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 第103章 寻路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第103章 寻路

作者:贾闲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59:24

林墨的成绩总评总是能处于中流偏上的位置,一个符合他“工人大学生”身份、既不落后也不冒尖的区间。在206宿舍内部,他的成绩也略逊于沉迷书海的沈知书和基础扎实、刻苦异常的王建国。

周伟拍着林墨的肩膀,大大咧咧地说:“行啊墨子!这成绩可以了!咱工人阶级能跟那帮秀才拼到这份上,够本了!”徐润卿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似乎对自己的成绩排名更为满意。

林墨自己则对此十分坦然,他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学业上的“良好”足以保障他的文凭和未来规划,而真正核心的竞争力,则在另一个赛场。

这个赛场的终极目标之一,便是赵山河所传授的六级工核心要求——完成精度高达0.5mm。

毫米的精密构件加工。这已接近甚至超越当时许多普通机械加工的精度极限,全靠匠人一双妙手、一颗静心以及对材料、工具深刻入微的理解来实现。

尽管有健体操系统锤炼出的远超常人的指力、腕力、灵活性与精准控制能力,尽管已将专司指掌精密操控的指掌九式的第四式习练得纯熟,但最初的尝试依然屡屡受挫。

工坊空间里,废料筐中以肉眼难以分辨的细微差距而宣告失败的紫檀、黄杨小料堆积了起来。0.5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在木工操作中,呼吸的轻微起伏、心跳的细微搏动、甚至情绪的微小波动,都足以导致前功尽弃。

整个十一月到十二月上旬,林墨几乎将所有工坊时间都投入到了对这极限精度的冲刺上。他不再追求完成复杂的构件,而是反复进行最基础的平面刨削、榫头榫眼的修配、微弧形线的雕凿,用千分尺和放大镜一遍遍测量、比对、调整。

他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意念高度集中,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手中的刻刀、木料,以及那个必须达到的微观尺度。

指掌九式的第四式的训练带来的发力法门、气息调控技巧被运用到了极致。他能感觉到指间肌肉纤维最细微的颤动,能控制刀刃切入木纤维千分之一毫米的深度,能凭借触感而非视觉判断出那微不足道的过盈与间隙。

但是即便到了十二月底,就是期末考试即将全面展开的前夕,林墨还是无法将加工精度稳定地控制在了±0.5毫米之内!

期末考试的临近,如同给紧绷的琴弦又拧了一圈。林墨穿梭于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之间,将白日所有可用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理论课程的复习中。

他的成绩稳定在中上游,这既是他分心他顾的结果,也是他刻意维持的一种平衡——一个既有扎实基础又不至于过于耀眼、符合他“工人大学生”身份的定位。

然而,真正的挑战和焦虑,来自那肉眼难以察觉的0.5毫米。每晚在鲁班工坊空间内双倍时间的苦修,堆积如山的报废料,无不昭示着这最后一丝精度跨越的艰难。

指掌九式第四式带来的精微控制力已近乎极限,他能感知到肌肉纤维最细微的颤抖,能意念引导刀刃切入极微的深度,但就是无法稳定地将误差牢牢锁定在那根发丝般的界限之内。±0.6,±0.55……总是在临界点徘徊,功亏一篑。

他知道,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的纯熟,更是某种心手合一、物我两忘的“火候”,一种需要对发力方式有更深层次掌控的境界。

“必须寻求突破!”林墨意识到,闭门造车式的练习似乎遇到了瓶颈。

他想到了两条路:一是在工坊中,将健体操的修炼重点,从已臻纯熟的指掌九式第四式,向更高的第五式推进;同时,开始重点锤炼上肢九式中的第五式,以期获得更稳定、更磅礴又举重若轻的臂腕支撑力。

二是在现实中,寻找能进行超高精度实操的机会,用真正的顶级硬木和苛刻要求来磨砺自己。

周末,他再次来到师父赵山河那间弥漫着木头与烟叶气息的小院。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拿出了自己在工坊中反复练习、却始终差之毫厘的几个精密小构件——一个缩小比例的复杂榫头,一件试图模仿“龙穿牡丹”边缘纹路的雕花小样。

赵山河叼着烟袋,浑浊的目光在那几件小玩意儿上停留了许久,手指如同精密量具般拂过每一个棱角、每一条线脚。他抬起眼,看着林墨眼中那丝难以掩饰的焦灼与渴望,缓缓吐出一口烟。

“心浮了。”赵山河声音沙哑,“0.5毫米,那不是靠狠劲和蛮力能砸出来的东西。那是水磨工夫,是‘意’比‘手’先到。”

他磕了磕烟袋锅:“我这儿的活儿,讲究个快和稳,大批量生产,精度要求高,但还没到你这个钻牛角尖的地步。你这股劲头,是好事,但路子有点绕了。”

林墨心中一紧:“师父,那……”

赵山河沉吟片刻,道:“真想在这‘微末’之处见真章,光练基础不行,得碰硬骨头。最好的磨刀石,就是‘龙穿牡丹’那种极致的浅浮雕透雕。每一刀下去,既是形,也是意,差一丝,神韵全无。深度修炼它,逼着你把眼力、手力、心力拧成一股绳,精度自然就上去了。”

他话锋一转:“不过,我这把老骨头,玩那种费眼费神的精细活儿少了。你小子想找地方实操……或许,可以去问问陈枋安那家伙。”

“陈师傅?”林墨一愣。

“嗯。”赵山河点点头,“陈枋安他家,是正儿八经的匠作世家出身,虽然他现在当了官,但他家老爷子陈永年老先生,那才是真正经历过前朝、民国洋行,手上过尽好东西的老人。他家认识的老关系、老匠人,比我这闷头干活的多。说不定,就知道哪儿有这种能让你上手碰顶级料、做顶级工的机会。”

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林墨立刻谢过师父指点。

次日,林墨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不是特别贵重,但颇费心思:一方不错的端砚,配上他亲手做的一支紫檀木柄狼毫笔,笔头是买的现成的,既投合文化人的雅好,又暗显手艺。他登门拜访了陈枋安。

陈枋安见到林墨来访很是高兴,尤其是看到那份兼具心意和手艺的礼物,更是连连称赞。听完林墨道出的来意——想在学业之余,寻找能锤炼极高精度木工技艺的实践机会,并非为了赚钱,只为突破瓶颈——陈枋安露出了了然和赞赏的神情。

“好小子!有志气!不像现在有些年轻人,学点皮毛就满足了。你这股钻劲,像我们家人!”陈枋安很是感慨,他沉吟了一下,“我父亲前两日还提起你呢,说你给广交会设计的那套家具,改得好,有灵气。这样,我带你去见见他老人家,他门路广,或许能指点你一二。”

陈枋安当即领着林墨去了后院正房。陈永年老先生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眼神清亮,透着历经沧桑的睿智。他听儿子说明来意,又仔细看了看林墨带来的那几件“失败”的练习件,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后生可畏啊。”陈老先生抚摸着那榫头上几乎难以分辨的误差痕迹,“这已经摸到‘技’的顶棚了,再想往上,确实需要机缘和磨砺。”他闭上眼,手指轻轻敲着太师椅的扶手,似乎在记忆中搜寻。

片刻,他睁开眼,笑道:“小林子,你来得倒是巧了。我刚听说,你们水木大学最近是不是新落成了一座‘汽车楼’?里面搞了什么汽车试验室、发动机试验室?”

林墨点头:“是的,陈爷爷,是有这么回事,是学校重点建设的项目。”

“这就对了!”陈永年一拍大腿,“那楼里,可有位了不得的老家伙坐镇呢!我的老朋友,雷万春!论木工手艺,尤其是做大尺度精密木模的功夫,放眼全国,他都是这个!”他翘起了大拇指

“他可是正经的八级木工!以前在南方最大的造船厂干过,后来被抽调去搞精密机械制造,专攻发动机木模。现在估计是被水木请过去,负责汽车实验室那些精密试验台架、模型的核心木制部件制作了。”

“老家伙的脾气,嘿嘿,有点倔,但最爱才,尤其见不得好苗子埋没了。你去找他,就说是我陈永年介绍你去打下手、学本事的。他那边要做的活儿,精度要求绝对不会低于你的0.5毫米,只高不低!而且都是大家伙,对力道、眼界的锻炼,比你闭门雕这些小玩意儿强多了!”

陈老爷子眼中闪着光,“能不能入了他的眼,学到真东西,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林墨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起身对着陈永年老先生深深鞠了一躬:“谢谢陈爷爷指点迷津!晚辈一定珍惜机会,绝不辜负您的引荐!”

带着陈老爷子亲笔写的一封简短介绍信和详细的地址,林墨离开了陈家。寒风刮在脸上,他却觉得浑身发热。汽车楼,雷万春,八级木工,发动机木模……一个个关键词在他脑中盘旋,指向一条通往更高技艺殿堂的崭新路径。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已近尾声,但林墨的征程,仿佛才刚刚揭开更具挑战的序幕。他握紧了口袋里的介绍信,目光投向水木园深处那座新落成的、象征着工业力量的“汽车楼”,心中充满了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