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醉梦瑶 > 第二十四章 情意难了心意了。

醉梦瑶 第二十四章 情意难了心意了。

作者:嫣然红尘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1:09:22

婚礼回来后的沈山河心神不定了好多天,王建民笑言他是看了别人结婚思春了。

小妮子只默默的陪在她身边,好几次欲言又止,她心里有很多的话要说。她想告诉沈山河,只要他愿意,她愿意做她的新娘子,陪他演一场更加热闹、更加浪漫温馨的婚礼;她想做他的枕边人、心头肉;她想与他朝暮相处,共至天光;她想给他生孩子然后相夫教子;她想……

她望着眼前人闷闷不乐的样子,心疼到眼泪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她好想一把把他抱住,把他的头按在自己的胸前,让他听自己为她怦怦而跳的心。

只最后,装做若无其事的问了一句:

“你打算过什么时候结婚吗?”

“没考虑过,早着呢?”

沈山河随口答道。他的全部心思都在那个远去的女孩身上,对别的女人,他反应迟钝,没有一丝一毫的他想。

“那你,有,喜欢的,女孩子吗?”

胡艳妮问出了压在心底很久了的问题,带着一份释然,一点后悔,满心期待。

“没有!”

沈山河脱口而出,是撒谎、是掩饰、还是感慨?他也说不清楚,但在此时,这句“没有”是利箭、是匕首,扎在了胡艳妮心上,她心疼欲死。

从此,又多了一个心神不宁的人。

许多人,就是这样,一起走过同一条街后,下个路口,便各分东西。我陪不了你要走的路,你去不了我要到的地方。

这路遥马急的人间,总有太多的遗憾,却也是日后的留恋。

……

王建民更加殷勤的围着他的小妮子转,他看到了她的闷闷不乐,但他不知道她为什么闷闷不乐,或者他知道她为什么闷闷不乐,但他装作不知道她为什么闷闷不乐。

他不在乎什么结果,他只在乎他在乎的人快不快乐。

小妮子的母亲感觉到了什么,但她只看着眼前的三个孩子,摇头叹息。她晚上在床上把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跟身边的男人说了,只换来男人一句:“瞎操什么心,这种事只能看他们自己,越帮只会越忙。”气得她愤愤不已,按着他就是一番折腾。

日子就在这诡谲的气氛中僵持着。

沈山河饱经风霜的心率先平复过来,依旧白天做着事然后晚上用本子把白天的事记下来。而对着小妮子忧怨的眼神莫名其妙,看得王建民咬牙切齿,晚上在床上似假似真的把沈山河揉躏了几回,虽然每次都没讨得了好去,只依旧愤愤不平。与其说是在蹂躏沈山河,更不如说是在作践自己。

******

日新月异,风起雨落,转眼又是一年岁末,也是外出的人儿返乡的时候,沈山河家具店所在的乡下小镇也进入了一年生意最火爆的时候。那些返乡的人们,不仅带回了五湖四海的谈资,也带回了辛辛苦苦一年打拚攒下来的血汗钱,这些或勤劳的汉子或贤惠的女人,他(她)们平时在外面恨不得一个钱掰成两个花,此时回到了家乡,面对年迈的父母,或年少的儿女,或幼时的好友,一改往日的吝啬,慷慨解囊。

小镇的街道上,日渐弥漫起浓浓的年味,仿佛每一寸空气都浸润着对新年的期盼。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小镇的屋檐上,又一个集日拉开了序幕,街市便渐渐热闹起来。远处的山峦还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中,而小镇的居民们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沈山河家具店的坐堂老板王建民早早地就打开了店门,他站在门口,伸了个懒腰,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一年,他的家具店生意不错,那些做工精细的桌椅板凳、雕花大床,都受到了乡亲们的喜爱。岁末返乡的人们,总是想着为家里添置些新家具,让家更有过年的氛围。

街市上,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卖年货的小摊一个挨着一个,红红的春联、金色的福字、五颜六色的糖果、香喷喷的花生瓜子,还有那一串串红彤彤的辣椒和金黄的玉米,把整个街市装点得喜气洋洋。小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手里拿着刚买的糖葫芦,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他们的眼睛不时地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玩具,渴望着能得到一件心仪的礼物。

沈山河的家具店里,不时有顾客进进出出。有的是来挑选家具的,有的则是来问问看看的。这时,店里走进来一对年轻夫妻。妻子穿着一件碎花棉袄,头发扎成两条麻花辫,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布包;丈夫穿着一件黑色夹克,略显拘谨地跟在后面。沈山河的母亲热情地招呼他们:“小两口儿,看看需要点啥?”妻子有些羞涩地开口:“大娘,我们刚结婚,想买个衣柜。”沈山河连忙把他们领到衣柜区,介绍道:“这几款都是今年的新款,样式好看,空间也大。你们看看,喜欢哪种?”小夫妻仔细打量着衣柜,小声商量着。妻子轻轻抚摸着一款雕花衣柜,眼中满是喜爱。丈夫看在眼里,悄悄问了价格,眉头微微皱了一下。沈山河看出了他们的犹豫,笑着说:“哥们儿,新婚大喜,我给你们打个折。愿您们的日子啊,就像这新家具,越过越有滋味儿!”小夫妻感激地看着沈山河,最终定下了那个雕花衣柜。

另一边的王建民也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详细介绍着每一件家具的特点。他指着那些新做的实木家具,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们最好的师傅选用上好的木材做的根据省城最新的款式做的,看看这料木这做工,结实耐用、美观大方,用个几十年都没问题。”顾客们听了,纷纷点头称赞,有的还忍不住用手摸摸家具的表面,感受一下它的做工。

来客中,偶尔也会有或沈山河或王建民相熟相识的人,或同村或同学,关系淡些的,打声招呼:“xx进来座座啊。”“不坐了,忙,等有空了再来。”

遇到关系好的,“狗日的哪里发财回来啦,来,进来歇歇,好久不见了。”

“唉呦,沈老板呀,狗日的一年不见当上老板了,我还以为你不认得我了呢?咋了,就搬个凳子打发我了?”

“那哪能,看你说的,你屁股上那条疤都是我拉的,谁都不认识了也得记住你呀,要不脱了裤子看看,我认错人没。”

“沈山河你行啊,小时候有你妈护着,放了你一马你就当我是放马的了啊,还敢提这荐是吧。今天没得好酒好菜我就赖这不动了。”

“行、行,你先坐着,中午隔壁饭馆安排上,饭上给你塞床底下过夜。”

“哼哼,怕你,到时看谁把谁喝床底去……”

隔壁的小妮子一家也忙得脚不沾地,送走这一波又迎来哪一波。

沈山河趁着她送客人出来的间隙叫住她:

“小妮儿,中午留个桌紧着好的菜来一桌。”

“知道了,沈大老板,以后不许这么叫我。”

大姑娘气性很大。

街市的另一边,是卖肉的摊位。屠夫们早早地就将新鲜的猪肉摆了出来,一块块肥瘦相间的猪肉在晨光下闪闪发光。前来买肉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一边挑选着心仪的部位,一边和屠夫讨价还价。屠夫们也有一句没一句的搭着话,不时地挥舞着手中的屠刀,将猪肉切成一块块整齐的肉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血腥味,但这并不影响人们购买的热情,因为这是过年必备的食材。

除了肉摊,还有卖鱼的。鱼贩们将各种各样的鱼放在水盆里,那些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动着,不时地溅起几朵水花。买鱼的人们围在摊位前,挑选着自己心仪的鱼种。有的要买鲤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有的则要买草鱼,因为它的肉质鲜美。鱼贩们手脚麻利地将鱼捞起,放在案板上,几刀下去,鱼就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他们将鱼放进塑料袋里,递给顾客,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

冬日中午的阳光,温暖而柔和。街市上的人群也更加密集。一些平时不常见的手艺人也开始在街边摆起了摊位。有剪纸的、捏面人的、画糖画的,还有修鞋的、补锅的。这些手艺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用自己精湛的技艺,为小镇的岁末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剪纸的老人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把小剪刀,在红纸上飞快地剪着。不一会儿,一张张精美的剪纸就出现在他的手中,有福字、有花鸟、还有各种吉祥的图案。前来观看的人们纷纷赞叹不已,有的还忍不住买上几张,准备贴在自家的窗户上。

捏面人的师傅则更受欢迎。他坐在一个小摊前,面前摆着各种颜色的面团。只见他拿起一块面团,揉一揉、捏一捏,再用小工具雕刻几下,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出现在他的手中。孩子们围在摊位前,目不转睛地看着,不时地发出惊叹声。他们纷纷央求父母给自己买一个面人,男孩子们要个孙悟空,女孩子们要个白雪公主。捏面人师傅总是耐心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一边捏着面人,一边和孩子们聊天,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画糖画的师傅也不甘示弱。他用一个小勺子舀起一勺糖稀,在石板上飞快地画着。那糖稀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会儿变成了一只蝴蝶,一会儿变成了一条龙,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小老鼠。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纷纷围了上去。当糖画完成后,师傅用一根竹签轻轻一挑,将糖画拿起来,递给了孩子们。孩子们接过糖画,举在手里四处炫耀,久久不舍得吃,甜蜜的笑容在脸上绽放。

傍晚时分,街市上的人群渐渐散去,但热闹的氛围依然没有消散。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了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沈山河两人送走坚持要回去的父母之后,将店里的家具仔细地擦拭整理了一遍,便准备关门打烊。

王建民先去木工坊做饭去了,沈山河站在店门口,看着街市上渐渐稀少的人群,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这一年,他们虽说不上收获满满,结算下来,也能月入五六百了,差不多是那些出远门打工的同伙的双倍了。

小镇的岁末,烟火袅袅。人们在这热闹的街市中,感受到了新年的喜悦和希望。他们为家人挑选着新年的礼物,为自己的家添置着新年的装饰,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着准备。这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也是最幸福的时刻。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小镇里,人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夜幕降临,小镇的街市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那些挂在店铺门口的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小镇的岁末故事。而沈山河家具店的门口,也挂着一盏红灯笼,在夜色中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沈山河站在门口,望着这宁静的小镇,他喜欢上了这种感觉——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持柴米油盐,渡三餐四季,身有所居,心有所栖,爱有所得。虽有遗憾般般,亦是收获满满。

他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不论何时,不在乎何地,这一生,择一人相伴足矣。

他也是个很难满足的人,不论何时,不论何地,这一生,于万千世界,茫茫人海,他只择那一人。

——

沈山河尽管满心满眼中只有一人,但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所以他还有父母亲友。如果硬要做个比较,硬要让她二选一的话,他只能说,他不知道。

沈山河没法选择在母亲和心中的爱人同时掉河里时先救谁,所以他只能努力让她们俩人永远都不会有掉河里的时候。

他准备给自己和父母买一个bb机,万一有个什么事时,方便互相联系。

“bb机”,又称传呼机,是一种小巧的通讯设备,它以其独特的功能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与今日的手机来电显示相似,它允许人们在需要的时候接收消息。

“bb机”之所以能够问世,离不开固定电话的支持。呼叫者可以拨打传呼机总台,总台会将呼叫者使用的固定电话号码发送到“bb机”上。

携带“bb机”的被呼叫者看到号码后,可以就近找固定电话回拨过去找到呼叫者。此外,这一技术也催生了公共电话亭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讯服务。

当“bb机”传入中国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对于当时尚相对封闭的社会来说,这种新颖的通信方式无疑是一种创新。

上世纪90年代,bb机是个炙手可热的通讯神器,售价可达两千元,bb机不仅仅是一部通讯设备,更成了一个成功人士的象征,更是早年间无数人的记忆。想当年,街上那些穿着西装的“老板”们,腰间总挂着一个小黑盒,发出“嘀嘀”声。

然而,任何科技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2000年后,手机逐渐取代了“bb机”,使其退出历史舞台。

自从有了人类,我们便有了交流,短距离的能见面的交流至今仍是嘴说手划,而远距离的交流则着科技的发展,从烽火狼烟,八百里加急到飞机轮船;从纸写书载的有形到声波光电的无形。

尽管技术不断进步,无法改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需求。无论外在形式如何变化,我们内心对沟通和交流的需求从未改变。技术只是满足这一需求的不同方式,我们应该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因为这才是支撑着人类生生不息的基石。

有bb机还得搭固定电话,沈山河晚上便与王建民商量了一下,在店里公费装个固定电话。王建民一听,双手双脚赞成,小镇上人人腰间别着bb机,许多人家都有电话,他“王老板”腰间空空,实在有损身份。

于是第二天,沈山河便去了镇上的邮电局,小镇并不大,所以这么长时间了,大家也算半个熟人,多几天就把电话安装到位,七七八八共花掉两人2500左右,这对两位合计身价过万的“大老板”来说,还能接受。

然后两人又去给父母买bb机。普通几百的bb机只能传送个数字号码没太大意义,最后两人各花了千把块钱买了个集闹铃报时,信息显示于一体的普通牌子的bb机,象“摩托罗拉”什么的牌子货价格翻倍但功能差不多,纯粹装逼用的,没那个必要。

一番折腾下来,两人身家缩水一半,心里难免有点小痛,不过一想到以后见人一句:“有事打我电话,号码。”那派头,一个字“爽”,两个字“爽爽”,你要多少个字,就有多少个“爽”。

更何况,以后可以一手拿起电话,一手撑腰,命令式的跟传呼台的小姐姐说一声:“告诉我妈,以后有事去村委会打个电话,不用再跑镇上来了。”

或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与寻呼台的小姐姐谈谈心,说说悄悄话。

那日子,怎一个美字了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