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醉梦瑶 > 第50章 且栽梧桐树,待引金凤凰。

醉梦瑶 第50章 且栽梧桐树,待引金凤凰。

作者:嫣然红尘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1:09:22

这次的沈山河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同样的一条路,同样的下了雪,一路走来,虽不轻松,却也不再狼狈。

回到村里,村民们热情的喊着:

“沈老板回来了?沈老板,我来给你拿东西。”

如果说去年叫他“沈老板”还是戏称是调侃的话,今年就是真心实意了。

\"沈老板”也只好尽力扮演好老板的角色,一路大娘大爷的叫着,碰到小孩撒一把糖,碰到儿时的伙伴丢一包烟。

回到家,父母还在忙着,毕竟才回来两天,要收拾的东西太多了,好在瓜子、花生、粑粑、豆腐等一应东西都有现存的买,省去不少麻烦。不过杀鸡宰猪还有房子里里外外的卫生依旧忙不过来。只是估计明年,这些鸡呀、鱼呀、肉呀,凡是能在市场上买到的就都要买现存的了。

虽然省了许多一麻烦,却少了亲自动手的过程,便也少了在上面加持年味的机会。所以东西虽然一年比一年丰富,年味却也一年比一年淡去。

\"过年”重点在一个“过”字,“过程”的“过”,没有了那些为过年而种种张罗的过程,便也没有了在那个过程中重重叠加年味的机会,自然便也没有了年味。

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忙碌着,然后眼睛一闭一睁就到了大年三十。

依旧是千百年来的老一套:烧年纸,祭告先人,放鞭炮,吃砧板上的肉。只是今年的肉因为猪杀得太迟,没有了腊味。

然后就是守岁,小时候的守岁是听爸爸妈妈说故事,说各种见闻,说一年的收获,说村里人的点点滴滴。而现在的守岁就是围着电视看春晚,只不知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以后的守岁会是怎么样的?

春晚的节目依旧精彩,沈山河陪着爸妈一起乐呵着。只是当相声《同桌的你》中,昔日的同学被一个个点出,沈山河脑海里便也闪现出一个个身影,而其中那个嫁为人妇的小霞,怎么想怎么像是苏瑶,让所有人念念不忘却已然无望。

所谓的意难平便是如此——你已生活平静,而我之心意却依旧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小孩儿过年全是欢乐,成年人的过年已无太多的乐趣,中年人的过年只剩负担,老年人的过年则只剩留恋。

除了远处归来的游子还依旧激动之外,沈山河这类离家不远的如今便感觉到索然无味了。大家都学会了“无利不起早”,连走个亲戚,聚个会都要有意无意的要盘衡出点对自己有益的事来。

沈山河觉得自己很虚伪,他讨厌这种感觉,却又不得不做个虚伪的人。

就比如眼前。

“大姨,我也是才知道你是大姨。以前家里搞得不好,爸妈总感觉觉没脸见人,怕你们笑话,也就一直没有走动。如今,我呢也有了那个闲功夫,就想着大家毕竟沾亲带故,咱们这些后一辈,应该合起手来,互帮互助。”

这话沈山河自己都听着恶心,但有什么办法呢?他总不至于一跑进来就说:“姨啊,我是你外甥啊,让表哥帮我个忙呗。”

这要是关系很好很熟的姨也还可以,可眼前这是沈山河从父母那里,父母又是从来走亲戚的客人那里好不容易打听来的不知搭在哪个祖宗脉上的亲戚,早就断了往来。

常言道皇帝老子都有要饭的亲戚,还真不是夸张。一个家族的血脉?数出三五代,便是几百上千了,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皆有毫不为奇。不过在国内最多的还是一个家族扎堆一个行业。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打地洞。说好听点叫承袭祖业,说得不好听就是蛇鼠一窝。

虚伪的话总是容易被人接受,就像女人总喜欢渣男一样。

“这孩子,真会说话,难怪能做出这么大事来,咱们这些后辈里头也就你最出息。”

那时虽然没抖音,但口口相传威力,依旧足以让沈山河那点事家喻户晓。

“我那算什么,怎比得上表哥的铁饭碗,又舒服又有面。”

“别说了,就他那点工资,养活自己一家都困难,还舒服。你要是有挣钱的门路可要记得帮衬帮衬。”

“行,别说,我以后要往外地发货,少不了要和铁路系统打交道,说不定还要麻烦表哥呢。”

“他能干个啥,普通铁路工人,无权无职,你请铁路上的领导吃饭时叫他去陪个客还行。”

“行,有机会一定叫上他。对了,表哥呢?没回来吗?”

“就初一回来一趟,初二又陪媳妇回娘家待了两天就上班了。铁路上,越是年节越忙。”

“哦,我还想跟他说个事呢,不过跟你们讲也一样。”

“什么事?”

“也就是我那加工场,不是打算正月十五那天弄个开工典礼嘛,请你们过去捧个场,亲朋好友的也趁机聚聚,免得以后见着了都不认识。”

“行啊,正想去看看你搞出来的场面呢。到时候我们和你表哥一块来,不嫌弃吧。”

“那最好了,求之不得。正月十五,王家村的学校里。那就这么说定了。”

……

铁路上的线就这么搭上了,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且不说,至少,他能给你领个路、认个人。这就好像一把钥匙,至少让你有了开门进去的机会。

通过任何一粒细微的尘埃,都能追溯出一颗星球。

这是有所诉求的,对于那些帮不上忙的亲友,既然图不上你们的人就图你们的钱好了。

沈山河也不跟他们啰嗦,直接一句:

“我的加工厂正月十五开工,欢迎诸位到时来捧场。”

沈山河与王建民两人之所以定正月十五的日子。

一是这个日子好,不用看不用算,千百年来的大节日,能差吗?至于说时辰八字不对,那又怎样,千百年的积蓄镇着,啥缺憾不能填补,啥鬼怪不能镇压。

二是这个时候人多。早一点,人家走亲访友的事还没忙完,没空搭理你。晚一点,人家收拾东西出门了,顾不上你。

再说“选日不如撞日”,你找人算的好日子,你怎么肯定是算对了还是算错了,更可能,人家只是装模作样糊弄你的钱罢了。

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大势所趋之下,好日子坏日子又左右得了什么?

全村都通知到了,村外的沾亲带故的也都给了信。总之,一个原则,以前收过我家的,现在还回来,人情是要有来有往的。

沈山河的高调也确实惊羡了不少人,尤其是小时侯的玩伴,当年还曾一起光屁股撒尿和泥巴,如今却各行其道。道虽不同,但除了沈山河,大家身份都差不多,所以他们虽然彼此较着劲,却出奇一致的把沈山河排在了圈子外。

所以说一个人当他风光时,最羡慕嫉妒恨的伤你最狠的往往是那些曾经最熟悉最要好的伙伴。因为他们最清楚你的软肋你的痛处。

而沈山河之所以要高调,便是要镇住这一众相熟的人的歪心思,让他们知道与自已不再是一路人,不要来纠缠自己,更不要起这种歪心思。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这个世界,你越好说话,越会麻烦不断。

当然,对于少数真心实意的甚至曾经帮过自己的人,他也不会无故拒绝。然而,现实中,越是与你真心的人越不会要求什么,因为他们怕麻烦你,怕你为难。这种人,你帮了他,他会记在心里,会想着还这个人情。

而那些张口闭口就是“你帮个忙”,“你带我一个”的人,他们会觉得“我们有什么什么关系,你帮忙是应该的。有的甚至认为,你搞得好、你有能力,就应该帮一帮别人,不帮就是忘本,就是无情无义。

这种人,是喂不熟的白眼狠,你越签应,他越会得寸进尺。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开头就划清界线,不给他任何机会。

转眼已过了初十,沈山河给厂家去了电话,确定锯木机械会在这几天内到达,然后又赶回镇上,花了几个红包,找人把电话机转到了加工厂,顺便通知了一下街坊邻居,来不来且不说,他们要是知道你没跟她们说,一定会对你有意见,说你瞧不起我。

然后又联系王建民两家人一起张罗开工当天的宴席。

那时候农村办宴席桌椅板凳都得靠借,单独一家谁也不会备这么多,都是需要时去借,东家借一套,西家借两套,估摸着差不多就行了。

碗筷也是用借的,所以,以前的碗往往碗底都篆刻有名字记号啥的,就是为了防止在这种场合中弄混。筷子倒是随便,就算没了,砍竹子给人削几双就是。

整个宴席,沈山河与王建民估摸了一下,两个村子加上镇上的熟人及部分远来的亲友,做了四十桌的安排。希望别有太大的出入,否则就闹笑话了。因为农村办酒席,一般就是十来桌,亲友广一点的,也就十四五桌,若再有点权势背景的,能摆上个二十来桌。另外还看村子的大小,同一个村的,基本是家家必到的。沈山河与王建民是两个村子加上镇上的街坊算是三个村子,安排三十五桌,另外五桌远到的亲朋。一桌视情况坐八到十人。

如果准备太多了,人家会说你:

“自以为了不起,以为别人都会给你面子,打脸了吧。”

如果谁备少了,来人上不了席吃不到饭有意见不说,旁观的人家也会说:

“这么个事都考虑不到,这么不靠谱,只怕也成不了什么事。”

刚刚好是很难的,多准备了一点点那就让来帮忙的全部上桌填满,准备少了点,那就先让来帮忙的和自家人别上桌,事后再弄两桌。

其他座位随来宾自便,但重要客人的主桌是要另外安排的,酒菜可以一样,但位置甚至座次都得考虑好。

主桌还好不复杂,就单独摆在二楼尚末安排床铺的女工宿舍里,重要来宾估计有陶丽娜父女俩,王建民小叔,相陪的人村委会上两个,德高望重的王老爷子作为主家代表,沈山河两个要游走招呼客人。再让小妮子陪陶丽娜,还有一个要么是那个铁路上的表哥,要么是镇上的周大爷,到时看情况。

考虑到陶镇长出动了,镇上的邮政、工商等部门两人虽没有放话,只怕会有人出动,到时就安排在里面的那间宿舍里,有一桌就坐一桌,人不够就安排两人父母去凑。

紧催慢催,正月十四厂家的设备终于进厂了,沈山河赶紧组织劳力卸货安装,厂家的技术员指导,毕竟有过两天的实地考察,准备工作做得很充足,安装工程顺顺利利。

很快安装完毕,技术员把一切都调整妥当之后,用磨锯机磨好新锯片装上,沈山河作上首,让他爸拉下手,两人开动机器试着锯了几根木头,感觉挺好的,只是第一次面对呼呼运转的钢铁机械,还有些畏手畏脚,动作生硬放不开。

幸好在货车入场后沈山河就把大门关了,只留下帮忙的人和自家几个,看到大门口挨挨挤挤来看热闹的人,这要是都进来了,还不得整出个意外来,看来以后除了休息时间和进出货物,大门都不能随便打开。

随后技术员又指着说明书手把手的教沈山河怎么调试机器,以及各种问题的应对方案。

沈山河让刘季明一起好好的记住。有了理论知识虽然依旧难以操作,但没有理论知识打底,全靠实际操作中摸索也会多走许多弯路、浪费许多时间。一群人一边摸索一边沈山河安排小妮子带着小芳和九妹去做饭。

小妮子、刘季明这一群预定的员工,是沈山河十二号通知过来的。因为这几天会很忙,需要人手,所以就干脆从十三号开始就算她们上班了。小妮子几个女的因为宿舍要开席先在另一个教室对付几晚。

之所以按固定工资算上班,是因为当时他也给浙江那边有联系的锯机师傅打了电话,果然如初所料,没有一个上手师傅愿意来,只有下手愿意来试试。沈山河便在几个下手中选了两个亲自掌过眼的两人中技术稍好的那位。那位师傅因为是初次独立掌上手,机器、人员都需要适应,要有一个磨合期,刚开始肯定快不了,所以头一个月先做固定工资,先确保旱涝保收,以后再根据情况调整。沈山河也同意了,人家过了十六就会出发赶过来,沈山河从十六开始给他算上班

下午三点来钟,一行人吃了个不中不晚的饭,留下联系方式之后,技术员就要回去了,沈山河一起搭他们的车去镇上银行把尾款打了过去。

至此,这里,场地租金5000,差旅费1000左右,以及七七八八的各种零星往来花消也是大1000,还有个原来漏算了的场地改造自家的工没算也花去了一千伍六,明天的宴席鞭炮酒水肉类也是大几百。两万的预算花得一毛不剩,鞭炮酒水还得先赊着。明天估计能回收个三五千。那时候的礼金也就十来块钱,最低的五块,高的看亲戚关系伍拾上百也有。

这点钱,按当时300到500一个立方的松原木价格,也就够收拾来方木材,要想凑满一个火车车厢,至少要收150方原木,需要到的本钱,这是个头痛问题,不过可以先弄点指标砍自己家里的树,两家人,陆陆续续出个100来方木料,凑满一个车皮还是可以的,再说木材贩子那里也可以先赊着,有这么个壳子在这,人家也不怕你跑了,慢个把两个月结账在业内来讲已是很有信誉了。

而且,还可以接些来料加工,附近村子的农户家的零星加工肯定会有,就拿修房子来说,木屋就不用说了。即便是砖房,木窗、檀条、椽子这些都少不了。如果用人工,这一套粗加工出来得二十好几天,按现在二十一天的工价就是大伍佰。而在沈山河这里,最多五个小时,按预定的二十五一个小时的加工费,才一百多一点。还有做船做家具等等,乡下用到木料的地方多的是,而这些用料如果让木匠用斧头去劈,锯匠用手锯去拉,所耗费的工钱是加工费的几倍。

再说,他也可以替其他木材贩子加工方料,虽然利润低点,但本钱也不多,风险也不大。

所以,看似困难重重,其实问题不大。

栽下了梧桐树,还怕引不来金凤凰。

因为有两台锯子,暂时只开动了一台,沈山河决定就用另一台做零星加工,自己亲自上手,练练技术。万一以后锯匠师傅不方便,甚至是想仗着技术要耍脾气时,他就亲自下场,让你好好看看,不是没了你张屠户,咱就得吃带毛猪。

咱既然敢吃这一碗饭,就得考虑方方面面的人炸刺,必叫你们一个个服服帖帖。

迫不得已看人脸色的时候会有,但自己能兜住的还是自己兜着舒服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