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醉梦瑶 > 第23章 生活依旧,故人成新。

醉梦瑶 第23章 生活依旧,故人成新。

作者:嫣然红尘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1:09:22

酷热褪去,正是凉爽舒适的金秋。云絮在澄澈的天际游弋,像被风揉碎的棉絮,又似仙人信手泼洒的淡墨。银杏叶正忙着将夏日的青涩酿成蜜,一树树金箔在晴空下簌簌翻动,惊起几只偷食的灰雀,振翅时抖落的碎金便在空中织出流动的光带。

午后阳光变得绵软,斜斜地漫过老墙的砖缝。爬山虎褪去盛夏的浓绿,此刻正擎着酒盏般的黄叶,在斑驳的青砖墙上摇晃着醉意。巷口阿婆竹匾里的桂子香偷偷往外溢,混着新出炉的糖炒栗子甜香,在穿堂风里酿成令人微醺的秋酿。

残阳在粼粼波光里碎成万千金鳞,将暮日下的溪流妆扮成一条蜿蜒灵动的游龙。岸边长椅总坐着穿蓝布衫的老者,银丝般的晨雾与暮霭在他肩头流转,掌心的红木棋秤落子的脆响,应和着远处归巢燕鸣的悠长余韵。

最妙是晨起推窗的刹那。带着霜气的清冽扑面而来,檐角风铃叮咚摇醒惺忪的睡眼。墙根的蟋蟀已在薄被下低吟,而东篱菊影正悄悄攀上窗棂,将淡雅的影子拓印在还留着夜露的宣纸上。这般光景里,连时光都仿佛被秋露浸润得格外柔软,叫人只想捧一盏热茶,看茶叶在琉璃盏中舒展成秋天的形状。

沈山河一块块取下店铺的木门板,掸去“沈师傅家具店”牌子上的尘灰。

又是一个赶集的日子。秋日的集市,比往常要热闹了点,乡下的人民将许多成熟的瓜果蔬菜或挑或背送到街上换取碎银些许,而后又用这些许碎银换来油盐酱醋糖回去装点每天的生活滋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远远的沈山河的爸妈和王建民的父母有说有笑的走来了,沈山河两人赶紧迎上前去,接过母亲背上沉甸甸的背篓,里面满满的都是自家田间地头的恩赐——

有桔子、有花生、有板票、有红薯……

最珍贵的是父母沉沉的牵挂。

大家一起在胡艳妮家的小饭馆里吃了个早歺,没有给钱,只留下了一桌子的瓜果蔬菜。

乡下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两不相欠,各自安然。

吃饭期间,两位母亲大人的目光一如既往的在沈山河、王建民、胡艳妮三人身上扫来扫去,意图看出些什么不一样来。只是三人早就习以为常,甚至当着父母们的面嬉笑打骂。诸不知那每一声笑骂、每一下打闹,都入了各自母亲的眼、进了各自母亲的心,掰开了、揉碎了,仔仔细细的揣摩“是有心?”“是无意?”

沈山河母亲的这次到来,除了一如既往的来看看儿子,帮帮忙之外,还带来一个大消息——他家对门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儿时玩伴要结婚了,时间就定在国庆节当天。

乡下人结婚是要合八字,选日期的。

所谓的“合八字”简单地讲就是指出生的年、月、日、时按天干地支排出八个字,然后根据其对应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确定男女双方是不是适合在一起。这是不是迷信姑且不论,却是乡下千百年传下来的做法,即便毫无依据,但任谁心里揣着个“八字不合”的梗,也会凭空多出许多猜忌担心来,自然日子也就过得不顺心了。

所以,没有必要的新婚男女最好不要尝试。相合的,看不看无所谓,万一不合呢?怎么办?结吧,过不了心里那道坎;不结吧,舍不下身边那个人。纯粹是自找烦恼。

更何况,只要你去找人合八字,除非那人跟你有仇,否则十对中有九对都是相合的。因为算命的也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一个人的性命才只抵得上一座七层的佛塔,也就是一座寺庙。可见毁人婚姻的因果有多大。何况他还指着你多给点钱,自然要挑好的说,即便剩下的那一对不合的,也只是为了多胡弄几个钱,然后装模做样给你解了。

相反,那些能说出“八字不合”的算命先生,要么是真不懂,才无所顾忌。要么是真和你们有说不清楚的牵扯。

至于日期,不用算,那些传统的、法定的节假日就是极好的。因为这些日子,或是千百年的积淀或是举国之力的加持,其冲天气运,百无禁忌。

当然,也要分什么节日。你总不至于蠢到选中元鬼节祭祀祖先亡魂的日子结婚吧。包括端午节其实都不适宜,人家是吭哧吭哧划龙舟撒粽子去救屈原,你却抱着老婆啃,你总不能把自己老婆让出来吧,问题是你愿意让,屈原他老人家也给不起彩礼呀!包括重阳节,老年人正合适,再婚的也可以,花开重阳嘛。你年轻的总不至于才一结婚就奔着重来一次去的吧。

其实结婚时,还有一个令人诟病的环节,那就是闹洞房。

许多人以为的闹动房的意义只在于增加喜庆氛围,促进新人的互动从而增强新人的感情以及增进亲友关系。其实闹动房的真正的深层次的含义却不为人知,那就是因为无论任何人,一旦结婚后,男的便要为人夫为人父,女的则要为人妻为人母,这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自此以后,他们便要撑起一个家,有意亦或无意的承担起作为一个人为社会的繁荣,为民族的延续,为血脉的传承而应承担的责任。他们开始感受到人性的复杂,社会的残酷,生活的艰难。他们不再天真活泼,不再纯洁无瑕,不再无忧无虑。于是,作为曾经的玩伴——那些不带任何功利任何企图的曾经坦诚相伴成长的好友们,便再最后的疯狂一次,向曾经的过去告别,为将来的生活祝福。

这,才是闹洞房的真正意义所在——

致敬我们的过去,致敬我们的将来。

致敬我们每一个努力活着的人,我们都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愿我们一起顺遂长安。

“结婚”这类字眼在沈山河心中属于禁忌。他的“十里红妆”,他的“凤冠霞帔”只能有那么一个身影。他不管海角天涯,或是彼岸蒹葭,他也不在乎时光如何匆匆,除了她,其余,皆是虚妄。

而他的母亲,还在他耳边絮絮叨叨着胡艳妮的好,丝毫不知自家儿子的心坚如磐石。

******

“国庆节”,如果关了电视,对于这个偏远小镇来说,真的没任何不一样的感觉。并非他们不爱国,对于他们这种升斗小民而言,家、国、天下缺一不可,这天底下有国才有家,国在家之上,“国若不存,何以为家?”而对于那些“高层”人士而言,则先有家再有国,只要家还在,谁的国不是国?比如“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孔家。”世修降表,却绵延千载,何其讽刺。

今天的沈山河,精心收拾一番,本来打算西装皮鞋加领带,再来个三七分的发型打上摩丝,但一想到那蜿蜒的山路、湿滑的田埂,想想还是算了,这硬底的皮鞋,板整的衣裳走不得乡间的道,别到时候一个趔趄,嘶啦一下把裤裆撕开来,不但逼没装成反成了傻逼,那乐子就大了。

一路弯弯绕绕,当眼前再次出现老槐树的身影时,沈山河才猛然发现,虽然去得并不太远,他竟又是离家半年了,客舍似家家似寄,不知不觉中,他已习惯将他乡作故乡了。这对极其怀旧的沈山河来说,这种感觉并不太好。

刚走到家门口,沈山河便听到对面新郎家母亲喊他的声音,原来爸妈都被叫过去帮忙去了。只见对面新郎官的家里,大门上贴着喜庆的对联,窗户上大大的“囍”字和红色的窗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鲜艳。

院子里早已排好了桌椅,前来观礼祝贺的亲友三五成群高谈阔论着;帮忙的婶子大娘们早已备好了饭菜,正聚在一起嗑着瓜子嘻嘻哈哈的聊着天。孩子们像群快乐的小麻雀一样阵人群里穿来穿去,叽叽喳喳个不停。大家都在等着接亲的新郎回来。

当迎亲的队伍缓缓出现在村头的时候,不知是谁高喊一声:“迎亲的回来了。”所有人齐齐起身相望,心急的便随着主家迎了上去,一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纸屑翻飞、硝烟弥漫中,孩子们欢呼着,奔跑着,高兴得如同过年。

迎亲队伍最前面的是敲锣打鼓的乐队。鼓手有力地挥舞着鼓槌,“咚咚咚”的鼓声响彻整个村庄,仿佛是在为新郎家奏响最激昂的乐章;唢呐手鼓着腮帮子满脸通红的吹着“百鸟朝凤”的曲调,二者相互呼应,为这特殊的时刻增添了无尽的热闹氛围。

乐队的后面则是一对新人。新郎穿着笔挺的西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神紧紧地盯着身旁的新娘。新娘身着大红的衣裳,化着喜庆的妆容,低垂着头,露出一副含羞带怯的娇韵。她被新郎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每一步都走得轻盈而庄重,仿佛生怕惊扰了这份美好的梦境。

新人的后面,是一长溜或挑或抬着各式嫁妆的送亲队伍。这是观礼的亲友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一个个指指点点:几抬嫁妆,几套被服,什么家电等等等等。

男方家门口放着两个大大的火盆,这寓意着红红火火的新生活。新郎小心翼翼的扶着新娘子,在众人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新娘迈着小碎步跨过了火盆。那一瞬间,仿佛所有不好的东西都被留在了过去,从此刻开始就只迎接美好的未来。

随后,新郎和新娘被簇拥着走进家中。家里也被装点得美轮美奂,墙壁上贴着喜庆的大红色剪纸,窗户上糊着精美的窗花,有的是鸳鸯戏水,象征着新人的恩爱相伴;有的是龙凤呈祥,预示着家庭繁荣昌盛。堂屋里摆放着长长的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各种供品,水果堆成了小山,有红彤彤的苹果,寓意着平平安安;有紫莹莹的葡萄,象征着多子多福。

接着鞭炮声再次炸响,拜堂仪式开始。在村里老人临时充当的司仪那洪亮的声音指引下,新人恭恭敬敬地在堂前拜天地,一拜天地谢造化,感恩天地赐予的缘分;再拜高堂谢养育之恩,新郎和新娘那一声声诚挚的“多谢爹娘养育情”,让长辈们眼眶湿润,满心欣慰;最后夫妇对拜:承蒙眷顾,至此终年。

接下来是敬茶的环节。新郎新娘端着茶杯,依次走到长辈们面前,恭敬地递上茶水。长辈们接过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后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塞到新人的手中。新人接过红包,连声道谢,场面温馨而感人。

拜堂完毕后,就是热闹的喜宴时刻了,大娘大婶们开动了起来,所有放菜的锅也好,盆也好,盖子全部打开,一时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饭菜香弥漫在整个院子里。大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红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自家散养的土鸡香甜可口;整条的鲜鱼早上还游得欢快,此时已炸得金黄,浇上了辣油;各种时鲜的蔬菜炒上这个,那个才从菜园子里摘来……

把新娘子送入新房的新郎官挨桌的敬酒,感谢大家的光临,宾客们纷纷举杯,向新人送上最美好的祝愿,欢声笑语不断,整个男方家沉浸在无尽的喜悦与热闹之中。

夜暮将临,宾朋们相继散去,也还有许多留了下来,其中有一群人最引人注目,他们聚在一起,时而嘀嘀咕咕,时而哄堂大笑。沈山河也夹在其中,而且还是他们的头,原来他们正在商量着接下来闹洞房的节目。

“砰砰砰,砰砰砰”,新房门口,沈山河和一群光屁股撒尿和泥长大的玩伴拼命的敲着门。

“快开门,例行检查,看看你俩洗干净了没有。”

“对,要用开水洗,杀菌消毒,生出来的宝宝才健康。”

“怎么还不开门,你俩是不是已经干起来了,怕我们进去给你们扯开。”

“哈哈哈……”

一群人起着哄的敲门。

磨磨唧唧新郎官终于开了门伸出脑袋刚说一句:

“弟兄们手下……”

话还未完,大家一哄而入把他扒拉到一边,冲着新娘子“嫂子”、“弟妹”一通乱叫。

新郎官赶紧挤过来把新娘子护在身后。

“好了,好了,大家停一停。”

一阵嬉笑打闹之后,沈山河发话了,叫着儿时取的浑名:

“红薯蛋子,行呀,不声不响就整出个媳妇来了,今天老实交代这媳妇是怎么来的,否则咱们把你小时侯爬人家大婶的窗户偷看人家洗澡的事说出来。”

“沈山河你皮又痒了是不是?信不信老娘揭你的皮。”

门外看热闹的人群中当年的大婶子答话了。

“沈山河你们别怕,快说说你们看到到了什么。屁股翘不翘?胸大不大?呵呵呵……啊!”

话音刚落先前的大婶扯着她的衣服:

“我叫你们看看胸大不大……”

两人打闹起来,旁边不时伸出来一只趁火打劫的手。

屋外春光迤逦,屋内则是柔情蜜意,新郎抱着新娘子得意忘形的炫耀自己是怎么抱得美人归的:

“要说咱们的缘份啊,那就有得说了了——是我家大姨介绍的。”

这曲折动人的故事差点就闪折了小伙伴们的脑袋瓜子。这下好了,捅马蜂窝了,大家伙拖手拉脚把新郎官掀翻在床,照着屁股就一阵抽:

“我叫你皮,今天我代表你爸收拾收拾你。”

“我代表你妈。”

旁边踹来一脚。

“我代表你大姨。”

又是一巴掌。

“我代表你二舅老爷。”

“我代表你老婆,哈哈哈哈。”

“我代表星星。”

“我代表月亮。”

……

“我代表村头的老槐树,当年你可没少折腾它。”

政府有人大代表,这里有大人代表。

一阵修理,新郎官花也掉了,发也乱了,鞋也丢了,衣服扣子也没了。

新娘子躲在床角咯咯娇笑得犹如花枝乱颤,吸引了众人的火力。

“好了新娘子你的考验到了。为了考验你的爱是否深厚是否牢固,我们把你的眼睛蒙上,咱们这些人包括新郎官伸出光脚,不许作声,你摸也好,闻也好,舔也好,最后要找出你家男人的脚。”

游戏开始了,沈山河把女生的脚全放前面,然后新郎官的,然后就是一群臭男人的脚,还好门窗开着,否则一屋子要倒一大片。

虽然乡下女人的脚和男人相差不大,但也还好分掰,到新郎官时,他也想看看自家娘子能不能分得出自已的脚,也不给任何暗示,新娘子挨的摸下来,先不管对错,把味道太大的一律淘汰了,没办法,实在上不了手。也不知道是真的心有灵犀还是习惯了不以为然,总之新娘官走了一天臭不可闻的脚新娘子竟忍受得住留了下来。沈山河的脚也早早淘汰了,臭只是其一,主要是他很少下地的脚比山里女人的都嫩,遭到了一群老娘们的嘲笑。

剩下的几条腿新娘子摸了又摸,一路向上差不多到了大腿根,还是分掰不了,急得新郎官拚命的摇脚,其他的人也跟着摇,新郎官急眼了,开口嗯了一声,旁边的人来不及捂住,终是让新娘子抓住了新郎官的臭脚。

接下来的节目是分吃水果,把水果悬在新郎新娘中间,一对新人同时去咬。只是水果拿出来时,引起一阵哄堂大笑,这帮家伙竟然拿线拴了一粒芝麻,要不是特意找的细线,连拴的什么东西都看不到。

新郎新娘忍住笑,憋住气慢慢往中间凑,可是看着对面越来越近的嘴,实在憋不住了,哄然一声,把芝麻吹去老远,然后又继续尝试,最后没办法了干脆伸出舌头粘住芝麻两人双嘴印在一起舌头一阵鼓捣总算把芝麻弄了下来,也不知道进了谁嘴里,反正两嘴分开的时候还扯着丝,亮晶晶的,羞得两人面红耳赤。

接下来他们又玩了藏东西的游戏,偷偷让新娘子把自己的袜子藏在自己胸前叫新郎官找……

然后新郎新娘唱歌、跳舞等等。

节目一样样的继续着,许多还是小时候玩过的,只是这时玩起来另有一份感受。

夜,越来越深。

洞房的红绸还未收起,

热闹如潮水退去时,

瞥见床头那双并排的婚鞋。

突然想起诗经里那句: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原来千年前的浪漫,

不过是把柴米油盐,

过成永不散场的婚日宴。

愿往后的岁岁年年,

你们的感情、

我们的友谊,

一如今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