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 第149章 提高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第149章 提高

作者:贾闲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59:24

林墨见王副司长接受了自己的核心思路,便趁热打铁,提出了更具前瞻性的技术补充:“王司长,关于人造板,我还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除了利用国内废料,我们还可以关注国外更先进的人造板技术。”

“现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在利用当地丰富的速生材和农业剩余物如甘蔗渣生产某种叫做‘胶合板’和‘刨花板’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应用。”

“这种板材性能稳定,成本相对较低,在国际中低端家具市场应用广泛。如果我们能通过技术交流、甚至引进生产线的方式,掌握并发展起自己的人造板产业,不仅能解决部分内需,未来甚至可以考虑使用进口木材原料生产高端人造板,专门用于出口家具的特定部件,进一步丰富我们的产品线和成本结构。”

林墨刻意模糊了“中密度纤维板”等更具体的名词,用了此时可能更通用的“人造板”和借印尼之口提及“胶合板\/刨花板”概念,既提出了方向,又符合时代认知。

王副司长听得心潮澎湃。林墨这一席话,不仅解答了他对原料的担忧,更描绘了一条清晰可行的破局之路:短期靠政策争取木材进口额度,中长期靠技术升级和综合利用提升效率,未来甚至能发展出有竞争力的人造板产业作为补充和拓展。

“好啊!小林,你这次可真是给我,解决了一个心病!”王副司长站起身,用力握住林墨的手,脸上洋溢着久违的振奋,“你这些想法,非常有价值!我得部领导做详细汇报!特别是那个‘出口配套物资’和良性循环的思路,一定要重点强调!”

他看着眼前这个目光沉稳、思维缜密的年轻人,心中感慨万千。这哪里像个普通的大学生,分明是个兼具技术视野、经济头脑和国际眼光的战略型人才!

王副司长的前面带着疲惫与压力的话语让林墨恍然记起,这几年正是国内紧急还债让我们的农产品不断流向老大哥,而对方苛刻的要求让不少肉类卖不出去甚至提倡买爱国肉的时候。

国家正在勒紧裤腰带偿还外债,外汇压力巨大,优质木材资源日益紧张……这些宏观层面的困境,此刻又与设计小组正在攻关的“家具系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林墨瞬间明悟,王副司长如此重视这次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单一的产品成功,更是将其视为一个关键的“样板”和“敲门砖”。

这个系列的市场反响又有了新的意义,它将直接关系到王副司长向上级申请、将生产出口家具所需的进口木材,纳入“出口配套物资”专项额度管理的成功与否。

若能成功,就等于为后续的出口创汇打通了一个稳定且关键的原材料渠道,形成一个“用设计赚外汇,用外汇买好料,用好料做更高端设计赚更多外汇”的良性循环。

想到这里,林墨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这已不仅仅是设计之争,更牵动着为国家开源节流的战略层面。

王副司长看着林墨若有所思的神情,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的疲惫被一种混合着期望与决心的神色取代:“小林啊,看来你也想到了,咱们这个‘雪球’,能不能滚起来,这第一把雪,可就看你们这次的设计能不能一炮而红了!”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向林墨,语气变得半开玩笑,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认真:“我现在啊,就盼着你赶紧从水木毕业!到时候,我说什么也得想办法把你弄到我们轻工部来!你这脑子,你这双手,放在哪里都是大材小用!”

“咱们这个‘滚雪球’的计划,这才刚开头,后面还有数不清的坎儿,比如新材料的研发、工艺的突破、成本的精算……哪一样都离不开你小子的智慧!到时候,你可不能推辞,得帮老哥我把这个担子挑起来!”

这话已是极为露骨的招揽和期许。林墨心中微震,面上依旧保持谦逊:“王司长,您言重了。我现在还是个学生,首要任务是学好本领。能为国家出口创汇尽一份力,是分内之事。未来的事,未来再说,只要国家需要,我定义不容辞。”

“好!要的就是你这句话!”王副司长满意地笑了,又鼓励了几句,才匆匆离去。

告别王副司长,林墨没有直接回学校,而是绕道去了龙成家具总厂。他先将整理好的“方寸·山水”系列设计图纸交给了厂长陈枋安。

陈枋安仔细翻看着图纸,眼中异彩连连,:“你这套设计,既有‘东方韵律’的魂,又有‘经纬系列’的骨,还多了份小空间的灵动和趣味!这下咱们厂未来两三年的产品梯队都不用愁了!我马上安排打样!”

林墨谦逊地表示这是对厂里培养的回馈。接着,他又特意去拜访了党委书记聂怀仁,感谢他之前为母亲工作调动之事费心。聂怀仁笑着勉励他继续努力,称他是龙成厂的骄傲。

最后,林墨来到了木工车间,找到了正在打磨一套复杂模具的师父赵山河。车间里刨花飞舞,檀香隐隐。林墨帮着手打了会下手,便将自己在水木大学藏书阁的见闻,以及系主任梁先生关于“明理致用、融汇自成”的点拨,详细地说与师父听。

赵山河放下手中的砂纸,眯着眼,嘬了口烟袋,静静地听着。当听到林墨领悟到不应拘泥于流派之形,而应探究其背后材料、结构、空间、时代需求之“理”时,他缓缓吐出一口烟圈,脸上露出了极为欣慰的笑容。

“梁先生这话,是真正大家之言!你能听进去,想明白,这比多学十个花样榫卯都强!”

赵山河声音洪亮,带着赞许,“咱们手艺人,最容易陷在‘技’里,忘了抬头看路。你小子能跳出来,看到‘理’的层面,这路就走宽了,走正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将来成就......”

他用力拍了拍林墨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了对爱徒的期许。随即,话锋一转,回到了现实的技艺攀登。

“你既然提到了八级工的路子,师父我也跟你说句实在话。八级工,在我的眼里那是工匠里的宗师,要求的是全面,是开创,是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但全面不等于平均用力,也得有自己的‘绝活’和突破点。”

赵山河指着自己正在打磨的那套精密模具,神色郑重:“你可以参考我的方向,现在我把突破的契机放在‘高精密木模’上。你之前做那个发动机模型,已经摸到了门边。”

“但这还不够!现代工业,无论是精密铸造,还是复杂设备的研发试制,都离不开高精度的木模。这东西,要求的不光是木工手艺,更是对图纸的理解、对公差的控制、对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形预估,甚至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和空间几何计算。”

他目光深远地看着林墨:“这条路,正好能把你水木大学学的那些力学、数学知识,和你这身木工本事彻底拧成一股绳!而且,这是国家工业发展最急需的方向之一。”

“你要是能在这上面达到顶尖水平,别说八级工,就是将来评定更高的技术职称,甚至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都大有可为!先在这个方向做到极致,树立起你的‘招牌’,再反过来促进你对其他木作领域的全面理解,这叫以点带面,比你泛泛地去追求全面突破,可能更快,也更扎实!”

师父的指点,让林墨通往八级工的道路前面亮起来一条清晰而充满挑战的路径。高精密木模——融合古今学识,对接国家工业需求,这无疑是一条极具价值的征途。

林墨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谢师父指点!弟子明白了。我会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重点钻研高精密木模技术,绝不辜负师父的期望!”

离开龙成厂,林墨骑着车穿行在秋意渐浓的街道上。王副司长的重托、陈厂长的期待、聂书记的勉励,尤其是师父赵山河那番高屋建瓴的指点,在他心中交织成一幅清晰的蓝图。

随着时间推移,水木大学土木系六零级的学子们再次踏上支农劳动的征程,目的地依旧是京郊的红星公社。

与去年相比,沿途的景致已然不同。田地里,金灿灿的玉米秆如同持戟的卫兵,沉甸甸的穗子预示着丰饶;翻滚的麦浪虽已收割,但留茬的田野依旧散发着泥土与阳光混合的醇香;

远处山坡上,新植的树苗虽还不成规模,却也点缀出一片片新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踏实而饱满的气息。

队伍一进入红星公社地界,那股蓬勃的生机便扑面而来。最显眼的,依旧是村边那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温室大棚。但与去年刚建成时的崭新不同,如今的大棚更添了几分“烟火气”。塑料薄膜上沾着些许泥土和水渍,棚内人影绰绰,绿意更盛。

王振山书记和李老栓队长早已在村口等候,脸上洋溢着比去年更加真切和灿烂的笑容。见到带队老师和林墨,两人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

“刘老师!林技术员!可把你们盼来了!看看,看看我们这儿!”王书记声音洪亮,指着那片大棚和远处丰收的田野,豪情万丈,“托政策的福,加上风调雨顺,今年可是个实打实的大丰年啊!粮仓都快堆不下了!”

李老栓也激动地补充:“大棚更是争气!从开春到现在,黄瓜、西红柿、豆角、菠菜……一茬接一茬,就没断过!按照林技术员你们牵线搭桥的那个协议,大部分都供应给轧钢厂食堂了。”

“这不,前几天刚把最后一批材料款结清!咱们公社,现在不欠轧钢厂一分钱!反而还有了盈余!”

同学们听着,都感到与有荣焉。林墨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的成就感,比任何褒奖都更令人满足。

在王书记和李老栓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大棚。棚内温暖湿润,藤蔓上挂满了累累果实,社员们正忙碌地采摘、装箱,准备送往城里。王书记压低声音,对林墨和刘辅导员说:“不光是大棚,林技术员你上次提的那个搞副业的点子,我们也试着弄起来了。”

他指着村子角落新搭起的一排排简易棚舍:“瞧见没?那边,几家合伙养了百来只鸡,几十只鹅,鸡蛋、鹅蛋不光自己吃,还能攒起来换点零花钱。坡地那边,还圈了块地方,试着养了几头羊,长势不错!虽然规模还不大,但总算多了条来钱的路子。”

走在村子里,能明显感觉到社员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虽然衣着依旧简朴,但脸上少了往日的愁苦和麻木,多了笑容和干劲。孩子们在打谷场上追逐嬉戏,脸色红润了许多。

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除了传统的玉米、辣椒,不少还挂起了自制的风干鸡、咸鸭蛋,灶房里飘出的饭菜香气,也似乎多了几分油腥。

晚上的欢迎饭,就在公社大院摆开。不再是去年那样清汤寡水,桌上有了实实在在的硬菜——自家大棚产的蔬菜管够,一大盆金黄的炒鸡蛋,甚至还有一大碗香气四溢的青菜炒肉!

王书记端起粗瓷碗,以水代酒,动情地说:“老师们,同学们,感谢你们!特别是林墨技术员!没有你们当初的雪中送炭,就没有我们红星公社的今天!这碗‘酒’,我代表全体社员,敬你们!”

所有学生都备受鼓舞。林墨看着眼前这充满希望的一幕,心中感慨。

个人的技艺精进固然重要,但能用这身本事和所学知识,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切实的改变,或许才是“鲁班工坊”传承的真正意义,也是他作为这个时代一名大学生的价值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