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水浒,猎国之武正 > 第4章 前往河北,大灾定州

水浒,猎国之武正 第4章 前往河北,大灾定州

作者:日去归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1:58:21

定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大道之上,南下北上均可领略到千里太行山的壮丽景色。自东晋十六国时期开始的民族大融合中,定州成为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必经之地。《读史方舆纪要》中曾这样描述:“南牧河济,必先集中山。盖中山之去云、朔,仅隔一陉,从高而下,势若建瓴。既至中山,则出险就平,驰突较易。”定州地处燕山南下和东出太行山的交汇点,尤其是从太行山到定州,进入平原的地区,使得定州成为了民族交流交融的重要节点。

五代时期,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中原政权失去了燕山防线,紧邻燕云的定州成为了最为紧要的边地。富弼曾说:“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军,就其中又析大名府、定州、真定府、高阳关为四路,惟定州最要。”定州市开元寺塔文保所副所长王丽花提到,宋太宗二次北伐失败后,宋辽以拒马河一线为界,定州成为了“极边州”。1004年澶渊之盟后,宋辽虽然议和,但双方互相戒备,宋屯大军于定州,使其在河北防御体系中起到了总领全局的作用。在这样的兵略要地,兵法战略自然是苏轼所要教授的内容。

然而,今年的河北地区,若逢灾年,常是天灾**交织,民生凋敝。干旱之年,赤地千里,禾苗尽枯,河渠干涸,百姓掘井无水,只得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若遇洪涝,则黄河、滹沱河泛滥,堤坝溃决,村庄被淹,人畜溺亡,幸存者爬上屋顶或高树,眼睁睁看着家园化为泽国。蝗灾来时,遮天蔽日,庄稼顷刻被啃食殆尽,田间只剩残根断茎,百姓哭天抢地,却无力回天。官府赈灾不力,贪官污吏克扣粮米,富户囤积居奇,米价飞涨,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惨剧时有发生。灾后瘟疫横行,尸骨枕藉,十室九空。河北本是富庶之地,灾年却成了人间地狱,百姓在绝望中挣扎,只盼天降甘霖,朝廷施恩,却往往等来更深的苦难。

范正鸿从河北而去汴京,他一路见过无数人易子而食,因此虽然年龄小,但心中承受能力强。然而,苏轼却不同,今年八月,他刚刚失去妻子,心中本就充满悲伤,又多在南方为官,对于长江的涨水并不像黄河那样熟悉,因此对于人命填河的惨状,他感到无比震惊和悲痛。

苏轼站在定州的高地上,眺望着这片遭受天灾**的土地,心中涌起一股无力的悲伤。他身着素色长袍,眉宇间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他的妻子王弗的离世,如同剜去了他心头的一块肉,而眼前这片土地上的苦难,更是让他感到痛心疾首。

“大人,定州百姓受灾严重,亟待救援。”一旁的官员轻声禀报,打破了苏轼的沉思。

苏轼缓缓转身,目光坚定地对官员说:“即刻拟写奏章,上报朝廷,请求赈灾款项和物资。同时,组织当地富户捐献粮食,开设粥厂,务必让百姓有口饭吃。”

官员领命而去,苏轼却陷入了沉思。他知道,仅仅依靠朝廷的赈灾款项和富户的捐献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找到更长远的方法来帮助这里的百姓。

苏轼决定亲自走访灾区,了解百姓的真实需求。他骑着一匹瘦马,沿着干涸的河床前行,沿途所见皆是满目疮痍。枯萎的庄稼、干涸的井口、流离失所的百姓,每一幕都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在灾区深处,苏轼遇到了一个年迈的老者,他正抱着一个瘦弱的孩子,眼中充满了绝望。苏轼下马,走上前去,关切地问道:“老丈,这里的情况如何?”

老者抬起头,看到是苏轼,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大人,求您救救我们吧!今年干旱严重,庄稼颗粒无收,我们连喝水都成了问题。”

苏轼心中一痛,他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老者的肩膀:“老丈,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帮你们度过难关。”

回到定州后,苏轼立即开始行动。他调动自己的私人财产,购买粮食和药品,亲自监督发放到百姓手中。可仍只是杯水车薪。

今日,苏轼正在府中踱步,思考如何彻底地赈灾,此时范正鸿敲门进入,随着近一月跟随治理,他成长了不少,苏轼看到范正鸿,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个孩子虽然只有8岁,但四处奔走也不嫌累,苏轼示意范正鸿坐下,然后问道:“正鸿,你对此地的灾情有何看法?定州府内无粮,又近冬日,恐怕又是一年大灾。”

“听叔父说。老师在杭州的时候曾用僧门度碟向豪绅们筹集钱粮。以工代赈,为何此时不用此法?”

“此法能成主要依赖3点——赋税和徭役沉重。富商地主阶层有强烈的避税需求,而度牒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合法渠道”。市场存在巨大的购买力,我们需要足够的市场,杭州能够实行是因为杭州富庶,定州北邻边外,常年战乱,不存在足够的市场,第二是朝廷的支持,当时中央蛀空,而地方富有,太后无法支持大规模的拨钱,所以会答应给度碟这种慢性死亡的方式,僧侣不事生产,不需要交税,无论是眼下还是长久都并不是长远之计,然而当今的圣上想要中央集权,充实国库,并不会放任做大,因此没有来路,也没有销路。此法现在不可行,而以工代赈就算消耗的再少,你也需要支付足够的钱粮。我们现在并不缺钱,但缺粮呀。”

“那开市?”

“开放市场需要向陛下陈奏,一来一回不下3天,如果再算上开放市场的一切准备绝对超过一周,而我们现在府库里面的粮食只能撑够一周,相近的州县也同样遭灾,即使朝廷调度也难以有足够的钱粮,现在是有钱也难买。”

“那学生还有一计,但是可能会伤害到老师的信誉。”

“只要能救灾,我个人的信誉算得了什么呢?”

“提高粮价!”

“万万不可,现在的粮价本来就已经够高的了,如果再提高恐怕民众更加负担不起。”

“商人逐利,会将一切商品带到价格更高的地方,只要提高价格商品变回流通商品一旦流通风竹去了然后把我们有的粮食撒出去强制压低价格,他们为了不亏,就只能在这里大量的抛售,之后我们的钱就能买到粮了。可是这样对于师傅你的信誉。”

“我这本来也就是最后一班了,之后还能不能当这个官还不一定呢,信不信誉的无所谓了。只要能救灾干了。不过发榜的事你去吧。”

“是,老师。”

喜欢水浒,猎国之武正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水浒,猎国之武正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