夜的非正式磋商中,玄戈单独约见了凌烨。

“凌烨,你提出的蓝图,很美,但也很脆弱。”玄戈站在观景窗前,望着无垠星河,声音听不出情绪,“人心贪婪,规则易碎。你如何保证这一切不会在几年后分崩离析?”

凌烨平静回答:“我无法保证。但我相信,建立在不公与强权上的秩序,崩塌得更快。我们总得尝试一条更艰难,但或许更长久的路。这不是天真,将军,这是基于历史教训的理性选择。”

玄戈转过身,目光复杂地看了他许久,最终缓缓道:“帝国…需要时间研究公约细节。”

和会最后一日,在经过又一轮通宵达旦的激烈争论后,终于达成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望舒共识》:原则同意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境争端,设立非军事区及联合勘界委员会。

——《贸易框架初步协议》:同意基于互惠原则逐步恢复和发展贸易,具体细则后续磋商。

——《军事互信初步措施》:同意建立热线机制和演习通报制度。

——关于古代遗产:原则上同意就《星际文明遗产研究与利用公约》草案成立专门委员会进行后续磋商,在此之前,维持现状,由星盟“星际遗产与安全特别行动队”主要负责监护,帝国及各方可派遣观察员。

没有彻底的胜利,也没有完全的失败。每一项协议都充满了妥协、模糊和未尽事宜。但这毕竟是战后各方第一次坐在谈判桌前,试图用规则而非炮火来规划未来。

当各方代表在最终文件上签署下自己的名字时,会场响起了礼节性的、却含义复杂的掌声。

凌烨和苏玥走出会议大厅,疲惫却感到一丝微弱的希望。

“只是开始。”苏玥轻声道。

“嗯。”凌烨点头,望着港口中那些即将驶向不同方向的舰船,“种子已经播下。能否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时间,更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

星际新秩序的漫长构建之路,终于迈出了踉跄却坚定的第一步。前方的挑战依旧无数,但至少,他们已将和平与合作的理念,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