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刚一登基,就接连提拔高俅,没过多久,高俅就当上了殿帅府太尉,统领着禁军各帅,掌管着京城的兵马。这位新任太尉,原是街头巷尾的泼皮无赖,因投徽宗所好,精于蹴鞠,得以平步青云,成了朝中显赫一时的权贵。
高俅上任那天,所有将官都按规矩在卯时(早上五点到七点)前来参拜。只有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因为患了重病,请了半个月假,没能到场。高俅勃然大怒,当即派人去王进家,要把他抓到殿帅府来。
王进,出身武学世家,其父王升乃是将门虎子,一身武艺名震四方。王进自幼随父习武,精通十八般武艺,尤擅枪法,为人正直,深得将士们敬重。然而,高俅为了立威,又为了报当年街边一脚之仇,强行让旁边的衙役将王进给压来
王进只好强撑着病体,来到殿帅府给高俅行礼。高俅却呵斥道:“你爹当年在街上耍把式、卖狗皮膏药,你懂什么武艺?凭什么当上这个教头?现在竟敢称病不来上朝参拜!按军法,本官今天就革了你的职!”说完,便命人将王进拖出去痛打一顿。幸好众将官一起求情,高俅才暂时饶了王进。
王进回到家中,心里越想越恨,暗自叫苦。原来,这高俅以前曾因为学棒,被王进的父亲一棒打翻,在床上躺了足足三个月。如今高俅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必定会找机会报复。
王进把事情告诉了年近六十的老母亲。母子二人商量之后,决定立刻逃走。王进对母亲说:“延安府的老种经略相公对我恩重如山,我们又是他的旧部,不如干脆去投奔他。”于是,母子二人连夜收拾行李,逃离了京城。
夜幕下,王进母子匆匆而行,心中既有对未来的不安,也有对高俅权势的无奈。京城之中,高俅的势力如日中天,他们知道,只有远离这个是非之地,才能保住性命。
听到殿帅府今天的闹剧,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北上的范正鸿意识到水浒的时间线开始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乃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因遭高俅父子挟私报复,被迫携母远走他乡。他审时度势,深知避祸自保之道,最终在史家庄收九纹龙史进为徒,传授武艺,后安然隐退,是《水浒传》中极具智慧的开篇人物。
“此人当为我所用,备马”
如萧何月夜追韩信一样,范正鸿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追回王进。他带领着一队精干的随从,日夜兼程,追踪王进母子的踪迹。他们的马蹄在夜色中疾驰,犹如流星划过天际,留下了一道道尘烟。
王进母子虽然提前出发,但他们的行程并不顺利。王进的病情加重,使得他们的速度大大减慢。他们不得不时常停下来休息,这使得范正鸿有机会逐渐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一天夜晚,月色皎洁,王进母子在一座破旧的庙宇中歇息。范正鸿远远地看到了庙宇中的火光,他知道王进就在那里。他命令随从们悄悄地包围庙宇,自己则独自一人走进了庙宇。
庙内,王进母子正在火堆旁取暖。王进看到范正鸿走进来,心中一紧,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他静静地坐着,等待着范正鸿开口。
范正鸿看着王进,深深地叹了口气。他说:“王教头,我知道你是一个忠义之人,我不愿看到你因为高俅的私怨而被迫流亡。我是真心希望你能继续为朝廷效力。”
王进听了范正鸿的话,心中一动。他知道范正鸿的话出自真心,但他也知道,一旦回到京城,他就无法避免地会被卷入政治斗争之中。他看了看身边的母亲,心中充满了矛盾。
范正鸿看出了王进的犹豫,他继续说道:“王教头,我知道你担心你的母亲,我并不打算让你回汴京或者同我去定州,这样于你于我都不利。我有一个提议,我们可以先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你母亲安心养病,同时,我会给你们一笔钱,等令尊身体好转,我们再从长计议。”
王进的母亲也看出了儿子的犹豫,她轻轻拍了拍儿子的手,示意他接受范正鸿的好意。她知道,现在的局势对他们来说非常不利,能够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范正鸿见状,心中一喜。他知道,王进母子已经决定接受他的提议了。
王进一拱手,“那将军给进指一条明路,这天下之大,何处有进容身之所?”
范正鸿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先解下自己披风,轻轻搭在王进母亲肩头,这才低声道:
“王教头,河北真定府(今正定)有我旧部,驻滹沱河桥渡。彼处三不为患:
一,非北疆冲要,辽骑不至;二,非京东孔道,高俅手插不进;三,提辖孙安与为我举荐,欠我三次救命情。最妙在彼有‘九桥十二渡’,芦苇水网虽不及梁山,却也港汊纵横;我部又暗备轻舟二百,旦夕可入太行。老种经略的延安府太远,高俅一纸文书即可拿人;真定距汴京七百里,文书往返半月,足以为令堂挣得生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