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 第143章 设计小组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第143章 设计小组

作者:贾闲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59:24

新学期课程步入正轨,当《钢结构设计原理》的老师正在黑板上推导着复杂公式时,林墨再次轻轻敲开了班主任吴老师办公室的门。

“吴老师,抱歉打扰您。轻工部那边有个关于出口家具设计的项目会议,需要我参加一下,时间是本周四上午,想跟您请个假。”林墨递上早已准备好的请假条,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

吴老师推了推眼镜,看着眼前这个学生,脸上已没有了最初的惊讶和担忧。

他顺手从抽屉里拿出刚刚整理好的上学期成绩总评表,目光在“林墨”名字后方的“班级第七名”上停留片刻,又扫过其下各门主干课程几乎全优的成绩,最终爽快地在假条上签下了名字。

“去吧,系里支持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课程笔记记得找同学补上,有疑难随时来问老师。”吴老师将假条递回,语气里带着信任和鼓励,“注意安全,代表学校展现出我们水木学子的风貌。”

“谢谢吴老师,我会的。”林墨微微鞠躬,退出了办公室。

周四上午,当林墨的身影再次缺席课堂时,坐在后排的周伟用胳膊肘碰了碰旁边的杨振华,朝空座位努了努嘴。杨振华习以为常地低声道:“还能干嘛,肯定又是哪个部委或者厂子请他去‘指导工作’了呗。”

周围的同学听到议论,抬头看了看,眼神里掠过一丝复杂,随即又埋首笔记。惊讶?早已麻木了。这个同窗的轨迹,显然已超出了普通大学生的范畴,除了佩服,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距离感。

林墨骑着车,穿过秋意渐浓的街道,来到了位于东城的轻工部设计院。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些人,他一眼就看到了几个熟面孔。

王副司长正与一位气质沉稳、年约五旬的老工程师低声交谈,见到林墨进来,立刻热情地招手:“小林!来来来,就等你了!”他快步迎上来,握住林墨的手,声音洪亮地介绍,“老周,看看谁来了!咱们的‘秘密武器’到了!”

那位被称作“老周”的工程师,正是此次项目的总设计师,四九城最大家具厂的国营木器一厂总工周明轩。他站起身,目光锐利地打量了一下林墨,脸上露出带着些许无奈又颇为欣赏的笑容。

“林墨同志,久仰大名啊!我们厂可是在你手上连栽了两次跟头,‘东方韵律’和‘经纬系列’,可是让我们压力山大啊!这次部里点将把你请来,看来是铁了心要再出一个拳头产品。”

“说实话,我们这帮老家伙,可是憋着劲儿想跟你这个年轻人好好切磋切磋,可不能再输第三次了!”话语虽是玩笑,却也透露出业内对林墨设计能力的认可和隐隐的竞争意识。

另一边,张思远和陈敏也到了,正坐在角落翻看资料。看到林墨,两人的表情略显尴尬,还是张思远先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陈敏则低下头,假装专注地看着手里的图样。

广交会上的争论犹在眼前,此刻在这样一个官方正式的项目中相遇,身份已不再是自由辩论的学生,而是需要协同工作的同事,气氛难免有些微妙。

王副司长将林墨拉到一旁,压低声音,神色郑重:“小林,这次叫你来,任务不轻。目标是打造一个全新的系列,主要通过香江的渠道,面向外部市场。”

“这不同于广交会,客户群体更多,标准更高,竞争也更激烈。你的实践经验和结构把握能力是关键,一定要和总设计师、还有美院的同志好好配合,把咱们的东方智慧和国际审美结合起来,打一场漂亮仗!”

会议准时开始。王副司长作为主持人,首先明确了项目的重要意义和目标,随后逐一介绍了参会人员。当介绍到林墨时,他特别强调了其“两次广交会冠军订单设计者”的身份和“卓越的结构实现能力”,定位为项目的“工艺结构工程师”。

周明轩是“总设计师”,张思远、陈敏负责“外观设计”,还有轻工部的材料核算专家赵建国,以及来自香江华联外贸公司的市场专员苏曼琪和技术标准专员李卫国。

王副司长言简意赅地分配了核心任务:周明轩总揽全局,确保设计兼具艺术性、可生产性与成本可控;张思远、陈敏主导外观风格,需贴合国际市场潮流;

林墨重点负责将设计转化为可落地、结构合理、坚固耐用的具体方案;赵建国同步进行成本核算;苏曼琪和李卫国则分别提供市场趋势和出口标准的关键信息。

接着,周明轩展示了初步拟定的项目时间表:两周内完成市场分析与设计方向定位,一个月内拿出三套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比选,随后进入深化设计、打样、修改阶段,力争在明年春季完成最终样品,送交港方评估。节奏紧凑,任务明确。

茶歇时间,众人起身活动,交流气氛轻松了些。香江华联公司的苏曼琪和李卫国主动走到了林墨身边。

“林先生,你好!我是苏曼琪。”身着得体西装套裙的苏曼琪落落大方地伸出手,普通话带着轻微的粤语口音,“你在广交会上的设计,我们公司在香江也有听闻,特别是那款沙发单椅,构思非常巧妙,很实用。”

李卫国也递上名片,接口道:“是的,林先生。我们对你的结构设计很感兴趣。香江地方小,住房空间紧凑,对于多功能、节省空间的家具需求很大。你的设计理念,很符合香江市场的特点。”他看起来更为严谨,语气中带着技术人员的务实。

林墨与他们握手,谦逊地回应:“苏小姐,李先生,你们好。过奖了,只是尽力结合实际需求而已。我对香江市场的情况了解不多,正好可以向二位请教。”

苏曼琪笑道:“林先生太客气了。香港现在发展很快,尤其是这几年,很多新建的楼宇,都是那种‘唐楼’或者新兴的公寓,单位面积不大,所以家具讲究轻便、多功能、组合性强。而且,受英国影响,审美上比较倾向现代简约风格,但又对带有东方特色的元素有独特的好感……”

李卫国补充道:“没错。另外,出口到香江乃至转口欧美,标准要求很严格。比如木材的含水率、涂料的环保性、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五金件的质量,都有明确规范。这些在设计初期就必须充分考虑。”

林墨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心中快速吸收着这些宝贵的一手信息。他趁机问道:“听说香江那边电子、塑料产业发展很快,不知道有没有一些新的材料或工艺,可以应用到家具设计上?”

苏曼琪想了想说:“确实有。一些新型的塑料配件、仿木纹的防火板,还有金属电镀工艺,在香港的家具厂已经开始应用了,成本可能略高,但能提升产品的现代感和耐用度。如果林先生有兴趣,我可以让公司寄送一些样品资料过来。”

“那太好了,非常感谢!”林墨心中一动,这或许是为设计引入新思路的契机。

茶歇结束,会议继续。有了初步的交流和信息输入,接下来的讨论更加有的放矢。林墨坐在座位上,看着白板上逐渐清晰的时间表和任务分工,再回想刚才与港方人员的交谈,对这个即将开启的新项目,有了更具体的认知和隐隐的期待。

这不仅是一次设计任务,更是一扇窥探外部世界、连接更广阔天地的窗口。他的笔尖在笔记本上轻轻划过,已然开始构思如何将坚实的结构、东方的韵味与海外市场的风潮巧妙融合。

会议进入核心环节——初步设计方向探讨。总设计师周明轩示意各位畅所欲言,抛出自己对新产品系列的构想。

张思远和陈敏显然有备而来。他们率先展示了一叠精心绘制的效果图,主题是“新中式风格的现代演绎”。效果图上,家具造型夸张,融入了大量抽象化的传统纹样,如大面积的镂空云纹、复杂的雕刻细节,试图用强烈的视觉符号彰显“东方韵味”。

张思远阐述时,激情洋溢,强调“艺术感染力”和“文化辨识度”是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陈敏则补充说明了如何通过独特的造型和复杂的漆艺提升价值感。

轮到林墨发言时,他并没有展示任何完整的产品效果图,而是铺开了几张结构原理草图和节点构造图。他的方案完全从结构工程师的视角切入:

他提出设计一套标准化、模数化的内支撑框架系统。这套系统由几种经过精密力学计算的标准连接件和标准尺寸的骨干板材构成。他详细解释了这种系统如何能像“搭积木”一样,快速组合成桌子、椅子、柜子的基本骨架,确保结构稳定、受力合理。

他重点展示了几个基于目标市场居住习惯和潜在流行趋势的具体结构设想。例如:

一种可伸缩、可折叠的桌腿与横撑结构,旨在适应小空间对家具可变形的需求。

一种隐藏式线缆管理通道的结构设计,整合在书桌或柜体的框架内,迎合现代办公和家居对整洁度的要求。

一种易于拆装、板件可替换的柜体结构,强调运输便利和长期使用的维护性。

林墨强调,他设想的这套结构系统,本身就会必然导向一种简洁、利落、强调功能性的形态语言。因为标准化构件和合理的力学布局,天然排斥不必要的装饰和复杂的曲面。

他指着草图说:“坚固、合理、高效的结构本身,会塑造出一种独特的美学——一种基于逻辑和功能的美。 我们可以在这个清晰、现代的结构骨架上,再进行外观的深化。”

他的发言技术性强,逻辑严密,始终围绕“结构的合理性、生产的标准化、功能的前瞻性”。

果然,林墨话音刚落,张思远便皱起眉头,质疑道:“林墨同志,你的结构设想很精妙,体现了你的专业水准。但是,我们设计的是家具,是充满情感和艺术性的产品,不是机器零件。”

“你的意思是,让我们漂亮的外观设计,去将就你这一套冰冷的‘框架’吗? 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应该是外观决定结构,结构为外观服务!先有惊艳的造型,再想办法去实现它才对!”

陈敏也立刻附和:“是的,周总、王司长,国际高端市场认可的是独特的设计语言。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被一套固定的结构框住,如何发挥艺术的创造性?林工的结构方案,听起来更像是为低成本、大批量的普及型产品准备的,不符合我们的定位。”

冲突的焦点清晰地呈现出来:是“先确定一个灵活、先进的结构平台,再在此基础上发展多样化的外观”,还是“先确定一个富有冲击力的外观造型,再让结构工程师去想办法实现它”

林墨平静地回应辩论,他的策略很明确:他必须通过确定结构方向,来引导乃至“锁定”整个家具系列的基本风格,使其不由自主地朝向他所知的未来简约、功能主义的流行趋势靠拢。

他不能直接说未来会流行什么样子,但他可以通过推崇某种结构逻辑,来必然导致那种样子的产生。

他反驳道:“张同志,陈同志,并非本末倒置。一个优秀的设计,结构与外观应该是浑然一体的。 我提出的结构思路,是基于对国际市场上现代生活方式的理解。它并非‘冰冷’,而是‘理性’。”

“由理性结构生发出的形态,往往更经得起时间考验。如果我们先定下一个过于复杂或与高效生产相悖的外观,可能会导致结构笨重、成本飙升、甚至难以实现。我认为,一个精心设计的基础结构平台,不仅不会有限制,反而能为外观设计提供一个清晰、坚实的舞台,让真正的创新发生在更可控、更可持续的范围内。”

会议上形成了鲜明的观点对立。周明轩陷入沉思,这两种思路代表着不同的设计哲学和风险。

这时,香港的苏曼琪若有所思地看着林墨的结构草图,特别是那个线缆管理通道和可折叠结构,轻声对李卫国说:“李生,你觉不觉得,林工程师讲的这种强调功能和灵活性的结构思路,同我们在一些欧洲家具杂志上看到的,有啲似曾相识的感觉?尤其是那种适合公寓使用的、设计很聪明的家具……”

李卫国点点头,低声道:“系啊,苏小姐。佢呢种思路,好注重内在的‘点样用’(怎么用),唔系净系睇表面‘好唔好睇’(好不好看)。对于要出口去欧美嘅家具来讲,结构嘅合理同耐用,有时候比花哨嘅外形更重要。”

香港代表无意间的对话,虽然声音不大,却仿佛在林墨基于逻辑的辩论天平上,加上了一颗有分量的砝码。他们暗示了林墨的结构思路并非空想,而是与国际前沿趋势隐隐契合。

周明轩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他敲了敲桌子,做出决断:“今天的讨论很好,明确了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这样,不做决断,但做一次‘实践检验’。”

“林墨同志,请你在一周内,将你提出的核心结构系统,尤其是可伸缩桌腿和模块化柜体,做出一个1:5的详细结构模型和节点大样图,要能看到具体的受力逻辑和组装方式。”

“张思远、陈敏同志,你们也基于你们的外观理念,不受林墨结构限制,完成一套完整的效果图,但要特别注明你们预期需要哪些复杂的结构或工艺来实现。”

“下次会议,我们实物对照,再深入讨论哪种路径更适合我们这个‘高端系列’的目标。散会!”

林墨知道,第一回合是僵局,但也是他展示实力的机会。他需要用实实在在、无可挑剔的结构模型,来证明自己的思路才是通往国际市场的正确方向。他收起图纸,目光坚定,准备迎接这场关于设计主导权的硬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