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水浒,猎国之武正 > 第37章 辽军退兵,收三州,封侯

水浒,猎国之武正 第37章 辽军退兵,收三州,封侯

作者:日去归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1:58:21

一、弃地如风:天祚帝北遁

战败后的第十天,天祚帝接连收到三封十万火急的战报:

顺州失守:守将萧讹都斡连夜遁逃,宋军先头骑兵已抵达白河西岸。城中百姓自发捆绑了辽国官员,大开城门投降。

蓟州内乱:一名汉人樵夫半夜在城门纵火,守将耶律涅哥怀疑是内部兵变,惊慌之下弃城而逃。

檀州惨剧:情况最为惨烈。城壕的冰层融化,辽国铁林军残部五千人试图渡过潮河,结果冰面开裂,淹死千余人,幸存者又在慌乱中自相践踏,哭声震天,远隔山峦都能听见。

天祚帝在居庸关南口驻马,回望燕山南麓,只见三州烽火连天,宋军的旗帜如红色的潮水般汹涌而来。

他猛地拔出金钺,一刀砍断自己的马鞍,咬牙切齿地怒吼道:

“朕若不退,辽国今日便亡;朕若暂退,辽国他日必能再起!”

随即,他下达了残酷的诏令:

坚壁清野:顺、蓟、檀三州所有军资、粮仓、兵器,全部焚毁,一针一线都不准留给宋人!

驱民为障:强行驱赶所有壮丁向北迁徙,老弱病残则就地抛弃,让他们成为阻碍宋军进路的“路障”。

设关死守:将居庸关北口封为“铁门”,命兀颜光、萧胡睹率军驻守,“宋军胆敢越过关隘一步,立斩不赦!”

七月末,天祚帝一夜之间向北狂奔三百里,直抵鸳鸯泺(今河北赤城西北)。沿途,他丢弃了所有辎重、宫女和乐工,仅率领两万宫卫铁骑,以轻装突入松漠大漠。

——从此,那面象征着“捺钵”巡幸的皇旗,再未踏过古北口以南的土地。

1. 顺州

范正鸿以林冲为前锋,于四月五日兵临城下。城门大开,城中父老捧着辽将的首级出城迎接。然而,城内烈焰尚未熄灭,粮食布帛荡然无存,水井里全被填满了人畜的尸体,宋军战马饮水,都需重新挖掘新井。

2. 蓟州

丘岳率领三百敢死士,于四月七日抵达西门。城楼的火光映照百里,汉人百姓们自发扒开燃烧的城门,高声呼喊:

“将军若再不来,我等也要被烧死在此!如今您来了,我们愿做大宋的鬼魂!”

3. 檀州

檀州的战况最为艰难:

过一大河,桥梁船只全无。

辽军撤退时放火烧毁了古北口的栈道,崖壁被熏得一片焦黑。

王舜臣想出奇计,用弩箭将绳索射向百步外的崖壁,命勇士在夜间攀绳而过。四月十日黎明,宋军的旗帜终于插上了古北口。此时的檀州已是一座空城,只剩下五位老僧,抬着一桶水,跪在路旁,口中高呼:“中华万岁!”

三、战线骤变:燕山为界

旧日战线 今日战线

宋:莫州—瀛洲—淤口关 宋:居庸关南口—古北口—潮河

辽:析津府(南京)—顺州—蓟州—檀州 辽:居庸关北口—松漠—鸳鸯泺

燕山天险,一夜之间易主。这是自天福年间以来,宋人的界碑第一次真正插上了长城的脊梁。

宋庭又惊又喜又下几封诏令。

1. 第一道诏书(八月初一)

徽宗皇帝的御笔,用紫泥封印:

范正鸿晋封太尉、开国武正侯,食邑万户,实封三千户。

姚古授燕山路宣抚使,兼知幽州事。

林冲等将领皆建节(获得旌节),赐号“燕山十将”。

三州百姓,免除三年租赋,老幼每人赐粮一斛。

然而,诏书末尾却添了一句冰冷的话:

“功赏已隆,宜念持盈;关外苦寒,可班师休养,以慰朕怀。”

——这再次暗示前线:别再打了,回来吧,朝廷财政吃不消了。

2. 第二道密诏(八月初三,深夜)

此诏仅送达范正鸿与姚古二人:

“若辽主再来求和,可许以古北口为界。顺、蓟、檀三州,亦不妨让出,以全两国生灵。”

——前线将士用鲜血换来的土地,朝廷已准备“还地议和”。

范正鸿听到之后一把把手中的酒杯摔到地上。“又是以胜求和,当年真宗如此,今日我等难道还要如此吗?姚将军,我估计在这里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要南下回京,你帮我守好我打下来的七州之地,不论朝中如何施压,辽国如何逼迫你都要守好。等时机成熟,我会再把西边的九州再拿回来。”

西夏国主乾顺听闻辽国放弃燕山,大笑间竟失手摔碎了酒杯:

“辽之失,即夏之得!”

八月七日,他立刻派遣两万精锐“铁鹞子”军,兵分两路:

一路出白马关,劫掠河外的麟州、丰州。

一路出横山,直逼延安、庆阳。

陕西五路,再次告急。

八月十五日,居庸关南口。

少年太尉范正鸿,身披金甲红袍,立马于残破的关隘之上。关北百里烟尘未散,辽骑虽退,但留下的却是焚毁的焦土与被填平的井灶。关南夏风和煦,麦苗青青,百姓们正扶犁耕种——这片土地在一年之内两度易手,无人知晓明年它将归属何方。

范正鸿用手抚摸着长城的古砖,一块砖石裂开,嵌着一枚锈迹斑斑的箭镞,铁虽已锈,血迹仿佛未干。他回望汴梁方向,又瞥向横山方向,低声自语:

“再向北一步,便是出关追击;再向南一步,便是放弃城池;我身在此,进退……已非我能决定。”

此时,林冲捧着朝廷的密诏赶到。范正鸿甚至无需拆封,便已听闻“让地”的传闻。他没有拆诏,只是拔出那枚箭镞,反手划破手掌,用自己的鲜血在关墙上写下八个大字:

“关可毁,地不让!”

狂风掠过燕山,血字顷刻间变得黑紫,如同铁铸。

辽帝北去,宋帝南顾,夏人西来。

燕山天险,终究成了一道“新的伤口”——北虏、南帝、西戎,三方势力同时向这道伤口伸出了手。

而少年太尉的血字,尚未干涸。

喜欢水浒,猎国之武正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水浒,猎国之武正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