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 第9章 龙成入职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第9章 龙成入职

作者:贾闲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59:24

拜师宴后第二天清晨,林墨换上了母亲连夜浆洗干净的旧衣服,精神抖擞地跟着赵山河,走进了龙成硬木家具厂的大门。

清晨的龙成硬木家具厂,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木材原香、清漆、桐油以及锯末粉尘混合的独特气味。巨大的厂房里,机器轰鸣与手工工具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充满力量与韵律的劳动交响。

林墨跟在师父赵山河身后,脚步踩在厂区水泥路和木屑铺就的小道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赵山河步履沉稳,对周遭的喧嚣习以为常。他带着林墨径直走向厂区中部一栋相对较新的二层红砖小楼,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行政办公楼”。

“先去劳资科报到,领东西。”赵山河言简意赅。

推开一楼挂着“劳资科”牌子的房门,一股油墨、纸张和淡淡烟味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几张大办公桌后坐着忙碌的工作人员。靠里一张较大的办公桌后,坐着一位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中年人,正是孙科长。他面前堆着些文件和表格。

“老孙,人带来了。”赵山河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室内的嘈杂。

孙科长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公事公办中带着点熟稔的笑容:“老赵,动作够快啊!这位就是小林同志吧?街道办王主任可没少夸你觉悟高。”他目光落在林墨身上,带着审视,却也还算和善。

“孙科长好!”林墨连忙上前一步,微微躬身问好,双手将那张盖着街道办鲜红大印的介绍信递了过去。

孙科长接过信,仔细看了看,点点头:“嗯,手续齐全。小林啊,欢迎加入龙成厂!咱们厂是公私合营后的重点单位,生产任务重,学手艺更要能吃苦!跟着赵师傅,是你的福气,好好学!”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抽屉里拿出一叠表格,“来,把这些表填了。姓名、年龄、籍贯、家庭住址、成分、文化程度、家庭成员......都写清楚。”

林墨应了一声,接过表格和一支蘸水钢笔,走到旁边一张空桌前,深吸一口气,开始认真填写。

钢笔尖划过粗糙的表格纸,发出沙沙的轻响。他写得一丝不苟,每一个字都力求工整清晰。表格内容涉及个人和家庭方方面面,林墨凭借融合的记忆和对当下时代的理解,谨慎作答,尤其在“家庭成分”一栏,郑重地写下“工人”。

表格填好交回。孙科长快速浏览了一遍,确认无误,拉开另一个抽屉,拿出一个用牛皮纸仔细包好的小方块,拆开——里面是一枚簇新的、黄铜色的厂徽和一张同样崭新的、硬纸壳的工牌。

“给,收好了。厂徽别在左胸,工牌随身带,进出厂门、去食堂打饭都要查。”孙科长将两样东西递给林墨。

“谢谢孙科长!”林墨郑重地接过,小心地将厂徽别在左胸口衣襟上,工牌则仔细地揣进内侧口袋。

“小刘!”孙科长朝门外喊了一声。一个二十出头、穿着蓝色工装、看起来挺机灵的小伙子应声跑进来。“孙科,您找我?”

“带这位新来的林墨同志,去后勤仓库领劳保用品和这个月的工资。然后直接送到赵师傅的二车间去。”孙科长吩咐道。

“好嘞!林墨同志,跟我来吧!”小刘热情地招呼道。

赵山河对林墨点点头:“领完东西直接到木工车间找我,靠东头那片,挂着‘精密木模组’牌子的地方。”说完,便转身风风火火地往车间方向去了,显然记挂着生产。

林墨跟着小刘出了劳资科,穿过一片堆放着原木和半成品部件的露天料场,走向厂区角落一排略显陈旧的平房,门口挂着“后勤仓库”的牌子。

仓库里光线有些昏暗,弥漫着棉布、橡胶和机油的味道。高高的货架上堆满了各种劳保用品和工作服。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保管员正戴着老花镜,在窗口后的本子上登记着什么。

“张师傅,给新来的学徒工林墨同志领劳保,木工车间的。”小刘熟门熟路地喊道。

老张头抬起头,透过老花镜上沿打量了林墨一眼,慢悠悠地问:“身高?”

“一米七五左右。”小刘替林墨答道。

老张头转身在身后的架子上翻找起来,嘴里念叨着:“新学徒啊......按规矩,‘三新一旧’。” 不一会儿,他抱着一摞东西放到窗口的水泥台面上:

两套崭新的深蓝色粗布工装

一双崭新的翻毛牛皮劳保鞋

一顶半新的、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工帽

两副崭新的白色粗线手套

一条半新的、厚帆布围裙

一块半新的、厚实的深蓝色垫肩布

一个半新的搪瓷缸子

“喏,点一点,签个字。”老张头把一本厚厚的登记簿推过来,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领取信息。

这就是“三新(工装、鞋、手套)一旧(工帽、围裙、垫肩、缸子)”了。林墨仔细看了看,确认无误,在指定位置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字迹工整。

“这劳保鞋可是好东西,省着点穿!”老张头叮嘱了一句,又拿出一个小本子,“这是劳保手册,上面写了各种劳保用品的领用周期和爱护要求,自己看看。”

林墨道了谢,将这一大堆东西抱在怀里,厚实的布料和沉甸甸的皮鞋带来一种踏实的触感。

接着,小刘又带他去了隔壁的财务室窗口。一个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女会计接过孙科长签过字的条子,熟练地拉开抽屉,数出钱票:

三张崭新的深棕五元纸币、三张绿色“壹元”纸币。和一些角币和硬币

还有一小叠花花绿绿的票据, 主要是这个月的粮票和副食品票。

“学徒工第一年,月工资十八块五毛三分,粮票副食票按标准发。拿好,点清楚。”女会计的声音清脆。

“十八块五毛三......”林墨心中默念,这是他穿越以来,也是这具身体有生以来,凭“正式工作”挣到的第一笔钱!虽然没有自己捕鱼来钱快,但是这是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也是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小港湾。

“走吧,林墨同志,送你去二车间。”小刘见他收拾妥当,热情地招呼道。两人抱着劳保用品走出后勤区。

回去的路上,小刘显然是个健谈的,主动当起了向导,指着厂区各处介绍起来:

“瞧见没,咱们龙成厂,主要就分五大块!”他指着那几座巨大的厂房,

“开料车间在那边,声音最响、木屑乱飞的地儿!带锯、圆盘锯、截料锯都在那儿,大木头进去,变成板子方子出来。力气活,粉尘大!”

“喏,你们的木工车间就是就前面那座最长的厂房!你师父的地盘。里面分好几组呢,有做家具大件的,有做门窗的,你师父他们组专攻精密木模和复杂榫卯件,技术含量最高!刨凿锯锉,全看手上功夫。”

“靠南边采光最好的那个是雕花车间,窗户最大!里面安静,全是‘哒哒哒’修光机和小凿子的声音,老师傅带着徒弟雕龙画凤,做花板,那活儿精细得很,费眼睛!”

“那个独门独院的小平房是大漆车间,看见没?味道有点冲,离别的车间都远点儿,怕火!刮灰、裱布、上漆、打磨、推光......做出来的家具那叫一个亮!老师傅手上都是茧子,肺可得好。”

“最大的那个棚子是组装车间!前面几个车间出来的部件,都运到这儿来组装、上五金、最后检验。叮叮当当的,热闹!”

“这几个都是核心的生产车间,归我们聂厂长直管”

小刘又指了指行政楼和其他几处平房:

“咱刚去的仓库和财务都算后勤。还有食堂,就在那边,”他指了指飘出饭菜香的方向,“宿舍楼在厂子最西头,不过学徒工头一年一般不给安排,除非家特别远的。澡堂子也在那边。”

“就是孙科长那儿是人事科,管咱们进厂调岗发工资劳保的。”

“旁边是宣传科,管黑板报、广播站、组织学习、搞文艺活动啥的。看见没,那边墙上新刷的标语就是他们弄的。”林墨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到红墙上写着醒目的白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后勤几个部门现在都归许副厂长管”

“工会办公室在食堂旁边那小屋。管发福利、组织劳动竞赛、慰问困难职工、调解纠纷啥的,这不止是咱们厂的部门还是总公会派下来为咱们工人争取权利的。王主席人不错,挺热心。你家里情况特殊,有事可以找工会反映。”

“喏,前面就是木工车间了!”小刘在一座高大的厂房门口停下,巨大的双开门敞开着,里面传出的敲打声、锯木声、机器嗡鸣声更加清晰震耳,混合着更浓郁的木材气息扑面而来。“赵师傅的精密木模组在东头,你自己进去吧!我还得回科里。”

“太感谢你了刘同志!给我介绍这么详细!”林墨真心实意地道谢。

“客气啥!都是革命同志!以后熟了叫我小刘就行!”小刘爽朗一笑,摆摆手转身走了。

林墨站在二车间门口,紧了紧怀里抱着的崭新工装和劳保鞋,摸了摸胸前冰凉的厂徽和口袋里硬挺的工牌,感受着贴身存放的、还带着体温的十八块五毛三分钱和粮票。

他迈开脚步,抱着属于他的“装备”和“粮饷”,向东头走去,没多久就看到赵山河在那里用刨子打磨一个榫卯,林墨急忙跟师傅打了一个招呼。

林墨以前在龙成厂里面做临时工的时候就知道龙成厂车间里面的车间都是分成几个工作小组,由老师傅任组长。所有的生产任务都是老师领来分配给下面的工人做。

车间里面由一个主任负责全面管理包括领生产任务,原料管理,排班等,一个副主任协调生产组长。赵山河给林墨介绍了他们小组的成员,包括两位磕头拜师的师兄。

“这里以后就是你的位置。”赵山河招呼他近前指着旁边一个半旧的工具箱和一个固定在长凳上的简易木工台。

“头三个月,你的任务除了在我工作前需要帮我准备好当天的木料还有一个就是:学会用、用好、用精这几样最基础的工具。”他转身,从工具墙上取下三样东西:一把刃口闪着寒光的单刃斧,一把锯条绷得笔直的手板锯,还有一把看着就十分沉重的长刨。

“斧子,用来‘杀料’,练的是下斧的准头、力道和角度。”

“锯子,用来‘断料’和‘开料’,练的是走线的直、稳、准。”

“刨子,用来‘净料’,练的是推刨的平稳、吃料的均匀,刨花要薄如纸,连绵不断。”

赵山河拿起那把长刨,粗糙的大手抚过光滑的刨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是木匠的第一课,也是贯穿一生的课。刀不快,活就糙,人也丢脸!”

他走到旁边的磨刀石前,拿起一个小油壶,滴了几滴黏稠的机油在青黑色的石面上。

“看好。”赵山河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拿起刨刀,手指稳稳地捏住刀身,以极其精准的角度贴合在油石上,手臂带动手腕,以一种稳定而富有韵律的动作,开始前推后拉。

砂石与钢铁摩擦,发出“沙...沙...”的细微声响,带着一种独特的节奏感。他的动作沉稳、专注,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

林墨屏息凝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师父的动作,将每一个细节,尤其是那微妙的角度和用力的节奏,深深印入脑海。他知道,这看似枯燥的第一步,才是真正通往匠人之路的基石。

他深吸一口混合着木香、机油和汗水的空气,眼中充满了专注和渴望。

龙成厂木工学徒林墨的第一天,就在这磨刀石的“沙沙”声中,正式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