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醉梦瑶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千禧缘之人间烟火。

醉梦瑶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千禧缘之人间烟火。

作者:嫣然红尘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1:09:22

早上八点,列车拉出一声长笛,吭哧吭哧缓缓启动了。

沈山河俩人这次坐的是硬座。除了坐和躺,软和硬这对于他们这种小地方出来的人来说没什么感觉。当然,某方面除外。

列车缓缓启动,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像是一位老人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陶丽娜靠窗坐着,开始还有兴趣欣赏窗外的景色,不时回头问沈山河几句,慢慢便厌了,掏出本杂志出来解闷。

随着一个又一个小站停过去,列车上开始热闹了起来。先是零星几个背着竹篓的农民上车,他们大多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或灰色衣服,脚上是一双沾满泥土的胶鞋。竹篓里装满了新鲜采摘的蔬菜和水果,有的还带着清晨的露水,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让一让,让一让。\"

又一个小站里,一个中年农民大声喊着,费力地挑着一担黄瓜挤进车厢。他的脸上沟壑纵横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粗糙的手掌上布满了老茧。筐里的黄瓜却翠绿鲜嫩,顶端还带着枯萎的小花,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他小心翼翼地将黄瓜放在车厢一头的空地上,然后就近找了个角落坐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冷包子,就着随身携带的水壶边吃边喝。

他身后又有几个农民陆续上车,他们挑着各自的菜蔬。

一个个小站过去,车厢两头的空地很快就被占满了,蔬菜水果开始向座位中间蔓延。一袋袋南瓜、土豆,一筐筐辣椒,一捆捆青菜,甚至还有鸡鸭……少的用竹篮,多的用箩筐。都成了这趟列车上的\"乘客\"。

沈山河注意到,这些农民大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用浓重的乡音谈论着庄稼的好坏和果蔬的价格。

\"今年雨水多,庄稼长得不错,就是虫害有点严重。\"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说道,他掏出个食盐袋子当成的烟袋子,先从里面拿出张用过了的作业本裁成的烟纸在腿上摆好,又捏出一揪烟丝放在烟纸上,卷成个喇叭筒,把烟纸的一角在嘴里沾点口水贴住了,两指夹住放嘴里叼着,又掏出盒火柴,“嚓”一下划着了,双手捂住,嘴里的烟卷低头凑上去,“咝…”吸着了,甩灭火柴丢掉,从嘴里夹起喇叭烟卷,“呼…\"随着烟卷离嘴,一缕烟雾喷出。

“来一口?”

老人把烟袋递给旁边的同伴。

一样的流程在同伴手里上演了一轮,只是这次点烟的火不再是火柴而成了同伴嘴里燃着的烟。对上火,吸上一口,道一句:

“老旱烟,有劲。\"

……

随着上来的货物越来越多,大家又把一些耐压的、后下的东西堆下面码放起来,也有一些农民干脆把蔬菜水果搬到了座位上。一个中年妇女将一篮子杨梅放在自己腿上,不时地整理着,防止它们被压坏。杨梅熟到发黑,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引得乘客忍不住想要购买。

\"给城里女儿送去的,自家种的,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吃着放心。不卖。\"

妇女歉意的解释着,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

沈山河对面坐着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人,看起来像是城里来的大学生。他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打量着车厢里的景象。

“这像个什么样子,整得个菜市场一样。”

年轻人以为沈山河俩人跟他是同类,会反感这种情况。

\"呵呵,他们何尝不想活得好一点,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之道。”

尽管无处安放,但车厢中间的过道是不能被占用的。

“香烟、啤酒、矿泉水,

花生、瓜子、八宝粥啊…”

这是列车上的标配。

\"这也是一部分人的生活通道。\"

沈山河似笑非笑的对对面的“眼镜老弟”说道。

“是不是这样才像个样子?”

“查票的来了。”

突然有人喊了一嗓子。

沈山河抬头望去,只见车厢的一头走来一群乘务员。打头的是当节车厢的乘务员。后面跟着两个查票的,沿通道两边依次查验,有票的核实一下,没票的问一句到哪里下,然后说一句多少钱多少钱。

这时有知道的就会讨价还价,有的就直接一声不吭递过去一元二元,也不说要票,彼此心知肚明,就是你不要找我要票,我也只收你点小钱,咱们你好我好大家好。

货物也一样,问一声“谁的货”,找到老板后根据多少也是一元二元不等。后面专门有个乘务员收钱,另外还有一个带着补票设备,有较真要票的就规规矩矩补张票,或是要出站票的就补张前站票。

这种查票方式一般都有固定的时间和次数。那在此期间之外上车的乘客,当节车厢的乘务员会等你上车列车启动后过来查票、收钱。

那么有人就会问,既然不给票,那到下一次查票怎么办,再给一次钱?不用,一般当节车厢内乘务员会记住,即使记不住了,只要你说一句你给过钱了,他们一般就不吭声了,哪怕明明记得你没给,也只会否认一下,但你若坚持自己给了,他们也不敢和你争,只好算了。

但为了一两块钱去这么做的人很少很少。

其实这种停靠乡镇小站的慢车,乘客多是车上这些贩水果的商贩、卖蔬菜的农民,乘务员很多都认识,大家早就有了默契,连零钱基本都有备好。

查过票,车厢里被打断的节奏重新续上。车上有乘客相中了某样水果蔬菜啥的,当场想称上一些的。少了大多都是不会卖的,因为整理、包装实在太麻烦,而且大多放在表面上的都是精挑细选的“面子货”,还得靠它们来吸引眼球博个好价钱。有过经验的他们自然不会因小失大,没到地头就让你给整稀碎。

随着时间的推移,车厢里的烟火气息越来越浓。

这些生活最底层的贩夫走卒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蔬菜水果,还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他们大声交谈着,笑声在车厢里回荡;他们分享着各自的故事,谈论着家长里短;他们互相帮助,相互照看一下彼此的东西。

列车一次次的停下又一次次启动,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一路呼啸而过。沈山河将陶丽娜搂进怀里靠近窗边,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田野、村庄、河流,一切都在眼前掠过,却又似乎永恒不变。车厢里的喧嚣与窗外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车厢里人声鼎沸,讨论最多的是瓜果蔬菜的价格;空气中弥漫着蔬菜水果的清香,混合着农民们身上的泥土气息;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闪烁的光影。

若不是窗外随时闪过的风景,还有列车哐当哐当的声响,沈山河还以为到了某个小镇的集市上。

他一度怀疑,若不是列车门太窄,车厢里会不会有人拉进头牛来。

列车终于停靠在了一个较大的车站,呼啦啦一大批人下去了,原来这里是他们的果蔬集散地。于是大量的货物从门口挑了出去,从窗口递了下去,一时马嘶人喊,瞬息间,车厢里变得空旷了许多。

\"这也太乱了,没一点素质。\"

“眼镜老弟\"又忍不住了。

他一身时髦的t恤和牛仔裤,看起来确实与这种场景不搭配。

对于这种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尚不知生活艰难的人,沈山河不想浪费口舌。

终于在下午三点来钟的时候,沈山河两人回到了自己的小镇。

暮春的风还带着些微凉意,小镇的水泥地面依旧灰尘仆仆。当沈山河与陶丽娜拖着行李箱,出现在小镇街头时,望着熟悉又陌生的街景,一时竟有些恍惚。

蜜月之旅前前后后十来天像一场梦——从资江河畔的乌篷船到云南古镇的石板巷,又从洱海的明月到乡间的夕阳。

他们曾并肩走过陌生的街道,在异乡的腔调里比划微笑,在陌生的夜里紧紧相握双手。而现在,小镇的广播依旧放着老式的流行歌曲,邻居阿婆远远地招呼:“回来啦?”声音里带着一如既往的熟稔。

陶丽娜瞅了瞅手上的结婚戒指,仿佛在确定这一切的真假。沈山河忽然说:

“再远的旅行,只会让我们更懂回家的路,更恋故乡的尘。”

因为旅行从不是对故乡的厌倦,而是为了更清楚地看见——他们终将带着世界的辽阔,回到这个小小的起点,把每一寸平凡的日子,都过成诗。

她抬头看他,发现他的眼角有了些风尘,却比出发前更加的温柔。

回自家的小屋打理好这一程点点滴滴的收获,四目相对,原来彼此眼中已收获满满,凑过去、凑近了,仔细的斟别、品味,而后彼此融合、交换……

檐下的一对燕子感受到了这份迤逦春意,好奇的转动着脑袋,然后往一起凑了凑。

待得父母收工回来的声响传来,夫妻俩才慌忙起来见过。

爸妈已在厂里吃过饭了,沈山河夫妻俩便拿出手机、金镯等礼物,待二老从激动中平复下来时,两人早就欢乐着偷偷溜了,留下二老细品生活的甜蜜。

两人径直去了乡政府家属楼。因为街上的小屋父母住着,这边又需人作伴,所以这边才是他们晚上的家。

见女儿女婿回来了,李运莲又加了两个菜,三个人开开心心的吃起来,边吃陶丽娜边眉飞色舞给母亲讲着一路的风景连火车上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也说了,不过这时只当成了笑话,也成了这一程的收获留在了记忆之中。

只是在叙说中,陶丽娜尽最大努力修饰着自己当时的无理取闹,大骂特骂两个乘警的不可理喻。只是知女莫若母,不过如今女儿已成人妇,是好是歹自有人负责,便只溺爱的指责两句:

“你呀,自己做错了还不认错,小沈你可不能太惯着她,要当妻子当母亲的人,哪能还这么任性。”

然后又对沈山河说道:

“谈恋爱惯着点没什么,但要过日子了就不能再惯着,你纵容她,看似痛她,其实在害她。是错就会得到惩罚,你不教训她,生活会教训她,你这时纵容得越厉害,将来生活会惩罚她越重。”

说完她又面对陶丽娜。

“所以你是原意接受老公的遣责还是社会的毒打?”

“唉呀,妈,我才是你女儿好不好?你怎么能叫一个外人来欺负你女儿?”

陶丽娜开始撒娇。

“错了,我才是外人,自打你结婚起,你俩就是一家人,相比之下我才是外人,搁以前,你是要跟男人姓的,你现在不姓陶应该姓沈了,叫沈陶氏。”

“唉呀,吗~这都2000年了,现在是要女性独立。”

“独立?什么叫独立?独立就是要你们不能依附于男人,不是叫你们造反,更不是叫你们称王作主。”

停了下,稍作思索,李运莲继续道。

“这个社会男人活得太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历史以来,大到国,小到家,但凡有大事发生,起来扛事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男人,所以才希望女人、同样做为人能站起来,发挥出她们那一半的能力,撑起她们的那一半天。这是叫你们分担,共同挑起生活的大梁,而不是让谁来做主,更不是让你们来作妖的。”

“好啦,知道啦,你以前不是常说‘等你成了家我就不说你了’吗?怎么说话不算话了?”

陶丽娜反将母亲一军。

“我说的成家主要是心理上的,而不只是一个表面形式,你现在虽然结了婚,但心里还没有家的概念,所以还得多教教你。学校老师教、家里父母教,走上社会就会被社会教,你觉得,让谁教你为好?或者说你喜欢被谁教?”

“老公教,嘻嘻,我喜欢被老公教。”

陶丽娜得意洋洋的说

原本沈山河独坐一边微笑着听她们母女聊天,只是陶丽娜见自己被母亲教训而他却在一旁看笑话很是不忿,果断把他拉下水,绑上自己的战车为自己挡箭。

“你呀!”

李运莲一边为自己的女儿高兴,有一个痛她的男人。一边又有些担心。只好先打打预防针,效果如何先不说,总得尽点力,可不能出啥岔子。

“男人的爱也好,信任也好,耐心也好,包括精力包括口袋里的钱,都是有限的,你若只懂得享受、消费甚至索取,而不懂得培养与呵护以及回报的话,迟早有一天他会对你彻底失望彻底死心。”

说完,接着又补充了一句。

“没有人是只讲付出不图回报的,即使是亲生父母也不会。一贯不争气,一再让父母失望的儿女没有哪个父母不嫌弃。你又凭什么让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容忍你任性一辈子?”

“漂亮。”

沈山河在心里给丈母娘无数个大拇指,这么明事理的丈母娘比明事理的老婆都难找。

“唉呀…知道了,妈~”

陶丽娜有些不开心了,这是把自己当什么人了?没完没了了这是?

“对,咋把这荐给忘了?”

陶丽娜突然记起还给母亲买了礼物。赶紧把放一边的手提包拿过来。

“铛铛当当(三声),妈咪你看,你的好女婿给你买的礼物。”

边说边从包里掏出个精美的包装盒子递了过去。

“看看,喜不喜欢?”

“嗯,还是小沈懂事。你们有没有给亲家母同样也买了?”

李运莲边说过把礼物接过来随手打开,她以为可以是他们旅游途中的纪念品,没太当回事。

“呀,翡翠镯子,不便宜吧?”

虽然不是太懂玉石,但好坏她还是感觉得出来的。眼前的镯子温润细腻、清澈通透。盒子底下还有一张珠宝玉石的鉴定证书,这显然不是路边野店里乱七八糟的旅游纪念品。但她因为不懂还是有点担心,便多问了一句:

“你们不是跟着导游购物买的吧?”

“那哪能呢?咱们可是在昆明街头最大最好的玉石首饰店买的,人家一应手续齐全。”

陶丽娜强调道。

“我就说小沈办事不会这么不靠谱。”

这话陶丽娜就不爱听了。

“你这话什么意思?合着在你眼里,我就是个傻大姐啦。”

“呵呵…这话可是你自己说的,我可没这个意思。”

李运莲的心情很好,逗了女儿一句,随后才道:

“这东西不便宜吧?”

“那当然,上万呢?不贵怎能显示你女婿的心意?再说,他敢拿便宜货来打发你吗?”

陶丽娜得意的说。

“唉呀,这太贵了,你顶多就买个千儿八百的意思一下就好了。小沈啊,这我可得说你,虽然你会挣钱,但也不能乱花,心意到了就行,没必要整得这么隆重。”

“那怎么成,心意这东西可不是随便什么东西能代替的。就妈你这身份这气质,我要是随便弄个什么东西,你带得出去吗?那不是打你的脸丢你的面子吗?”

沈山河一番话听得母女俩大是舒畅,陶丽娜给了他一个你行你继续的眼神。

“还得是小沈,娜娜你好好学着点,不要再耍你以前的小孩子脾气。你说你有没有想过要给婆婆一样的礼物?”

“妈,你怎么自打有了‘小沈’之后就这么不待见我了?好歹我也是你亲闺女,会这么不靠谱?”

“行,你有数就行。当爹妈的呀,不在乎你们对爹妈怎样,只要你们小两口过得好就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