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诸天任逍遥,我是红尘仙 > 第125章 舆论反扑

诸天任逍遥,我是红尘仙 第125章 舆论反扑

作者:我抽利群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38

李善长“静观其变、添柴加火”的策略,如同给本就暗流汹涌的士绅反抗浪潮,注入了一股阴风。以东山孔家为旗手,江南士林为喉舌的舆论攻势,在经过短暂的酝酿后,终于以一种更加“冠冕堂皇”的方式,爆发了出来。

这一日,并非大朝会,但奉天殿外的广场上,却黑压压地跪了一片人。并非文武百官,而是来自国子监、应天书院以及周边几个府县学宫的数百名士子。他们身着青衿,头戴方巾,神情肃穆,甚至带着几分悲壮。为首几人,更是白发苍苍的老儒,乃是江南士林颇有声望的耆宿。

他们并非空手而来。在队伍最前方,赫然摆放着几件引人注目的物事:一柄用各色布条缀成的、象征“万民拥戴”的万民伞(虽粗糙,但寓意明显);几大箱叠放整齐、墨迹未干的联名上书;还有一块用白布覆盖的木牌,不知是何物。

值守宫门的侍卫和过往的官员都被这阵势吓了一跳,连忙层层上报。

很快,消息传到了正在武英殿与张晋、朱标商议银行分行推进事宜的朱元璋耳中。

“什么?国子监和书院的士子跪宫?”朱元璋眉头一皱,第一反应是有人要逼宫,“带头的是谁?所为何事?”

太监战战兢兢地禀报:“回陛下,带头的是几位致仕的老翰林和有名的大儒,士子有数百之众。他们……他们说是‘为民请命’,恳请陛下……‘罢苛政,施仁政’。”太监的声音越说越低。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中寒光一闪。他看了一眼旁边老神在在的张晋,冷笑道:“来了!到底还是来了!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逼咱就范!”

张晋啃着一颗水灵灵的桃子,含糊道:“哟,戏台子搭到你家门口了?阵仗不小啊老朱。‘万民伞’都抬出来了,这是要给你唱一出‘海瑞罢官’……呃,不对,是‘洪武纳谏’?”

朱元璋没理会他的调侃,冷哼一声:“咱倒要看看,他们能说出什么花来!摆驾奉天殿!”

当朱元璋身着龙袍,阴沉着脸出现在奉天殿门前的丹陛之上时,广场上跪着的士子们发出了一阵压抑的骚动,随即在为首老儒的带领下,齐声高呼:

“学生等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如今清丈田亩,官吏如虎,骚扰乡里,民不聊生!摊丁入亩,实乃苛政,有违圣人之教‘仁政爱民’之本!学生等恳请陛下,体恤民瘼,罢黜苛政,恢复祖制!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声音整齐划一,显然是经过排练的。话语中,将“清丈田亩”直接与“官吏如虎”、“民不聊生”挂钩,将“摊丁入亩”定性为“苛政”,并抬出了“圣人之教”和“祖制”这两面大旗。

朱元璋居高临下,冷冷地扫视着下方黑压压的人群,目光尤其在为首那几个老儒和那柄刺眼的“万民伞”上停留了片刻。他强压着怒火,沉声道:“尔等身为士子,不在书院潜心攻读圣贤书,为何聚集宫门,喧哗滋事?所谓‘民不聊生’,有何凭据?”

一位白发老儒颤巍巍地抬起头,他是前朝进士,致仕多年,在士林中声望极高:“陛下!老臣等绝非滋事!实乃听闻四方百姓,苦于清丈久矣!胥吏借机勒索,豪强上下其手,小民田产被核增,赋税陡增,以至鬻儿卖女者,时有耳闻!此乃老臣等联名查访所得,句句属实!更有江南百姓,感念陛下昔日恩德,特制‘万民伞’,托老臣等呈送陛下,望陛下能听一听这万民之心声啊!”

说着,他示意身后士子揭开那块白布。白布之下,并非什么奇珍异宝,而是一块简陋的木牌,上面用朱砂写着几个大字:“田赋猛于虎,仁政何处寻?”

这一手,极其厉害!不仅口头诉苦,还拿出了“万民伞”和“血书牌”(虽不是真血,但朱砂刺眼),将“民意”具象化,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周围的官员们窃窃私语,不少出身士绅的官员面露同情或忧色。这场面,确实给皇帝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若处理不当,极易背上“拒谏”、“暴虐”的恶名。

朱元璋胸中怒火翻腾,他深知这所谓的“万民伞”和“联名上书”背后,必定是有人操纵。但他一时之间,竟有些难以驳斥。毕竟,对方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句句不离“圣人”、“仁政”。

就在这时,一个懒洋洋的声音从朱元璋身后传来:“哎哟喂,好大的阵仗!这‘万民伞’……看着挺热闹,就是这布条颜色不太鲜亮,像是从旧衣服上扯下来的?还有这‘血书’……用的是朱砂吧?成本不低啊,哪位善人捐的款?”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张晋不知何时也溜达到了丹陛上,正歪着脑袋,一脸“好奇”地打量着那“万民伞”和“血书牌”,嘴里还叼着半拉桃子,说话含混不清,但那调侃戏谑的语气,却瞬间打破了场间悲壮肃穆的气氛。

跪着的士子们都是一愣,几位老儒更是气得胡子直抖。这哪来的狂徒?竟敢在如此庄重场合口出戏言!

朱元璋也被张晋这突如其来的“插科打诨”弄得一怔,但随即心中一动,意识到张晋这是在用他的方式,搅乱对方的阵脚。

张晋三两口吃完桃子,把桃核随手一扔(精准地落入远处的盆景里),拍了拍手,走到朱元璋身边,对着下方朗声道:“几位老先生,学生有个问题请教。你们说‘胥吏借机勒索,豪强上下其手’,导致‘小民田产被核增,赋税陡增’。那我请问,清丈田亩,核的是谁的田?增的是谁的赋?”

他不等对方回答,继续大声道:“是核增了那些只有三五亩薄田、原本就按实缴税的自耕农的田吗?还是核增了那些隐匿田产、逃税漏税的士绅豪强的田?赋税陡增,是增在了无力转嫁税负的小民头上,还是增在了那些原本就该多交税的田连阡陌的大户头上?”

这番话,如同匕首,直指问题的核心——清丈田亩,到底损害了谁的利益?

几位老儒脸色微变,一人强辩道:“清丈之事,纷繁复杂,胥吏借此盘剥,贫富皆受其害……”

“哦?是吗?”张晋打断他,脸上露出夸张的惊讶表情,“可我咋听说,最近被抄家杀头的,都是像江宁县王大户那样,隐匿田产上百亩的‘豪强’呢?没听说哪个只有几亩地的自耕农因为清丈被逼得鬻儿卖女啊?难不成,诸位老先生口中的‘小民’,指的是家里有几百亩地还不用交税的‘小民’?”

“你……你强词夺理!”老儒气得浑身发抖。

张晋却不理他,转身对朱元璋道:“老朱,我看这事儿有意思。这帮读书人,口口声声‘为民请命’,可他们说的‘民’,好像跟咱们理解的不太一样。要不,咱们请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民’意?”

朱元璋此刻已经彻底明白了张晋的意图,他眼中寒光一闪,点了点头:“准!”

张晋对身后侍立的太监低语几句。太监匆匆而去。不一会儿,几名侍卫抬上来一个用黄绸覆盖的巨大的木架。

张晋走上前,一把扯下黄绸!

下面露出的,正是他那幅精心绘制的、色彩斑斓的 “南直隶士绅土地兼并与赋税转嫁关联图” !

巨大的图表,用极其直观的颜色和线条,将各府县隐匿田亩的分布、士绅家族的势力网络、小农破产率预估、旧宝钞贬值区域等,**裸地呈现出来!尤其是那些从士绅势力范围辐射出去的、指向朝堂官员和宗室的虚线,更是触目惊心!

“诸位!”张晋指着图表,声音洪亮,“这才是民意!这图上,红色越深的地方,隐匿的田亩越多,盘踞的士绅豪强越密集!绿色越深的地方,小民破产的预估风险越高!黄色越深的地方,旧宝钞越不值钱,百姓被盘剥得越狠!你们看看,你们口中的‘民’,是图上的红色,还是绿色?”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下方目瞪口呆的士子们:“你们再看看,这些红色区块,连着的是哪些人的府邸?哪些人的家乡?你们今天跪在这里,是为图上的‘绿色’请命,还是为‘红色’保驾?!”

这番言论,配合着那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罪证图”,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心头!许多士子看着图上自己家乡或师门所在的区域那刺眼的红色和连接的虚线,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那几位老儒更是浑身剧震,他们万万没想到,皇帝和这个“妖人”张晋,竟然准备了如此犀利、如此直观的“武器”!这图,简直是把他们的遮羞布扯得粉碎!

朱元璋适时上前一步,声音冰冷如铁,带着滔天的威严:“尔等口口声声‘民不聊生’!朕问你们,是朕清丈田亩、追缴逃税、充实国库导致民不聊生,还是那些隐匿田产、转嫁税负、盘剥小民的蠹虫,导致民不聊生?!这图,便是答案!”

他目光如刀,扫过那柄“万民伞”和“血书牌”,厉声道:“这伞,这牌,若真代表民意,朕心甚慰!但若有人想借此挟持民意,为其私利张目,朕绝不姑息!毛骧!”

“臣在!”毛骧如鬼魅般现身。

“将今日在场所有士子姓名、籍贯、师承,给朕一一登记在册!朕倒要看看,这‘万民’之中,有多少是真心为民,有多少是……为人所驱,替人挡箭!”

此言一出,广场上一片死寂!刚才还群情激愤的士子们,此刻如坠冰窟,不少人冷汗涔涔而下!皇帝这是要秋后算账啊!

那几位老儒面如死灰,知道大势已去。他们本想利用舆论逼宫,却反被皇帝用更强大的“数据事实”和雷霆手段,狠狠打了回来!

一场精心策划的“跪宫请命”,在张晋的“大数据杀器”和朱元璋的绝对皇权面前,土崩瓦解,成了一场闹剧和……灾难的开端。

朱元璋看着瘫软在地的士子们,眼中没有丝毫怜悯,只有冰冷的杀意。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而他已经握住了足以让对手万劫不复的……黑账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