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心累的宣布完诏令后,群臣惶恐低下了头,皇后心里也在滴血,还懵在那里无法回神。
长孙皇后无法接受自己养育教导了十几年的儿子,居然是个逼死亲舅舅的人。
群臣束手无策,勋贵唯唯诺诺。
偌大的甘露殿上竟然无一人敢出头吗?
长孙无忌根本不管这些,第一个站出来,上前就是大哭着扑倒在地,抱住了李世民的腿就嚎哭道:
“陛下啊!臣心怀大唐,绝无半分背弃您和江山的念想!”
“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谋反的。”
长孙无忌虽然一直在贞观朝扮演着谄臣的角色,但众人并不会觉得他就是个庸人。
对于他的这番自证的话,群臣也是心里暗自点头:自古以来都没有长孙氏这么稳的国戚,他是被夺舍了拎不清去造反?
证明完心意后,长孙无忌又接着哭道:“承乾这孩子我看着长大的,臣相信他不是这样的人。”
“天幕上是高宗皇帝,而不是如今的贞观太子李承乾,臣相信承乾定然是被坏人教唆的,他本意还是好的啊,陛下!”
“请陛下莫要怒火下令,毁了孩子啊!”
哎!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低头看见长孙无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嚎,有点嫌弃。
但是大唐皇帝还是很能共情这个大舅哥的。
李承乾是他的亲外甥,无论如何也要保。
况且天幕都说了,承乾登基后行事出格且荒唐,他这个舅舅作为辅政大臣的情况下,站在亲情和君臣之礼上,都尽到了规劝的本分。
长孙无忌心情自然是伤神的,对外甥这般好,居然被背刺了。
而且,你想让我下台你就说啊!
甚至罗织罪名也行啊!
可是你说我造反!!!
特么的,我,长孙无忌,大唐赵国公,凌烟阁开国第一功,妹妹是皇后,舅舅也是国公,堂弟也是国公,皇帝是发小,外甥女是儿媳,外甥是皇嫡子,我吃饱了撑得去造反?
李世民蹬了蹬腿,将长孙无忌嫌弃的踹在了一旁。
哪曾想长孙氏涕泗横流,不依不饶。
贞观上将无奈,只得伏身去搀扶起大舅哥,宽慰道:
“辅机,你知道的,我是最信任你的。”
皇帝这般亲热的话反而让长孙无忌哭得更凶了,李世民见到长孙无忌的大喇子都流到了自己衣袖上,眼皮直跳,想要不动声色的抽身,可是大舅哥真情流露起身后就死死的抱着皇帝的胳膊,根本抽不开。
李世民:......
“辅机之前说的对,是朕冲动了,朕收回之前的话,咱们继续看天幕。”
“承乾这孩子肯定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儿,其后必然有隐情的。”
得到了大皇帝的好话后,长孙无忌才依依不舍的回到了自己位置上。
只是李世民回到了自己原位后,从皇后袖口里不动声色的抽出了一张绢帕,默默的在桌案下擦拭着......
魏征旁边的李承乾早就瞪大了眼睛,他万万没想到老舅居然这种情况下都能翻盘。
我的太子之位暂时保住了?
虽然老舅的手段有点丢人,但是李承乾依然发自内心的感激长孙无忌。
舅舅放心,这辈子孤定然不会在错信任何一个坏女人了!
我李承乾,与坏女人不共戴天!
......
【追评:“主要他还是得罪了新皇后,然后就被诬告谋反全家流放了。”
追评1:“这得看史书上是怎么盖棺定论的,只要史书上没有说长孙无忌目无君上,僭越自大,那他就不是。
史书只是说他没有支持高宗废后立小娘,所以就被怀恨在心,直到事后被诬告谋反,全家流放至死。”
追评2:“长孙无忌当时得骂自己瞎了眼,亲外甥居然向着外人这么对舅舅。”
追评3:“没办法,高宗太想证明自己了,他不想再被舅舅掌控去延续老爹的贞观之治了,他想走自己的路,所以就和小娘一拍即合,把长孙无忌搞下台。
只能说,父亲的功绩越大,做儿子的越有压力。”
......
追评4:“真正的守成之君,最完美的二代就得看汉明帝,延续前政的基础上自己开创新路,而不是一上台就急着推翻前人。”】
看到这里,汉皇们倒是一个个都乐了。
说得多好啊!
那老李家就是做做样子罢了,真正的善待功臣还是得看我老刘家!
汉桓帝时期
雒阳南宫里,刘志看着天幕里后世人的拌嘴,默然无语。
世祖爷善待功臣,好啊!
给咱大汉留下了好名声,激励后生人为了功名而效力朝廷。
显宗也善待开国功臣,修建云台阁供养二十八士,好啊!
勋贵家族世世代代辅佐老刘家,可美了!
连着好几代明君名臣名将呢!
可是......刘志内心在疯狂咆哮:
有没有一种可能?
兴大汉者勋贵也,亡大汉者勋贵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