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 第123章 申请与新功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第123章 申请与新功

作者:贾闲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59:24

李老师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几乎是一路小跑地找到了206宿舍。

当他说明来意,并极力夸赞那木制发动机模型的精妙,甚至提出希望林墨考虑转系到精密仪器或机械制造相关专业时,宿舍里的周伟、杨振华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看向林墨的眼神又多了几分看“怪物”的意味。

然而,林墨的反应却出乎李老师的意料。他并没有表现出受宠若惊或者对转入所谓“更前沿”专业的渴望,只是平静地听李老师说完,然后礼貌而坚定地摇了摇头。

“李老师,非常感谢您的看重。”林墨的语气一如既往的沉稳,“我对精密制造本身的工作原理和深层次理论,其实了解有限。我做那个模型,更多的是出于对木工技艺极限的挑战,是对‘还原’和‘精度’本身的兴趣。

我的志向还是在土木领域,希望能把传统的营造技艺和现代工程更好地结合起来。转专业的事情,我真的没有考虑过。”

李老师脸上兴奋的表情瞬间凝固,闪过一丝明显的失望和不解。在他看来,林墨这双手和这份洞察力,不去搞精密研究简直是暴殄天物。

“但是,林墨同学,你这天赋......”李老师还想再劝。

林墨微微一笑,话锋一转:“不过,如果您的研究小组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制作一些用于展示、验证或者试验的实体模型,我倒是很乐意利用课余时间参与。”

“雷万春师傅离校前也嘱咐过我,手艺不能撂下,要多接触实际的工程图纸。我觉得这对理解结构和空间关系也很有帮助。”

峰回路转!李老师原本失望的心情立刻又活络起来。虽然不能把林墨这个“宝贝”彻底挖过来,但如果能让他参与项目,负责模型制作,那简直是天大的助力!

很多设计上的问题,平面图纸看不出来,有个精准的实体模型一眼就能发现!这能省去多少后期返工的麻烦!

“好!好啊!”李老师立刻握住林墨的手,生怕他反悔。

“就这么说定了!我们课题组正好缺你这样的高手!以前要找一个能把精度做到这种程度的木工做模型都要等半个月。”

“你不需要转专业,就当是课外科研实践,勤工俭学!我这就去跟你们系里打招呼!”

李老师是个雷厉风行的人,第二天就找到了土木系六零级的班主任和系辅导员刘老师的办公室。

他热情洋溢、手舞足蹈地描述了林墨那巧夺天工的木工模型,以及其对于发动机结构研究潜在的巨大辅助价值,最后郑重提出请求。

希望系里能批准林墨同学在不影响主专业学业的前提下,额外参与他们发动机课题组的科研工作,主要负责根据图纸制作研究所需的关键模型。

班主任和刘辅导员听完,面面相觑,表情都有些哭笑不得。

一个土木系的学生,因为木工做得好,被发动机研究组的老师看中,跑来申请“借用”?这在水木大学的历史上恐怕也是头一遭。

“李老师,林墨同学是我们系的学生,他的主要精力肯定还是要放在土木专业的学习上......”班主任试图委婉地表达这有点“不务正业”。

“这个我当然明白!”李老师急忙保证,“绝对不会占用他正常上课时间!就是利用一些课余和周末!而且这对他也是极好的锻炼啊!理论联系实际嘛!”

“你们看看他做的模型就知道,这孩子对结构、空间、精度的理解,绝对远超普通学生!这对学好土木工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刘辅导员沉吟了一下,翻出了上学期期末的成绩总评表。当他看到林墨的名字后的数字时,不由得愣了一下。

班级第八名。比大一上学期的第十二名,又稳稳地前进了四名!尤其是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硬核课程上,分数都相当突出。

刘辅导员把成绩单递给班主任,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成绩是最有说服力的。林墨在“不务正业”地鼓捣那些木工活、甚至跑去汽车楼打杂的同时,学业成绩非但没有下滑,反而还在稳步提升!

这说明他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都极为出色,参与额外的科研活动,或许真的能承受得住,甚至相得益彰。

“好吧,”班主任终于松口,脸上带着一丝无奈又欣慰的笑容。

“既然李老师您这么看重,林墨同学自己也同意,而且他学业能跟上,我们系里原则上支持。但必须保证不能影响主课学习,如果成绩出现波动,我们可能就得叫停了。”

“没问题!绝对没问题!谢谢!太感谢了!”李老师喜出望外,连连道谢,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新学期开始后不久,一股清新的风悄然吹拂过水木园乃至全国的高等院校。

中央正式颁布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即“高教六十条”)。

条例的核心是强调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社会活动的时间应安排得当,以利教学;

在执行政策、贯彻“双百”方针等方面也做出了更具体、更符合教育规律的规定。

体现在校园里,最直观的变化是社会活动和体力劳动的时间减少了,课程安排更加紧凑和深入,图书馆和实验室里钻研学问的气氛更加浓厚。

老师们讲课的底气也更足了,敢于更深入地探讨一些学术问题。一种久违的、专注而宁静的学术氛围正在回归。

在一次全系的学生大会上,系领导在宣讲“高教六十条”精神时,特意提到了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接着,话锋一转,竟然点名表扬了林墨。

“比如我们系的林墨同学,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嘛!”系领导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礼堂。

“他不仅专业学习成绩优秀,上学期期末排名还有不小进步!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到了兄弟院系的科研项目中去,用精湛的技艺为科学研究提供助力!”

“同时,我还了解到,他在之前的支农劳动中,不是简单地出力气,而是积极思考,主动为农村社队牵线搭桥,联系工厂,探索工农协作解决实际困难的新路子!这种将所学所知与工农群众实际需要相结合的精神和行动,值得大家学习!”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许多同学再次向林墨投去惊讶和敬佩的目光。他们这才知道,林墨默默做了这么多事情,而且竟然得到了系里如此正式的表扬。

周伟用胳膊肘捅了捅林墨,低声道:“行啊墨子!不声不响的,都成典型了!”

林墨面色平静,心里却明白,这是“高教六十条”新风带来的变化,也是他之前所有“不务正业”的积累。

这条结合了学业、技艺、实践与人情练达的独特道路,正越走越宽。

他需要更加努力地汲取知识,同时也要在发动机课题组的模型制作中,进一步锤炼自己的技艺,并将土木工程的思维与精密制造的要求融会贯通。

新学期的课程表发到土木系六零级学生们手中时,引来一片议论。

与大一广泛涉猎基础学科不同,大二的课程明显转向深入与专精,焦点牢牢锁定在“结构受力分析”与“建筑材料性能”这两大土木工程的基石之上。

《理论力学》进一步探讨复杂物体系的平衡与运动规律;《材料力学》深入分析杆件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应变及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新开的《结构力学》则开始系统介绍结构的组成规律、内力与位移的计算方法,为后续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与之配套的《建筑材料》课程,详细讲解砖、石、木材、水泥、混凝土、钢材、沥青等各类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建筑构造》则研究房屋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构造方法及节点处理。

此外,还有《工程制图》、《测量学》等工具性课程,要求愈发严格。

课堂节奏明显加快,推导公式更长,概念更抽象,对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达到了新的高度。

阶梯教室里,粉笔灰飞扬,教授们的语速更快,板书更密。

台下,学生们埋头疾书,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关键点。晚自习的图书馆和教室,几乎座无虚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与专注。

高教六十条的颁布和学习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沉入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中。

林墨自然也融入了这股学习洪流。他依旧保持着沉稳的节奏,课堂专注听讲,笔记条理清晰。

得益于之前在汽车楼逆向绘制发动机图纸和制作高精度木模的经历,他对空间结构、力的传递、材料的微观表现有了远超课本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这使得他在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这些课程时,往往能更快地抓住核心概念,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解题思路也更为灵活开阔。

然而,他真正的“课堂”,远不止于此。

这晚,意识再次沉入“鲁班工坊”。温润的木纹墙壁,厚重的实木工作台,陈设着无数传统与现代工具。

以及那块散发着柔和白光的【鲁班工坊·传承之径】屏幕,一如既往地接纳着他的到来。

他先是惯例般地进行六级工技艺的锤炼,用使用工具,对几个复杂的榫卯节点进行微米级的修配,感受着力量在木质纤维间精妙的平衡。

完成后,他心念一动,将白日里《建筑材料》课程上记录的笔记、描绘的水泥水化过程、混凝土强度发展曲线、钢材的应力-应变图等知识,在脑海中清晰地回顾、整理,试图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些现代材料的“脾性”。

就在他沉浸于对“波特兰水泥”与“钢筋混凝土”的思考时,异变突生!

工坊空间微微一震,并非物理上的震动,而是一种源于规则层面的、细微却清晰的波动。

中央那巨大的实木工作台靠近“土作”沙盘区域的边缘,原本古朴的木纹竟如水波般荡漾起来,散发出淡淡的、此前从未有过的土黄色光泽。

与此同时,那块始终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屏幕【鲁班工坊·传承之径】上,古朴的篆字标题下方,原本已解锁的【木作】系列课程和【土作·营造之基】系列课程旁边,光线一阵扭曲闪烁,浮现出一行新的、略显模糊却带着急切意味的篆文提示:

“察:新体系‘材性’‘构理’触及根本,然认知浅尝辄止,根基虚浮。亟需补充‘料性本源’‘力之规仪’诸道详解,以固新基,衍新途。请觅典籍,广纳新知,以餍工坊之渴。”

这提示如同一个有灵性却饥饿的存在,表达着对林墨刚刚接触的那些现代建筑材料与结构力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但同时又明确指出。

他目前课堂所学的这点皮毛,远远不足以支撑工坊进行下一步的演化或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课程任务。它需要更多、更系统、更深入的知识作为“养料”!

林墨心中豁然明朗。原来,工坊并非只对工具有反应,它同样能感知并渴望吸收现代科学体系下的工程知识!

尤其是与“材料性能”和“结构力学”这种直指“物之本性”与“力之规则”的核心知识,更是能直接触动工坊深层的演化机制!

“需要更多相关的知识么……”林墨退出工坊空间,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思索的光芒。

这无疑为他指明了下一个努力的方向——不仅要学好课堂知识,更要主动去猎取、吸收更广博、更深入的相关知识,以满足工坊的需求,解锁它新的可能性。

这或许是将传统匠艺与现代工程真正深度融合的关键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