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醉梦瑶 > 第九十七章 围墙风波(下)

醉梦瑶 第九十七章 围墙风波(下)

作者:嫣然红尘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1:09:22

接下来沈山河与街坊邻居争地的事如风入山林呼啸而去,迅速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甚至添油加醋,也有眼红嫉妒的更是煽风点火,挠是沈山河前期人设立得光正厚实,传言也慢慢向着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开始还只是有相熟的人,到后来连他娘老子也劝他算了,就按着王桂芳她们说的那样,算是一笔糊涂账,任别人占了的就占了,只这么大个事,犯不着兴师动众,输了不必说,即便最终赢了,人家还会说你小家子气,为屁大块地和邻里翻脸,没格局没气度冷血不讲情面。

当然对沈山河而言,这肯定也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这只是他内心的理念与原则。他可以明明白白的让,也不在乎真正有需要的老实本分的人占,只是对那些刁钻刻薄、占便宜没完没了的人,他厌恶至极。

尤其占着他的便宜不认还要编排他。

加工厂的临时简陋办公室里沈山河捏着茶杯板着脸,茶水在杯口晃出细密涟漪:

\"这世道最寒心的,就是规矩总向歪门邪道低头。老实人守着本分过日子,弯腰驼背挑着生活的担子,连讨价还价都怕给人添麻烦;可那些刁钻刻薄之人,是个柿子总要捏上一捏,靠着撒泼打滚总能占到三分便宜不说,还敢得寸进尺要走七分。\"

他将茶杯重重搁在桌上,瓷底与木面相撞发出闷响:

\"我能退让一次二次,那是我的涵养、气度。这东西也是要看人给的,更别说退让三次四次,那就成了纵容恶人的帮凶。那些人尝到甜头,只会变本加厉,把规矩踩在泥里,把善良当傻子。到最后,连明辨是非的人都不敢说话,最终形成‘越不守规矩、越吵越闹的人越得便宜’。这风气一旦坏了,再想扶正可比登天还难。\"

窗外暮色渐浓,他望着天边暗红的云,声音里带着股执拗的苍凉:\"钱没了可以再挣,人心坏了就回不来了。总得有人站出来,让占便宜的知道,这世上不是谁横谁有理,让老实人明白,他们的坚守从不是笑话。\"

接下来的几天,沈山河一边指挥工人有时间便清理一下场地,一边开始暗中调查。他首先又去了趟镇档案室,希望能找到更清晰的地图或者供销社当年的征地文件。可惜,镇档案室的资料少得可怜,几经周折,他只找到了一份语焉不详的、还是手写的土地交接记录,上面的四至界址描述模糊不说,有的根本就不一致了。

他又托人打听当年主持修建供销社的老支书、老队长。可惜,老支书几年前已经过世了,老队长也搬到县城的儿子家去住了,而且听说身体不太好,不太愿意再见外人。至于其他参与施工的人倒是找到了几位,但他们只管修房子都没参与地界划定工作不清楚当年现场是怎样确定界址的。至于一些原来在供销社上过班的职工,更是与地甚界址不搭边。

只是沈山河也大致摸出了些门道。一般山土的划分都会确立界标,界标简单的分两大类。

一种是自然界标,以天然的沟、岭、坎、渠等为界。

另一种就是人工界标,一般就是双方约定以现存的一棵树或有特性固定不变的东西为界,也有埋约定标志物的,最常见的是埋石头,埋混凝土桩石灰桩的,讲究点的还把石头打磨刻字或混凝土倒模做成界碑的。

地面上的标识早已破坏更改,意义不大了。沈山河只能寄希望当年他们不只是以地上的树木等已破坏的东西为界标,地下应该还会埋设标志,因为毕竟这是政府项目,不是邻里分个东西,不会那么草率。这样他就只需要找到以前埋下的用以标示界线的石头等东西就行了。

好在这些都在沈山河的打探下得到了证实,尤其是从老队长那明确知道了地下确实埋有界石,只是他也没法说出具体方位来。这让沈山河稍稍松了口气,只要有,大不了多花点工沿着周边刨一圈,掘地三尺总能找到。

老天有眼似乎并非无稽之谈,就在沈山河一筹莫展,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天下午,沈山河正在加工厂核对材料清单,一个头发花白、身材佝偻的老头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了过来。这老头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却显得很浑浊,似乎有些痴傻。他径直走到沈山河面前,嘴里含糊不清地嘟囔着:

“……界碑……石头……在……在那边……”

沈山河愣了一下,仔细打量着这个老头。他觉得这老头有点面熟,但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试探着问道:

“老大爷,您是……?”

“……我是……看门的……老……老刘头……”

老头断断续续地说着,口水差点流出来。

原来,沈山河与街坊的界址之争没两天就在街上传得沸沸扬扬,也被耿直的老刘头知道了,当下便找上门来。

老刘头!沈山河想起来了。这个人以前是供销社的仓库看守,后来供销社倒闭,他就在镇子郊外搭了个窝棚,按月有一点退休工资,日子倒能过得去,也不清楚他家中子女情况,反正沈山河印象中他总是孤孤单单一个人。因为脑子不太灵光,说话颠三倒四,大家平时都没太把他放在眼里,见了面也就是点点头,沈山河虽然也知道他是原来供销社的老人,但也没指望他能在供销社的界址问题上说出个一二三来。再说,即便他说出点什么来,别人一句“他脑子有问题的人说的话,脑子有问题的人才会信\"便可以无视掉。所以沈山河才没有去找他,却没想到他会出现在这里,莫非还真会有意外之喜?

“刘大爷,您找我有什么事?”

沈山河耐着性子问。

老刘头又指着院子深处的一个角落,含糊地说:

“……石头……界碑……埋……埋在那里……”

界碑?沈山河的心猛地一跳!他赶紧扶着老刘头,又问:

“刘大爷,您是说,这里原来有个界碑?埋在那个角落?”

老刘头点了点头,眼神似乎清醒了一些:

“……嗯……当年……盖房……埋的……红石头……”

沈山河立刻来了精神,他叫来小妮子扶着老刘头,自己则快步跑到院子西侧的角落。那里原本堆放着一些废弃的砖瓦,杂草丛生。他拨开杂草,果然,在一棵歪脖子老槐树的根部附近,看到了一小块埋在土里的、颜色略显暗红的石头。石头有磨盘大小,大半埋在土里,只露出一点点,上面又布满了杂草杂物,如果不是有人指点,根本不会注意到,或者就是看到了,也只当是个普通石头,根本不会把它与界碑扯一块。

“找到了!找到了!”

沈山河激动地喊道。他亲自动手,找来铁锹,小心翼翼地把这块“界碑”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

沈山河并没有把石头完全挖出来,他要保持原址不动,只掏出来大半,依稀可以看出,上面似乎刻着一些模糊的字迹。沈山河提来水冲洗干净。果然,石头的一侧,用凿子浅浅地刻着两个字——“碑”、“界”。字迹虽然刻得不够专业,都还能清清楚楚的辨认。

“界碑!真的是界碑!”

沈山河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这简直是天降证据!

沈山河小心翼翼翼的把老刘头扶到石头跟前,看着地里的石头,老刘头咧开嘴笑了,露出没剩几颗牙的牙床,像个孩子一样,指着石头骄傲的道。

“我……刻的……”

沈山河连忙向老刘头道谢:

“好、好,刘大爷,太谢谢您了!真是多亏了您提醒,不然我都不知道界碑的位置!”

老刘头似乎听懂了,又似乎没听懂,只是嘿嘿地笑着,不停地点头。

随后刘大爷又指出了几个关键点位,大多表面已看不到石头的影子。沈山河干脆叫工人停了生产,大家一起帮着挖掘,果然一个个刻有“界碑”字样的石头清理了出来。

这块块刻着“界碑”的界碑,虽然不是那种正式的、带有官方标记的界桩,但它毕竟是在原地基范围内发现的,并且明确刻有“界”字,结合老刘头这个“原住民”的指认,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证据。它明确的证明,供销社的地基范围,曾经是被人刻意标记过的,而标记的位置,就在这里,标记的东西,就是这“界碑”。

沈山河叫人把所有的“界碑”清理好之后,又给远在县城儿子家的老队长打了电话再一次确认了当年确实有这么回事,他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当时是有开会提过的。当然,这段通话沈山河也特意录了下来,至此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有了这个东西,他就有底气和那些邻居们“讲道理”了。

第二天,沈山河再次找到了王桂芳一行人,把他们带到了那些“界碑\"面前。这一次,他的底气足了很多。

“王婶儿,”

沈山河指着周围一块块洗干净的界碑,带着他们一个个看过去。

“这些都是当年修供销社划地的界碑,是老刘头亲手做好埋下的,当年的老队长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说完,沈山河又把和老队长的通话重复播放了几遍,然后问道:

“大家现在还有什么话要说?要是没有,我就按这些界碑连线建墙了,要是还有意见的,拿出个正儿八经的理由来咱们掰扯掰扯,要是没有正当理由硬扛着不放的,我也不和你们啰嗦,直接报公安局让他们来处理。”

王桂芳一行人围着界碑,翻来覆去地看着,当场就有人一声不吭的走了。

也有还不甘心的撇了撇嘴:

“不就是块破石头嘛,上面刻了俩字儿,谁知道是干什么吃的?”

“不知道干啥的?你当当年那些人都是傻子,吃饱了没事干埋石头玩?废话就不要多说了。”

王桂芳看着那石头上的“界”字,脸色阴晴不定。她虽然文化不高,但也认得字,好歹知道这玩意的作用。她没想到当年还埋了这么个铁证在此而且恰巧叫沈山河找了出来。她很想找个理由反驳一下,却发现自己平常引以为傲的大脑有点反应不过来。

“看来这便宜是没得占了!”

王桂芳喑中叹了口气,又不甘心的问身边的赵老蔫等人。

“我是没话说了,你们还有谁有话要说的,只要有理的,只管放心大胆的说出来。\"

“那又能说明什么?谁知道是不是你们自己这两天偷偷埋下的?”

赵老蔫咕噜了一句。

“赵大爷,您这话说的。”

沈山河叹了口气,做出一副无奈的样子。

“老刘头你们不信,那老队长说的呢?实在不行咱们去做司法鉴定,看这石头是不是当年埋的,字是不是当年的老刘头刻的。如果鉴定出来说这是我沈山河弄的鬼,不止你们占的,我买的你们没占的部分我也给你们分了。要是证明这是当年埋的,那么你敢不敢承担责任?”

“是的就把地还你就是,还要承担个什么责任,你吓唬谁呢?”

赵老蔫还来脾气了。

“吓唬你?因为你不相信才去做的司法鉴定,这费用不该你出吗而且耽误了我的工,工钱不该你来补吗?”

赵老蔫不吭声了。沈山河顿了顿,继续说道:

“王婶儿,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知道,大家在这附近住久了,有些习惯,有些念想。我也不是不讲人情。这样,等我把墙砌起来,离您家院墙最起码留出一米宽的通道,绝对不影响您家的采光和通风。您家要是想在墙那边种点菜,搭个棚子什么的,只要不影响我厂子的安全,我也不说什么。但是,这地界,我不能让。这不是我沈山河要占便宜,这是原则问题,是法律问题!人生在世,有些东西可以不要,有的东西万万不能丢。”

说完他指了指四下里的界碑:

“您看,这石头就是证据。真要是有啥纠纷,闹到镇里,闹到县里,这石头也能说话!到时候,吃亏的还是咱们自己人,何必呢?”

王桂芳沉默了。她看着那块块石头,又看了看沈山河。沈山河说得合情合理,而且态度诚恳,自始至终就没有为难过他们。尤其是提到了“法律”,这让王桂芳心里有些发怵。她虽然爱占点小便宜,也抱着点“法不责众”的幻想,但奈何铁证如山,她真要把事情闹大了,万一沈山河恼了认真追究起来,她这些年的“既成事实”反而成了自己的“罪证\"。而且,沈山河提出的方案,已经是情理兼顾了,自己何必再为了那点蝇头小利去干那费力不讨好的事。

她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松口了:

“行吧……沈老板,既然你都找到这石头了,我也不能不讲道理。地界的事,就算了吧。不过,我可把丑话说在前面,你砌墙的时候,可不能离我家院子太近!还有,你这加工厂,动静可得小点,别吵着我们睡觉!”

“哎,没问题!王婶儿,您放心!咱们好歹是街坊邻居,相互体谅、相互方便才是长久之计嘛。”

沈山河见状,心中大喜,连忙拍着胸脯保证,

“放心、放心,咱也图个和气生财不是,谁也不想背后被人念叨。王婶你要是有什么用得上的地方只管说话,我沈山河一定尽力!”

一场持续了数日的纷争,总算画上了一个句号。虽然王桂芳等人心里可能还有些不甘,但在“证据”和“法理”面前,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事后沈山河对老刘头感激不尽,吩咐小妮子隔三差五的去看看刘老爷子,帮老爷子收拾收拾家务。

地界划定好,沈山河干脆在周围的街坊邻居中请了劳力开始施工建围墙。为了表示诚意,他还特意让工人在靠近王桂芳和其他几户邻居院墙的一侧,多留出了一米多的空间,并且在墙根下种植了一排月季花。

围墙一天天增高,将破败的供销社院落与外面的世界逐渐隔离开来,除了临街门面依旧对外敞开,侧面原来进出仓库的路口开了一扇能供车辆出入的大门,“沈王木业加工厂”的牌子挪到了大门上,大门旁边搭了间小房子做门卫室,沈山河也没打算招人看守,干脆把老刘头请了来就近照顾了起来。这一举措起码把当初造成的负面影响挽了回来。

墙内,是沈山河和他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机器的轰鸣声取代了昔日的寂静;墙外,是依旧在树下纳凉、闲聊的邻居们,他们看着那堵高高的围墙,眼神复杂,有羡慕,有好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