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各朝时空里对于“白衣渡江”的好坏十分有争论。
有的人赞叹奇计定乾坤,有的人慕名英雄而对江东做法嗤之以鼻,破口大骂。
【“计不分好坏,谋不辩善恶,成则王,败则寇。”
“所以,我认为江东也没什么错啊!”
“入关之后自有大儒辩经!”
“吴国被黑这么惨还是因为只是割据政权罢了。”
“那为什么没人给晋朝辩经呢?”
“难道晋朝不是大一统王朝?难道晋朝没有终结乱世?回答我!”
“假扮成商人的计谋把路走绝了吗?早在春秋时期,晋国荀吴灭鼓就让手下士卒伪装成商人,背着甲胄在城门外休息,最终趁其不备拿下了鼓国。兵不厌诈,愿赌服输而已。”
“其实之前对吕蒙和东吴的评价都很正面的,之前都说人家国士无双,现代就成小人了。”
“笑死,不要乱解读古代好吧?国人和野人的区别源于上古,但封建时代,城中居民是百姓,城外就是流民!”
“楼上都是典型的诡辩论!”】
「故事到此只是刚刚开始......」
「我们常说季汉是一群极致的理想主义疯子组建的国家,从始至终充满了意难平和遗憾,我们有太多太多的理由想让丞相再赢一次...」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汇聚了天下的理想主义疯子呢?」
「刘备,季汉先主,汉昭烈帝的魅力就在于此!」
天幕上将刘备的四字谥号以红色的草书形式浮现而上。
季汉先主,大汉昭烈帝!
初闻的刘备还有些迷糊,旋即反应过来,这说的不就是他自个吗?
刘备疑惑的目光望向了诸葛亮,都不用他开口,诸葛亮就秒懂了:
“主公,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
“昭烈者,赞颂其功绩,也扬名其品德,此谥对于主公而言是十分合适了。”
“嗯。”
刘备微微颔首,随后燥热的心又冷静下去,天幕只是对历史上的刘备作出的评价,一种盖棺定论。
如今的他基业不过新建,远远没有天幕上的那种高度。
不!
我不能只有历史上的高度,这样的功绩还远远不够。
二弟不能死,大汉必须活!
......
天幕上画面一转。
无数帧蜀汉群臣的话语和先主的影像展示而出。
有的在沙场,有的在明堂。
镜头缓缓落在一处公堂中,“哈哈哈”的大笑声充斥于耳,屋里不分上下欢闹一团。
张飞:“早知如此,何必争夺呢?”
赵云哈哈一笑,镜头给到了堂中的其他人脸上,皆是不顾仪态的放声大笑,就连上首的刘皇叔也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伏在桌案上用力的拍打。
画面一转。
诸葛亮:“赵太守为其嫂做媒,也是一番好事嘛,子龙何必如此呢?”
“军师,你们又打趣我。”
张飞:“军师,倘若我哥哥真不能返回荆州,我可要找你要人呐!”
关羽:“军师,你瞧瞧我这弟弟,哈哈!”
赵云:“云奔走四方择主而侍,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随,大慰平生。虽肝脑涂地,亦心甘情愿!”
徐庶情真意切,跪倒在地:“单福终遇明主矣!”
孔明:“为图将军之志,亮愿效犬马之劳!”
“庞统自荐帐下,久蒙主公厚恩,早思肝脑涂地,方称本心。”庞统俯首大拜。
“我感刘皇叔知遇之恩从未忘记报答。”
“亮不能临阵讨贼,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何颜于九泉之下面见先帝!”
“诸葛氏三代世受国恩,今日以身殉国得报先主之恩,不堕先祖之名,大义可成矣!”
一头银发的黄忠死前笑道:“臣乃一武夫,浑浑噩噩于长沙,幸遇陛下!”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鼓点声响起,大将军姜维英气勃发,持刀策马于沙场上,身后站着的诸葛亮和赵云,两人皆是以怜爱的目光笑望着他。
“倘若就此收兵,武侯遗志,先主大业岂不成泡影!”
“我姜维才疏志短,但忠心可鉴!至死也要保住先帝创下的基业!”
“姜维,大势已去,岂可强为!”
“姜维,你主已降,你又为何不肯投降?”
“姜维,他甚至都未见过先帝!”
“哼!”
“我计不成,乃天命也!”
......
各朝时空正在看天幕的古人们,望向画面里一位位耳熟能详的忠臣良将的真情流露,每个人都恨不得以死相报的慨然大气,忍不住为之失神。
奇怪,季汉的这群君臣,怎么身上像在发光一样?
“这就是纳首而拜的魅力吗?”
“我若得昭烈帝这样的主公,即使以死报知遇之恩又有何妨?!”
“老刘家又触发基因红利了,魅魔体质!”
西汉初年
刘备的人格魅力到底有多大?
身为老祖宗不好说太具体,但他觉得能与自己一比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