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诸天任逍遥,我是红尘仙 > 第64章 风起临安,剑鸣深谷

临安城,南宋行在,依旧是一派歌舞升平的虚假繁华。然而,自那日金銮殿上白衣谪仙一剑断柱、血溅朝堂之后,一股无形的暗流便开始在这座帝都的肌理之下汹涌奔腾。

张晋并未离开临安,而是在城中寻了一处僻静院落住下,仿佛真成了个闲云野鹤的寓公。但他这“寓公”当得可不消停。白日里,他或是在西湖畔品茶观景,或是于市井间闲庭信步,看似漫无目的,实则灵觉如网,悄然覆盖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贾似道相府的门客密谈,权贵家中的夜宴私语,甚至军中将领的牢骚抱怨,都难逃他的感知。他在甄别,在筛选,在为小皇帝赵显寻找那些被排挤、有骨气、或对贾似道集团不满的“可用之材”。

夜间,他则如鬼魅般潜入皇宫大内,与在御书房“刻苦攻读”的小皇帝赵显会面。他并未传授什么惊天动地的神功秘籍,而是将一些粗浅的呼吸吐纳、强身健体的法门(糅合了《九阴真经》易筋锻骨篇的简化版和现代健身理念)教给赵显,助其固本培元,精神焕发。更重要的是,他结合前世所知的历史与权谋智慧,为赵显剖析朝局,指点迷津。

“贾似道权势虽大,却非铁板一块。”张晋指尖蘸着茶水,在案几上划出简单的关系图,“其党羽,有因利而聚者,此类可分化;有因势而附者,此类可威慑;亦有真正的心腹死党,此类需重点打击,敲山震虎。”

赵显听得极为认真,眼中闪烁着悟性的光芒:“先生的意思是,朕明日提出设立‘军机稽查司’,可先从那些并非贾似道核心、却又掌管实务的中层官员入手?”

“不错。”张晋点头,“譬如户部那位因不肯同流合污而被边缘化的老郎中,兵部那个常年被压制、却精通军械的员外郎。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或‘展现才干’的机会,他们必感恩戴德,且能力不俗。贾似道见所用非其核心,初期必不以为意,甚至乐见其成,以示‘大度’。待此楔子打入,站稳脚跟,再图徐徐扩张。”

赵显抚掌称妙:“先生此计,润物细无声,却直指要害!”

次日早朝,赵显依计而行,果然顺利。贾似道见小皇帝只是设立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审计部门,所用之人又非自己核心圈子里的,只当是小孩子胡闹,并未阻拦,反而假意褒奖了几句“陛下关心军国大事,实乃社稷之福”。殊不知,这“军机稽查司”在张晋的暗中指点和小皇帝的暗中支持下,如同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开始悄然搅动波澜。

与此同时,张晋也没闲着。他“偶遇”了几位被贾似道排挤出京、或对朝政失望隐居的能臣干将(如原御史中丞、因直谏被贬的忠直之臣),略施手段(或展示超凡实力加以震慑,或点明利害给予希望),便悄然将这些散落的力量重新凝聚起来,成为小皇帝潜在的奥援。他甚至暗中“拜访”了临安府尹和几位掌握部分京畿兵权的将领,不动声色地留下了足够的“印象”,确保关键时刻,临安城不会完全失控。

这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张晋如同一个高明的棋手,在临安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上,为小皇帝赵显布下了一枚枚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棋子。贾似道集团虽觉近来朝中风向似乎有些微妙,却抓不住任何把柄,只当是金銮殿风波后的余悸未消。

……

就在张晋于临安翻云覆雨之际,远在千里之外的襄阳城,却迎来了新的转机。

剑冢深谷,幽静如昔。数月苦修,杨过与神雕为伴,日夜不辍。那玄铁重剑初时挥舞艰难,如今在他手中却已渐渐变得举重若轻。他不再拘泥于具体招式,而是将《独孤九剑》的无招胜有招、《九阳神功》的磅礴内力与重剑的“大巧不工”之意彻底融合。剑法时而大开大阖,如长江大河,势不可挡;时而凝重迟缓,如渊渟岳峙,以拙胜巧。

神雕通灵,时常用翅拂、喙啄、爪击与之过招,招式古朴雄浑,逼得杨过不断突破极限。那普斯曲蛇的蛇胆药力也被他彻底炼化,内力之深厚精纯,已远超寻常江湖一流高手,直逼五绝层次!

这一日,杨过练剑至忘我之境,手中重剑猛然劈向谷中一块万斤巨岩!没有花哨的光芒,没有刺耳的尖啸,只有一股凝重如山、沛然莫御的力量透剑而出!

“轰隆!”

一声闷响,并非石破天惊,那巨岩表面竟出现无数细密裂纹,随即悄然崩塌,化为齑粉!并非被刚猛力道击碎,而是被一股至阴至柔却又无坚不摧的暗劲从内部瓦解!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举轻若重,举重若轻!杨过收剑而立,气息绵长,眼中神光内敛,仿佛与这山、这谷、这剑融为了一体。他知道,自己的重剑剑法,已然大成!

神雕仰天长鸣,声震山谷,充满了欣慰之意。

杨过抚摸着冰凉的剑身,望向襄阳方向,心中涌起强烈的思念与战意:“先生,师娘,龙师叔……过儿,该回来了!”

他简单收拾行装,将玄铁重剑负于身后,对神雕深深一揖:“雕兄,多谢数月教诲!待我助先生平定襄阳之事,再回来看你!”

神雕用头亲昵地蹭了蹭他,低鸣数声,似在告别。

杨过不再犹豫,施展轻功,身形如青烟般掠出山谷,朝着襄阳方向,疾驰而去!其速度之快,远胜从前,沿途只见一道淡淡的青影闪过,带起一阵疾风!

……

襄阳城头,吕文德正与李莫愁、小龙女、冯默风等人商议防务。蒙古大军近期调动频繁,攻势愈发猛烈,虽然城防稳固,物资也因张晋之前的“强借”和临安补发的部分军饷得以缓解,但守军压力依然巨大。

“报——!”一名哨骑飞奔上城,“将军!城外三十里,发现蒙古一支运粮队,护卫约千人,正往北岸大营方向行进!”

吕文德眼睛一亮:“运粮队?若能截下,可断敌军数日之粮!只是……千人护卫,需派精锐出击,风险不小。”

李莫愁柳眉一挑:“千人而已,我与龙妹妹去走一遭便是。”

小龙女微微颔首。

冯默风却道:“两位姑娘武功高强,但蒙古人狡诈,恐有埋伏。还是谨慎为妙。”

正当众人犹豫之际,忽见一道青色身影如流星般从南面官道疾驰而来,速度之快,令人瞠目!不过几个呼吸间,已至城下!

守军见来人陌生,立刻警戒,弓弩上弦,厉声喝问:“来者何人?!”

那青影毫不停留,一跃而起,竟如飞鸟般直接掠上数丈高的城墙,轻飘飘落在众人面前,身法潇洒至极!来人青衫磊落,背负一柄用布囊包裹的长形物事,面容俊美,嘴角带着懒散笑意,目光湛然。

吕文德一惊,下意识后退半步,手按剑柄:“你是何人?擅闯城防重地!”

李莫愁和小龙女却是美眸一亮。李莫愁惊喜道:“过儿!你出关了?”

小龙女清冷的眸子也泛起一丝微不可查的波澜,轻轻点头。

杨过先是对李莫愁和小龙女恭敬行礼:“师娘,龙师叔。” 然后才转向一脸惊疑的吕文德,抱拳道:“这位想必是吕将军吧?晚辈杨过,家师张晋。奉师命在外修行,今日方归。”

吕文德一听是“张仙师”的弟子,顿时松了口气,脸上堆起笑容,但眼底仍有一丝惊疑不定,毕竟杨过太过年轻,且他从未见过:“原来是张仙师高足!失敬失敬!杨少侠归来,真是太好了!” 他心中暗忖:张仙师的弟子,想必手段不凡,只是……真能对付千人之众?

杨过目光锐利,一眼便看出城外方向隐隐有烟尘,直接问道:“吕将军,方才听闻有蒙古运粮队?在何处?晚辈去去便回。”

吕文德忙指了方向,仍不忘叮嘱:“杨少侠小心,护卫有千人,皆是精锐……”

杨过哈哈一笑,自信飞扬:“土鸡瓦狗尔!正好试试新悟的剑法,不负师恩!”

说罢,他身形一晃,已如大鹏般跃下城墙,朝着北方疾驰而去,速度惊世骇俗!

吕文德看得目瞪口呆,对李莫愁道:“李姑娘,这……杨少侠他独自一人……”

李莫愁嫣然一笑,语气带着几分骄傲:“吕将军放心,过儿既得先生真传,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亦如探囊取物,何况区区运粮队?”

小龙女虽未言语,但眼神中也是对杨过的绝对信任。

不到一个时辰,就在吕文德仍有些忐忑不安时,却见杨过已然返回,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只是青衫下摆沾染了些许尘土。

“过儿,解决了?”李莫愁问。

杨过对师娘恭敬答道:“回师娘,粮车已焚,护卫……尽数留下了。” 语气平常,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吕文德和周围将领闻言,皆倒吸一口凉气!单人独剑,不到一个时辰,歼灭千人蒙古精锐护卫,焚毁粮车?这张仙师的弟子,竟也恐怖如斯?!

吕文德激动得声音发颤:“天佑大宋!天佑襄阳!有张仙师运筹帷幄,又有杨少侠这等少年英雄,何愁蒙古不破!”

杨过的归来与其雷霆手段,如同给疲惫的襄阳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而此刻,远在临安的张晋,通过冥冥中的气运感应,也知晓了弟子功成出关、首战告捷的消息,嘴角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棋盘之上,又一枚重要的棋子,就位了。

【叮!宿主弟子杨过重剑大成出关,首战告捷,大幅提振襄阳士气,改变局部战局,获得气运值 300!】

【当前气运值:3242 300 = 3542点】

南北两线,师徒二人,一者在朝堂运筹帷幄,一者在战场剑试锋芒,抗蒙的大幕,正加速拉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