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大家知道吧?」
「自古以来对于李世民的各种溢美之词数不胜数,完全可以说他就是诸夏文化的优秀帝王代表,文治武功盛隆、谦虚待下、心系臣民、英明神武。」
「人们常说做李世民的臣子可以得到善终,因为自信的唐太宗认为天下没有任何人能有自己的功劳大,能有他更神武。」
「李靖就是一个例外。」
五十岁的李药师,李世民认为他有古之神将风范。
六十岁的李卫公,李世民觉得此人乃大唐定国之柱也。
七十岁的老李头,落在李世民眼中怎么看都是鹰视狼顾!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当时的李靖已经重病缠身,可李世民亲自到卫国公府上拜访探望。
李靖心生感动,一个劲的祝福陛下旗开得胜。
哪知道走到门口的李世民来了一句:
“卫国公定然能好起来的,司马宣王也是七十岁高龄再立新功嘛!”
“朕可是很期待能和老将军再出征一次的。”
当司马懿的名字落在李靖的耳中,他怎么还不明白皇上的意思?
这比任何神医灵药都管用!
李靖的病也没有那么痛苦了,腿也不疼了,腰也能挺直了,面色都红润了不少。
硬生生从床上爬起来抱着李世民的脚,“陛下,老臣要和您一起去高句丽!”
「李世民晚年深受病痛折磨,尽管政务已经交给了太子处理,但依然强撑着身子迟迟没有咽气。」
「直到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底,李靖病情急剧恶化,于七月初二病逝。」
「李世民才缓了一口气,对太子说:厚赏李靖家人,且将李靖厚封!」
「七月十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
「为什么李靖死了八天李世民才去世呢?
网友们是这样回答的:李二怕李靖头七回魂了!」
......
大唐甘露殿
贞观群臣们面面相觑,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想笑又不敢第一个当出头鸟的表情。
后人对陛下和李靖将军的调侃,很难评.....
李靖:“......”
司马懿,你好歹毒啊!
当年在洛水射出的箭,时隔四百年正中老夫的眉心!
上首的李世民复习着三国的历史,被天幕的有趣讲解逗得乐不可支,忽闻天幕将他比作了猜忌臣下的人,更是调侃他会把李靖视作司马懿,李世民当场破防:
“胡闹!”
“这定不知是哪传来的污蔑谣言!”
“但凡看史就知,司马懿这人先忠后叛,欺诈狡瞒乱朝贼人也!”
“此人如何能和朕的药师将军相比?”
甘露殿里的群臣也是纷纷点头,很是认同李世民的话:
李药师吃饱了撑的去造反?
李世民可不是曹魏的皇帝能比的,没看见此前一连串的赞美吗?
而且司马懿造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先前蛰伏多年准备了很多手的工作才有了高平陵之变。
试问李药师怎么在李世民眼皮底下做这种工作?当羽林卫是摆设还是当李君羡是瞎子啊!
“我是知道药师将军用兵如神的,但比之陛下好像还差些意思......”
李靖猛然回首看去发声的人,居然是长孙无忌!
呜呜呜,辅机你是个好人。
李靖感激的冲着他点头示意。
杜如晦摇了摇头,笑道:“许是如赵宋一般的野闻,被民间听风是雨的记录在册,经过润色和传播后成了诬言。”
群臣连连颔首,全当个笑话不去表达自己的意见。
事情揭过去后,李靖倒是表现的极为洒脱:
“老臣戎马一生,为大唐建功立业,死后还得到了陛下与太子的追封,这是我的荣誉啊!”
“况且,与陛下同休,这更是荣耀也!”
李世民:......
你说的是人话吗?
李靖很洒脱,满面的有荣与共,李世民就不嘻嘻了:
“药师将军,你长我二十八岁......”
“朕不觉得有什么可荣的...”
无语,回去后就下令全国名医进京。
「高平陵之变后,曹魏的政治生态是什么样的呢?」
「权臣当世,幼主在朝。」
「哦豁!扑面而来是熟悉感啊!!!」
十七岁的曹芳成为了汉献帝,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角色变成了司马懿。
孙吴是最先出局的,因为它消耗于无穷尽的内斗。
可是,季汉灭亡于263年。
孙吴灭亡于280年。
名义上,曹魏灭亡于266年,实际上却死在了249年。
以国祚论最先出局何尝不能是曹魏呢?
「正所谓: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高平陵之变后又过了两年,司马懿病逝。」
「传奇掘墓人司马懿一生都在致敬自己的偶像曹操,所以他到死身上还挂着大魏太傅职,更没有封王。
魏帝曹芳为他封赏郡公他都严辞不受!」
「所以,司马懿到死都是“大魏忠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