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 第111章 各持己见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第111章 各持己见

作者:贾闲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59:24

将近晚上十点,院门口传来一阵沉重而杂沓的脚步声。所有支棱着耳朵的邻居们立刻屏息望去——是易中海、刘海中、闫埠贵,还有搀扶着几乎瘫软的秦淮茹的傻柱,以及几个轧钢厂工会的干部。他们回来了。

易中海的脸色灰败,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背脊不再挺直,眼神空洞而疲惫。刘海中和闫埠贵也是面色凝重,不住地叹气。

被傻柱半扶半架着的秦淮茹,哭得浑身脱力,脸色惨白如纸,眼睛肿得像核桃,嘴唇不住地颤抖,几乎无法站立。贾张氏被同去的秦家庄亲戚搀着,一路嚎哭进来,声音嘶哑绝望:“我的儿啊!你死得好惨啊!你让妈怎么活啊……”

无需多问,看这情形,大家心里都明白了——贾东旭,没了。

易中海强撑着精神,用沙哑得几乎听不清的声音,对围上来的邻居们宣布了噩耗:“东旭……伤势太重,没……没救过来。厂里和医院……尽力了……”

尽管早有预感,但确认的消息还是让整个院子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叹息和唏嘘声。

然而,另一个消息紧随其后,像一枚更沉重的炸弹,炸得所有人目瞪口呆——厂里跟去的女工干部红着眼圈补充道:“淮茹同志……在医院检查出来……已经怀了身子,快两个月了……”

“啥?这时候……怀上了?”二大妈失声惊呼,下意识地捂住了嘴。

“我的天爷!东旭这才刚……这留下这孤儿寡母的,肚子里还有一个?这……这日子可咋过?”另一个邻居喃喃道,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深深的忧虑。

“这灾荒年景还没完全过去呢!棒梗和小当都还小,这再添一口……贾家这……”议论声瞬间压过了同情,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和不看好。大灾之年添丁进口,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是喜事,但对刚刚失去顶梁柱、本就赤贫的贾家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是灾难性的。

秦淮茹听到这话,身体猛地一颤,眼泪流得更凶,却发不出声音,只是绝望地摇头。贾张氏的哭嚎也停顿了一下,浑浊的老眼看了看儿媳的肚子,表情复杂难明,悲恸中竟也夹杂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对未来的茫然期盼?但旋即又被巨大的悲伤淹没,继续哭喊起来。

易中海重重叹了口气,走到秦淮茹和贾张氏面前,声音沉痛却带着一种强硬的安抚:“都别哭了!哭坏了身子,东旭也回不来!现在最要紧的,是淮茹肚子里的孩子!这是东旭留下的根!是贾家的希望!必须保住了!为了孩子,你们娘俩也得咬牙挺住!”

他的话像是一锤定音,暂时压住了贾家婆媳失控的悲声。是啊,还有什么比未出世的孩子更重要?秦淮茹下意识地护住小腹,眼泪依旧直流,但崩溃的情绪似乎被强行收束了一些。贾张氏也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哭声变成了压抑的呜咽。

厂里工会的干部适时上前,将一个厚厚的信封交给秦淮茹,语气沉重而诚恳:“秦淮茹同志,请节哀。这是厂里给的丧葬费,一共五十块钱。东旭同志是因公牺牲,厂里绝不会亏待了家属。后续的工作安排和抚恤金,明天厂领导会亲自来家里商量。”

秦淮茹颤抖着手接过,仿佛那信封有千斤重。

这一夜,四合院无人入眠。贾家灵棚很快搭了起来,秦淮茹和贾张氏守着贾东旭那身叠放整齐的工装,哭一阵,歇一阵。易中海、傻柱、刘海中、闫埠贵以及闻讯赶来的秦家庄亲戚们里外忙碌着。

邻居们纷纷前来祭拜,送上几毛一块的奠仪,说着安慰的话,看着贾家老小和那未出世的孩子,无不摇头叹息,心情沉重。

第二天,贾东旭的殡葬事宜主要由轧钢厂后勤和工会包办,显得迅速而体面。

厂里出了人和车,易中海全力张罗,傻柱跑前跑后帮了不少忙,秦家庄来的亲戚也搭了把手。虽然悲伤弥漫,但后事总算有条不紊地办完了。贾东旭的骨灰盒被暂时安置在郊外的殡仪馆,待日后择期安葬。

又过了两天,贾家的悲伤还未散去,生活的严峻已迫在眉睫。下午,一辆吉普车停在了四合院门口,轧钢厂分管后勤的李怀德副厂长,在街道办干部的陪同下,亲自来到了贾家,商谈抚恤和接班的事情。

贾家屋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秦淮茹挺着尚未显怀的肚子,脸色惨白,眼睛红肿,强打着精神听着。贾张氏在一旁不住地抹眼泪,嘴里絮絮叨叨地念着“我苦命的儿”。

易中海作为院里的一大爷和贾东旭的师傅,面色沉痛地坐在一旁,刘海中、闫埠贵也都在场,神情严肃。

李怀德副厂长清了清嗓子,语气沉重但带着公事公办的基调:“秦淮茹同志,贾大妈,东旭同志因公牺牲,厂里上下都非常痛心。请你们节哀,保重身体,尤其是淮茹同志,你还怀着孩子。”

他顿了顿,继续道:“关于抚恤和后续安排,厂里经过研究,基于当前的形势和政策,特别是上级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精简城镇人口的指示精神,拿出了初步方案:第一,一次性发放抚恤金,金额为贾东旭同志(三级钳工)十二个月的工资标准,一共是四百五十六块钱。”

“第二,考虑到贾家的困难,厂里可以破例,每月发放相当于东旭同志原工资百分之五十的遗属补助,也就是十九块钱,直到棒梗同志年满十六周岁,可以顶替他父亲的工作岗位为止。”

听到每月只有十九块钱补助,秦淮茹的身体晃了一下,脸色更加苍白。贾张氏猛地抬起头,嘶哑着喊道:“十九块钱?李厂长,现在黑市一斤棒子面都快一块钱了!这十九块钱够干啥?买高价粮都不够我们娘几个吃半个月的!这不是要我们活活饿死吗?”

易中海眉头紧锁,接口道:“李厂长,街道的王干事也在,情况大家都清楚。东旭走了,贾家就剩下一门孤寡。淮茹怀着的孩子生下来也要户口,也要吃粮。”

“光是这点补助,确实难以维持他们在城里的生活。按照这个方案,她们恐怕……恐怕只能拿着抚恤金,回秦家庄农村老家了。” 回农村,意味着失去城市户口,失去未来棒梗接班的机会,也意味着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

王干事叹了口气:“老易,你的意思我们明白。但政策有规定,现在大环境是号召精简,很多双职工家庭都要下放一个,贾家这种情况……厂里能争取到持续发放补助,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秦淮茹泪眼婆娑,声音颤抖却带着一丝倔强:“李厂长,刘主席,王干事……我……我不想回农村。东旭走了,我得把他的根留在城里。我求求厂里,能不能……能不能让我去顶东旭的班?”

“我去厂里干活!我能吃苦!什么脏活累活我都能干!这样我就能有工资,有定量,棒梗、小当和肚子里的孩子也都能有口粮,只需要……只需要想办法解决我婆婆一个人的吃饭问题就行。求求你们了!”

让她接班?李怀德和工会主席交换了一个眼神,都面露难色。

“淮茹同志,你的心情我们能理解。”李怀德斟酌着词语,“但是,轧钢厂是重工业单位,车间里的活儿,尤其是钳工、锻工这些岗位,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实在不适合女同志,更何况你还怀着孕。厂里也有规定,一般不安排女职工到一线艰苦岗位。这个口子,不好开啊。”

场面一时僵持不下。贾家希望秦淮茹接班留在城里,而厂方则基于政策、岗位要求和现实困难,倾向于原有的抚恤方案,但那个方案几乎必然导致贾家被迫返乡。

易中海在一旁帮腔,强调贾家的特殊困难和秦淮茹的决心,但李怀德态度虽然同情,却显得十分为难,强调政策和大环境。

谈话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李怀德最后只能表示:“这样吧,你们的困难和要求,我都记下了。我回去再向杨厂长和厂党委汇报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变通的可能。但这需要时间研究,你们也要有心理准备。”

最终,李怀德等人起身告辞,抚恤金的事宜容后再议,留下了满怀绝望的贾家婆媳和眉头紧锁的易中海等人。

李怀德心情也有些沉重,和工会主席、街道干部低声交谈着走出贾家,穿过中院,走出了四合院。

贾东旭工伤身亡后的日子,四合院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阴霾笼罩。贾家婆媳的哭声时断时续,中院灵棚那惨白的色调和缭绕的烟味,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这场惨剧。

正如林墨所预料,为了接班的事情,贾张氏彻底豁出去了。她拖着肥胖的身躯,领着哭哭啼啼、面色惨白的秦淮茹,连续几天堵在轧钢厂办公楼门口,甚至冲进过杨厂长的办公室。

“我儿子为厂里流干了血,丢掉了命!你们就想用几百块钱打发我们孤儿寡母回农村等死吗?还有没有天理了!”贾张氏拍着大腿,哭嚎声震天响,“让淮茹接班!她有力气,她能干活!不让她接班,我们娘几个就死在厂门口!”

秦淮茹则在一旁默默垂泪,哀婉凄楚,偶尔抬起红肿的眼睛,哀求得看着每一个路过的干部:“领导,求求你们,给我和孩子一条活路吧......”

这番哭闹,确实给轧钢厂的领导层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工人们私下议论纷纷,同情贾家遭遇的大有人在。

但杨厂长态度异常强硬,他担心的正是开这个口子——如果贾家因为工伤就能轻易让农村户口的儿媳顶岗进城并解决儿女的口粮问题,那么很多人是豁得出去让自己也来那么一下,虽然不至于弄死自己,那厂里的工伤事故恐怕就控制不住了,如果只解决这一例,那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家庭会怎么想?

会不会都跑来闹?厂里的秩序还要不要了?因此,无论贾家如何哭闹,杨厂长都咬死了政策不允许,要求贾家接受抚恤金和补助方案。

僵持之下,时间又过了一周。第二个周末,林墨从学校返回四合院。刚进院门,就感觉到气氛比上次更加凝重。

中院贾家门口围了不少人,院里三位大爷和几个管院大爷都在,轧钢厂的杨厂长、李怀德副厂长,以及街道的王干事,赫然在列,显然正在贾家进行又一次艰难沟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