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 第117章 实习与认同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第117章 实习与认同

作者:贾闲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59:24

期末考试结束后,紧张的学业暂告一段落,但土木系六零级学生的校园生活并未放松,紧接着便是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

实习地点安排在学校的校办机械厂和金工实习教室。学生们被分成小组,轮流学习车、铣、刨、磨、钳、铸、焊等基础工种的操作。

对于大多来自城市、很少接触实际生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奇而又充满挑战的经历。巨大的机床轰鸣声、飞溅的铁屑、需要巧劲和耐心的钳工活,都让他们最初有些手忙脚乱。

然而,林墨在这里,再次成为了一个异类。

经过健体操系统锤炼的身体,拥有着远超常人的力量、耐力、协调性和对肌肉的精细控制能力。再加上在汽车楼跟随雷万春师傅历练出的严谨态度、精准的眼力和对工具、材料的深刻理解,使得他在每一个工位上都能迅速掌握要领,上手极快。

在车工位,他操作老式的车床,加工简单的阶梯轴。他摇动手柄进刀平稳均匀,车出的零件表面光洁度让指导老师都眼前一亮:“这学生以前摸过车床?手感这么好!”

在钳工位,锉削平面、划线钻孔、攻丝套扣,这些需要耐心和手上巧劲的活儿,他做起来举重若轻。

锉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几下就能将一块毛坯铁料锉得平整光滑,尺寸精准。同组的同学往往还在满头大汗地跟第一个平面较劲时,他已经开始进行下一步的精加工了。

在焊工位,他手持焊钳,电弧稳定,焊缝均匀平整,几乎没有飞溅,一次通过考核。指导老师惊讶地问:“林墨,你家有亲戚是焊工?这手法不像生手。”

林墨只是笑笑,回答:“可能是我在厂里看多了,有点手感。”他将这一切归功于曾经的工人经历和“看多了”,巧妙地掩饰了健体操带来的超凡体质和控制力。

短短两周实习,林墨几乎成了所有指导老师交口称赞的典范。他不仅自己学得快、做得好,还常常主动帮助同组遇到困难的同学,耐心讲解操作要点,分享技巧。他的沉稳、高效和乐于助人,赢得了同学们更多的尊重,也让带队的老师对他的评价更高了一层。

金工实习结束后,短暂的休息调整,便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

与金工实习的亲自动手不同,认识实习更侧重于“看”和“问”,旨在让学生们对未来的专业领域有一个直观的、宏观的认识。

土木系组织新生们参观了水木大学校内正在建设的几处新教学楼和实验室工地,以及学校附近的海淀区一些水利设施,如京密引水渠的部分渠段、小型水库和水闸。

站在轰鸣的建筑工地上,看着高耸的塔吊、繁忙的混凝土搅拌车、工人们熟练地绑扎钢筋、支设模板……林墨的感受与其他同学截然不同。

同学们大多惊叹于建筑的宏伟和施工场面的热闹,或是对图纸上的线条如何变成实物感到好奇。

而林墨,则凭借其深厚的木工技艺底蕴、在汽车楼接触到的精密制造思维以及刚刚结束的金工实习体验,看到的是一片由无数“结构”和“精度”构筑起来的天地。

他能看出模板拼接的平整度如何影响混凝土墙体的质量;

他能理解钢筋绑扎的间距和搭接长度为何必须严格遵循设计;

他能体会到测量放线那毫厘之差对整体结构定位的决定性影响;

他甚至能通过观察地基坑壁的支护方式,联想到土力学中的边坡稳定问题。

现代建筑工程,在他眼中,仿佛一个放大了无数倍、材料更多元、组织更复杂的“精密木作”。它同样需要极致的精度、严谨的流程、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各工种之间的紧密配合。

“《鲁班经》中的‘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与现代建筑的设计先行、按图施工,何其相似……”

“传统的榫卯结构,追求的是构件间的自平衡与紧密咬合;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依靠的是钢筋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和节点处的可靠连接,本质都是‘力’的合理传递……”

“木工讲究‘因材施用’,现代工程同样注重材料性能与结构要求的匹配……”

无数的感悟在他心中碰撞、融合。他将传统工匠的经验智慧与现代工程技术的系统理论相互印证,对“土木工程”的理解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不仅加深了他对专业的热爱,也更坚定了其将传统“木造”、“土造”技艺与现代工程相融合的信念。

认识实习结束,水木大学土木系六零级的同学们带着对未来专业的初步直观印象,返回了校园。学校安排了几天的休整时间,紧接着,他们将再次奔赴京郊红星公社,参加暑期最重要的支农劳动——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的“双抢”战斗。

短暂的休整期,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放松身心、准备行装的时间。但对林墨而言,这却是无比宝贵的“工坊时间”。他几乎整天都泡在已略显空荡的汽车楼工作室里。雷师傅虽然离开了,但王师傅看在林墨平时勤快、手艺好的份上,默许了他继续使用这里的工具和场地。

厚厚一摞发动机零件图纸铺在工作台上,旁边堆放着精心挑选的硬木料——主要是质地细密、易于雕刻又不易变形的椴木和楠木边角料。林墨深吸一口气,再次投入了忘我的工作状态。

工具在他手中驯服地飞舞,伴随着有节奏的声响,一块块顽木逐渐被去除了多余的部分,显现出曲轴、凸轮轴、气缸体、活塞等零件的大致轮廓。

他追求的不是外形酷似,而是严格按照图纸上的基准面和关键尺寸进行初步成型。这个过程考验的是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和下料的精准。

几天时间飞逝而过。当同学们开始打包行李时,林墨也完成了他的“秘密任务”——那近八十个发动机木模零件的粗胚已全部加工完毕。它们被仔细地包裹好,放入了他的行囊之中。这些粗糙的木块,承载着他通向更高技艺殿堂的渴望。

再次来到红星公社,气氛与春耕时又有所不同。盛夏的田野,早稻一片金黄,沉甸甸地垂着头;而另一边的水田则已平整好,等待着晚稻秧苗的植入。“双抢”如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关乎着一年的收成。

土木系的学生们被分散到各生产大队,立刻投入了高强度的劳动。收割、脱粒、挑担、犁田、插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烈日当空,汗水浸透了每个人的衣衫。

林墨依旧是那个最能干的身影。他收割的速度快而干净,挑担的脚步稳而有力,就连看似需要巧劲的插秧,他也能做得又快又整齐,仿佛不知疲倦。他的表现再次赢得了社员们的交口称赞。

然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每天短暂的午休或是日落收工后、天黑前的那点宝贵时间,当别人都在树荫下喘口气、抓紧时间休息时。

林墨却会找一个相对清净的角落——可能是仓库后墙根、可能是打谷场的石碾旁——铺开一块布,拿出那些木胚和一套用布卷精心包裹的刻刀、什锦锉、砂纸等精细工具,开始他一个人的“修行”。

他全神贯注,仿佛周遭的喧嚣都已远去。刻刀在他手中如同有了生命,小心翼翼地剔除着多余的木料,修正着轮廓;锉刀沙沙作响,一点点地将表面打磨平滑,逼近图纸上的尺寸;他甚至会拿出一个简陋但精准的自制卡规,反复测量,确保每一个关键尺寸都向±0.2毫米乃至更高的精度逼近。

他的行为,很快引起了五一生产大队队长李老栓的注意。李老栓是个四十多岁、皮肤黝黑、经验丰富的老庄稼把式,为人正直,眼光毒辣。他起初看到这个大学生不好好休息,总鼓捣些木头疙瘩,有些不解,甚至觉得这学生有点“不务正业”。

但出于好奇,他有一次收工后凑近看了看。这一看,就被吸引住了。只见那些木头块在林墨手下,正变得棱角分明,光滑异常,有些上面还出现了极其精细的齿牙或凹槽,一看就知道需要极高的手艺和耐心。

“林技术员,”李老栓忍不住开口,语气里带着惊讶和佩服,“你这……你这鼓捣的是啥玩意儿?咋做得这么精细?这比咱公社木匠做的纺锤、犁铧还要讲究得多啊!”

林墨抬起头,擦了擦额头的细汗,谦和地笑了笑:“李队长,这是学校老师留的功课,做几个机械零件模型,练练手劲和眼力。”

他回答得轻描淡写,避开了复杂的真相,但那份专注和手上展现出的真功夫,却做不得假。

李老栓蹲下身,拿起一个已初具雏形的齿轮木模,看着上面均匀细密的齿牙,啧啧称奇:“我的个乖乖,这手艺!林技术员,你大学生还学这个?这可比种地还费神啊!”

林墨一边继续着手上的活计,一边平静地说:“李队长,不管是种地、做工,还是读书,道理其实都一样。庄稼种下去,要间苗、除草、施肥,一点都马虎不得,最后才能有好收成。做这东西也一样,差一丝一毫,可能就装不上,用不了。就是把地里的精细劲儿,用在木头上了。”

这番话,朴实无华,却一下子说到了李老栓的心坎里。他种了一辈子地,最明白“精细”和“功夫”的重要性。眼前这个大学生,不仅干活是一把好手,难得的是还有这份沉得下心、耐得住烦、追求极致的劲儿!

这让他对林墨的好感倍增,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不是那种只会死读书、眼高手低的学生娃。

从此以后,李老栓对林墨格外关照几分。晚上生产大队开会,学习政策、讨论“双抢”安排、研究如何根据“农业六十条”精神进一步调动社员积极性、落实生产责任制时,李老栓常常会特意叫上林墨。

“林技术员,你来听听,也给咱出出主意。你们文化人,看文件理解得透!”李老栓如是说。

起初,其他大队干部和老农还有些不解,觉得一个学生娃能懂什么。

但林墨并不轻易发言,只是安静地听,认真地学。偶尔被问及,他的回答也往往能从实际出发,结合他看到的情况,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比如提到合理分配任务、记工分要公平透明、关心社员身体防止中暑等,显得既懂道理又接地气。

渐渐地,大队里的人们也习惯了林墨的存在,觉得这个沉默寡言、手上功夫硬、说话在理的大学生,确实能给讨论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视角。林墨也借此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了农村的实际运作和社员们的真实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