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南洋奇胶的曙光
辽西的军工体系,在纯碱量产带来的火药威力跃升之后,并未止步于单一的突破,而是进入了一个系统性精益求精、追求每一个环节极致效能的新阶段。沙河所的火炮工坊,作为将化学能转化为毁灭性动能的最终输出端,自然成为了整个军工复合体中最为繁忙、技术密度最高的核心区域。巨大的化铁炉日夜咆哮,将铁水倾注入庞大的砂型之中,铸造成一门门重达数千斤的红衣大炮、将军炮的粗坯。随后,经验最丰富的工匠们会花费数日甚至数周时间,用各种工具精心镗光炮膛内壁,打磨炮身,检查每一处细节,力求将改良火药那提升了近两成的澎湃能量,毫无保留地、精准地转化为弹丸离膛时那致命的初速。
然而,就在这追求更强力量、更远射程的道路上,一个看似细微、却足以卡住整个系统脖子的技术瓶颈,如同一个无形的幽灵,缠绕着每一门呕心沥血铸成的重炮,使其无法发挥出理论上的完美效能——这便是气密性难题。
这一日,王磊在督师府几位赞画官员的陪同下,再次亲临位于沙河所边缘、戒备森严的火炮试射场。今天将要试射的,是一门新近完成总装的三千斤级红衣大炮,其炮管采用了最新的冷却工艺和镗削技术,光洁度远超以往。所有参与铸造的工匠和负责验收的军官都信心满满,期盼着它能打出一个破纪录的射程。
炮手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动作麻利而精准。测量装药、填入丝织药包、用推弹杆将沉重的实心铁弹夯实到位、清理引信孔……一切井然有序。引信被点燃,嘶嘶作响的火花迅速没入炮身后方。
“轰!!!”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猛然爆开,炮口喷出长达数米的炽烈火焰和浓密硝烟,巨大的炮身在一阵刺耳的摩擦声中,沿着炮架向后猛烈坐退,激起一片尘土。
然而,几乎在巨响发出的同一瞬间,王磊的眉头就紧紧锁起。他锐利的目光并未被壮观的主炮口焰所完全吸引,而是死死盯住了炮尾部位。他清晰地看到,在炮闩(那根巨大、需要沉重榔头才能敲入炮尾螺纹、用以封闭炮膛的钢制塞子)与炮膛尾端平面的结合处,以及旁边用于测试而安装的子铳(一个预先装填好的小型药室,用于理论上的快速射击)与母铳的接合部,有明显的、连续不断的灰白色高温火药燃气,如同被压抑不住的怒龙,嘶嘶作响地喷泄漏出来!这些泄漏的燃气不仅带走了能量,更在炮尾周围形成一片危险的高温区域。
“为何漏气如此严重?!”试射一结束,王磊立刻大步上前,语气严肃地召来负责此次火炮检验的工坊大匠头和军中的火炮把总。
那匠头脸上自豪的笑容瞬间凝固,转为惶恐和无奈,连忙躬身回道:“总镇明鉴,此……此绝非工匠懈怠或工艺疏漏。炮闩与炮膛结合之平面,乃至子母铳接口,皆由最好之工匠以刮刀、磨石反复手工打磨,力求平整贴合,几乎严丝合缝。然……然金属之物,纵是打磨得再光洁,微观之下终有凹凸不平之隙。一旦火炮发射,膛内压力骤增至数千斤乃至万斤,高温燃气无孔不入,迅猛无比。现有以浸油麻绳、鞣制软牛皮甚至薄铜片制成之垫圈,非被瞬间烧蚀碳化,便被那巨力高压冲开、撕裂,实难……实难长久完全杜绝泄漏啊!”
刚刚因试射成功而略显兴奋的火炮把总也收敛了神色,补充道:“总镇,李匠头所言属实。此漏气之患,实战中危害极大。其一,泄漏之燃气皆是上好火药燃烧所生之巨力,白白浪费于空中,致使推动弹丸之力不足,射程与威力皆受损。经末将多次观察比对,因漏气损耗之能量,恐占一成乃至更多!其二,泄漏之燃气温度极高,常灼伤操炮士卒之手脸,甚为痛苦,亦易引燃炮位旁之火药,酿成大祸。其三,漏气之处亦易反向渗入沙尘雨水,污损炮膛,加速锈蚀,清理极为麻烦。”
王磊面色愈发凝重。一成以上的能量损失!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这意味着同样耗费巨资和人力铸造的重炮、同样珍贵的改良火药,却无法打出应有的威慑力;这意味着在决定性的战场上,自己的炮兵阵地可能需要冒着巨大风险,向前推进更远的距离,才能有效覆盖敌方目标;这意味着每一场炮战,都无形中处于劣势。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源上解决!
他踱步到那门尚有余温、散发着硝烟和金属热气的大炮后方,俯身仔细查看炮闩的结构和现有的密封方式。那圈已经被高温燃气烧得焦黑变形、甚至部分熔融的浸油麻绳垫圈,无声地诉说着它所承受的残酷考验。这种方式太原始、太被动了。他的脑海中,立刻闪电般浮现出一种在现代工业中无处不在、堪称“密封之王”的神奇材料——橡胶!橡胶具有极其优异的弹性、可压缩性和回复性,以及一定的耐热性和耐磨性,是制作动态密封垫圈、O型环等密封件的绝佳材料。若能以硫化橡胶制成炮闩垫圈、子铳密封环,必能利用其弹性变形完美填充金属表面的微观不平,在高压下形成动态密封,极大改善气密性,牢牢锁住那宝贵的火药燃气,将其全部能量用于推动弹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