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血战江淮
江淮平原上,硝烟弥漫,尸横遍野。靖南伯黄得功率领整编后的第一野战兵团,正与张献忠部二十万大军在庐州城外展开决战。这位以勇猛着称的"黄闯子",此刻正站在指挥车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战场态势。清晨的阳光透过硝烟,照在他满是沧桑的脸上,那双锐利的眼睛紧盯着敌军的动向。
"传令炮兵,集中火力轰击敌军左翼!"黄得功声音沉稳,但握着望远镜的手微微颤抖,"骑兵准备突击,待炮火延伸后立即冲锋!"
"得令!"传令兵飞奔而去,马蹄踏过泥泞的土地,溅起阵阵血水。
这是整编后的江北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新式野战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炮弹精准地落在敌军阵中。张献忠部虽然人数众多,但从未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顿时阵脚大乱。
"虎贲旗前进!"黄得功拔出战刀,亲自率军冲锋。整编后的江北军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燧发枪方阵轮番齐射,弹如雨下;骑兵突击迅如闪电,刀光闪耀;炮兵精准打击,所向披靡。
张献忠见状大怒,调来最精锐的"老营兵"反扑。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悍不畏死,冒着炮火向前冲锋。战局陷入胶着,双方在庐州城外展开惨烈的拉锯战。
"伯爷,右翼吃紧!"田雄满身是血地来报,"敌军集中兵力猛攻右翼,李守备殉国!"
黄得功立即调遣预备队:"命第三旅增援右翼,炮兵集中火力覆盖敌军进攻路线!"
新式炮兵展现出精准打击能力。观测兵迅速测算坐标,炮手调整射角,炮弹如长眼睛般落在敌军密集处。张献忠部损失惨重,攻势受挫。
黄得功抓住战机,下令全线反击。"虎贲旗所指,有进无退!"他亲率亲兵队冲杀在前,镔铁大刀挥舞如风,所向披靡。将士们见主帅如此勇猛,士气大振,奋勇向前。
战至黄昏,张献忠部终于溃败。江北军乘胜追击,斩获无数。是役,歼敌三万,俘获两万,缴获粮草器械无数。
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出现在正午时分。张献忠亲自督战,派出他的义子李定国率领最精锐的"铁甲军"发起冲锋。这些士兵身披重甲,手持巨斧大锤,如同一堵移动的铁墙向江北军阵地压来。
"炮兵集中射击!燧发枪手准备齐射!"黄得功站在指挥车上,声音嘶哑却坚定。汗水从他的额角滑落,与硝烟混合成黑色的痕迹。
新式野战炮发出震天的怒吼,实心弹和开花弹交替射击。但铁甲军悍不畏死,尽管不断有人倒下,整体阵型仍在稳步推进。
"报告!炮弹快用完了!"炮兵统领焦急地喊道。
黄得功咬牙:"改用霰弹!放近了打!"
当铁甲军推进到百步距离时,黄得功猛地挥下令旗:"开火!"
燧发枪方阵齐射如雷,铅弹如雨点般射向敌军。但铁甲军的重甲提供了相当程度的防护,只有部分士兵倒下。
"上刺刀!"黄得功大吼一声,率先跳下指挥车,"亲兵队,随我冲锋!"
田雄急忙拦住:"伯爷不可!您是一军之主..."
"放开!"黄得功怒目圆睁,"今日就让张献忠见识见识,什么叫做真正的猛攻!"
镔铁大刀在阳光下闪耀,黄得功如猛虎般扑入敌阵。大刀挥舞处,血雨纷飞。亲兵队紧随其后,与铁甲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
"保护伯爷!"田雄声嘶力竭地呼喊,组织第二梯队增援。
战场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黄得功浑身是血,不知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但他手中的大刀从未停歇。
就在这时,战场侧翼突然响起震天的呐喊声。原来是被打散的刘良佐部残兵自发组织起来,从侧翼袭击铁甲军。
"伯爷!我们来助你!"一个满脸血污的校尉高喊道。
黄得功精神大振:"好汉子!今日若胜,本伯定为你请功!"
战至申时,铁甲军终于溃败。李定国身负重伤,被亲兵拼死救出。张献忠见最精锐的部队都被击溃,只得下令撤退。
黄得功立即组织追击:"骑兵营包抄左翼,截断退路!炮兵延伸射击!"
整编后的江北军展现出优异的协同作战能力。各兵种配合默契,追击有序,不断扩大战果。
夜幕降临时,战斗基本结束。黄得功在亲兵护卫下巡视战场,所见皆是惨烈景象。阵亡将士的遗体与敌军尸首混杂在一起,鲜血染红了整片原野。
"清点伤亡,救治伤员。"黄得功声音低沉,"将阵亡将士的遗体好生收殓,他们都是好样的。"
田雄前来汇报:"伯爷,初步统计,我军阵亡三千余人,伤五千;歼敌三万,俘获两万。"
黄得功默然片刻:"厚葬阵亡将士,优抚家属。俘虏按王总督的新规处置,愿降者收编,不愿者遣散。"
回到大帐,黄得功立即给王磊写战报。在信中,他特别提到新式火炮和燧发枪在战斗中的重要作用,也如实汇报了弹药不足的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