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戚家传承
宁远城的春日来得迟,但训练场上的热火朝天早已驱散了最后一丝寒意。王磊站在点将台上,注视着天雄营士兵操练新式鸳鸯阵。经过数月苦练,这套经过现代军事理念改良的古阵已初见成效。
"参将大人。"一个沉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王磊回头,见是一位年约四旬的军官,面容刚毅,目光如电,身着洗得发白的鸳鸯战袄,腰佩长刀,步伐间透着百战老兵的沉稳。
"末将戚良,原戚家军百户,奉命前来报到。"军官抱拳行礼,动作干净利落。
王磊心中一震。戚家军!明朝中期最精锐的部队,以鸳鸯阵威震倭寇。虽然戚继光已逝多年,但戚家军的精神和战术仍在传承。
"戚百户请起。"王磊连忙扶起,"久仰戚家军威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戚良直起身,目光扫过训练场,微微皱眉:"大人这是在操练...鸳鸯阵?"
王磊点头:"正是。不过做了一些改良。"
戚良仔细观察片刻,眼中渐露惊异之色:"这...这与传统鸳鸯阵大不相同。队形更松散,但似乎更灵活?"
王磊解释道:"末将以为,传统鸳鸯阵重在防御,但如今敌情有变,需攻防兼备。故将十二人一队改为九人一队,增加机动性。"
他详细说明改良思路:将长枪手与刀盾手比例调整,增加火铳手;强化侧翼掩护;加入现代战术中的交替掩护理念...
戚良越听越是震惊:"大人这些改动...看似简单,实则深合兵法要义!不知师从何人?"
王磊谦逊道:"多是实战中琢磨所得。正好戚百户到来,还请不吝指教。"
戚良抱拳:"指教不敢当。末将愿与大人共同研讨,重振戚家军威!"
从此,戚良加入天雄营,专门负责阵法训练。他带来的不仅是戚家军的传统技艺,还有许多珍贵的实战经验。
"鸳鸯阵重在配合。"戚良示范道,"长枪拒马,刀盾护翼,火铳狙杀。如鸳鸯交颈,攻守相济。"
王磊则将现代小分队战术融入其中:强调战场通讯、信号指挥、应急应变...
两人相辅相成,很快将天雄营的训练提升到新的高度。士兵们发现,新式鸳鸯阵不仅保持传统阵法的防御力,更增加了进攻的灵活性。
一日操练间隙,戚良忽然道:"大人,末将观察多日,发现一重大隐患。"
王磊正色:"请讲。"
"我军火铳虽利,但近战乏力。"戚良一针见血,"若遇建奴重甲兵突阵,火铳难以穿透,需靠白刃战。而我军士兵...刀法生疏。"
王磊深以为然。他来自热兵器时代,确实忽视了冷兵器训练。
"戚百户可有良策?"
戚良眼中闪过精光:"末将有一套戚家刀法,专破重甲。若大人允许,可传授将士。"
王磊大喜:"太好了!请戚百户即刻开始!"
于是,天雄营的训练中加入刀法课程。戚良亲自示范,动作简洁致命,每一招都针对重甲兵的弱点。
"建奴重甲,关节处防护最弱。"戚良讲解,"刀尖挑腋下,刀锋抹咽喉,刀柄击面门..."
王磊也加入学习。他发现戚家刀法与现代军用格斗术有许多相通之处:都讲究效率,追求一击致命。
"参将学得很快。"戚良惊讶道,"似是...有底子?"
王磊含糊应对:"略通一二。"
在戚良的帮助下,天雄营的战力飞速提升。但王磊并不满足,他想要更多戚家军的人才。
"戚百户,可知还有其他戚家军旧部?"王磊问。
戚良叹道:"戚家军解散后,弟兄们流落四方。有的解甲归田,有的投奔他军...末将知道一些下落,但不知他们是否还愿从军。"
王磊坚定道:"请戚百户尽力联络。戚家军精神不该埋没。"
戚良被王磊的诚意打动:"好!末将这就修书联络!"
消息很快传出。令人惊喜的是,许多戚家军旧部闻讯而来。他们有的已是白发老卒,有的正当壮年,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身怀绝技。
最让王磊惊喜的是,戚继光的孙子戚宏亮也率三百浙兵来投。这些浙兵个个身手不凡,精通戚家军各种战法。
"末将戚宏亮,愿率戚家军旧部,重振祖辈荣光!"年轻的戚宏亮英气勃勃。
王磊大喜过望:"得戚将军相助,如虎添翼!"
他立即将戚家军旧部编入天雄营,组成专门的特战部队,由戚良和戚宏亮共同训练。
戚家军的加入,不仅带来战术提升,更带来一种精神——那种百折不挠、精忠报国的精神。天雄营的士气达到新的高度。
然而,麻烦也随之而来。
监军太监王德化很快注意到天雄营的变化。他看到戚家军旧部聚集,立即向朝廷打小报告,诬陷王磊"私募旧部,图谋不轨"。
更糟糕的是,王德化还发现王磊与周婉宁的合作,更是大做文章,弹劾王磊"勾结商贾,挪用军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