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醉梦瑶 > 第20章 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

醉梦瑶 第20章 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

作者:嫣然红尘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1:09:22

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一帆风顺的,成年人的世界,防不住的是陷阱,走不出的是套路,没有规律可遁。

随着盛夏酷暑的到来,木工坊里像个蒸笼一样。屋顶的吊扇有气无力的转着,产生的那点风估计连它自己身上的热都散不了,呼哧呼哧的喘着气。沈山河实在热得不行,干脆脱了上衣光着膀子,那一身流畅的筋骨肉上淌着汗珠,看得王建民又捏又摸直流口水。开始的时候,胡艳妮撞上了还不好意思,只敢偷偷的瞄上几眼,沈山河也只是在她不在的时候脱,后来慢慢的习惯了,沈山河当着她的面也是想脱就脱。这时的胡艳妮不止是明目张胆的看,而且喜笑连连,也时常学着王建民一样又摸又捏,后来干脆守在沈山河身边主动帮他脱衣服帮他擦汗。看得王建民双眼冒火,他相信,只要沈山河愿意,小妮子绝对不介意伸舌头去舔。

王建民实在忍不住了,一边故意把锅敲得铛铛响一边冲着胡艳妮酸不溜丢的喊:

“小妮子,你的脸呢,你的节操呢?你要是不要了我可就上手了。”

“有胆你就试试。”

她才舍不得离开沈山河身边,拣起地上的木头甩过去,嘴里讥讽道:

“就你那小鸡崽样,老娘一只手就提溜起来甩起老远。”

混得熟了,胡艳妮也露出了山里女孩骨子里的天性,虎起来王建民根本挡不住。

进入酷暑难当的季节,赶集的人明显少了,家具店的生意也淡了不少,沈山河与王建民商量了一下,打算趁着这个时期关几天门,两人去一趟省城。一是去找一找省城的家具批发市场,先去探探路,摸摸底,为以后批发家具做好准备,这是迟早要走的路。第二则是沈山河发现回收上来的家具中有许多看上去年代久远的样子,他能肯定这里面有些老古董家具,但他完全不懂,所以也不敢轻易下手修复,怕适得其反。所以要去省城古玩市场转转,去摸一摸这个行当的皮毛,学一学这个行当的规矩。

古玩这一行,沈山河完全不懂,他只听人聊过这个行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是一个极其看眼力看气运的行当。

两人跟各自父母说了一声,从“公款”中支出400元作开销,在那个住宿只要10来块,早歺几毛钱的时候,这已足够两个人四天用了。听从了父母的话,400元分开,一人拿200元。沈山河打算买些有关旧家具的鉴定、维修方面的书,也想与人探讨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另带了200元的“私房钱”。王建民估计也另带了。

两人先坐汽车,然后在下午五点上了绿皮火车,在车上过一夜,第二天早上到省城。

火车咣当咣当,一路走走停停摇摇晃晃,车上人来来往往,上上下下,没有一刻安静的时候。

车厢里弥漫着各种各样的气味,有茶叶蛋的咸香、方便面的浓郁香气,也夹杂着汗味和行李散发的陈旧气息 。灯光昏黄而摇曳,座位是那种硬邦邦的人造革材质,坐久了屁股生疼,。

沈山河与王建民坐在一起,一排坐三人的座位,王建民坐里头靠窗的位置,沈山河坐外面,中途换来换去不知有几个人挨着沈山河坐过。

过道里挤满了人,连落脚的地方都难找。有人端着泡面,小心翼翼地穿梭,嘴里不停地喊着“借过借过”;卖零食的小推车艰难地向前挪动,售货的乘务员扯着嗓子叫:

“香烟、啤酒、矿泉水,饮料、瓜子、八宝粥啊。来,让一让,让一让。”

行李架上堆满了花花绿绿的包裹,有的用绳子紧紧捆着,像是藏着天大的秘密。

人们的穿着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特色,男士们穿着宽松的夹克,头发抹着发胶,精神抖擞;女士们则穿着色彩鲜艳的连衣裙,烫着大波浪卷发。大家操着各地口音聊天,从家长里短到外面的新鲜事,笑声、交谈声、孩子的哭闹声交织在一起。

沈山河与王建民两个人看看窗外的风景,聊聊天,偶尔也跟周围的乘客唠唠嗑,后来干脆打起了瞌睡,迷迷糊糊中已是第二天早上八点多,列车到站了。

脚下的站台,水泥地面被岁月和无数脚步打磨得斑驳,四处弥漫着火车头喷出的柴油味,混合着旅客身上散发的汗酸味,钻进人们的鼻腔。

“沈哥,这地儿可真热闹!比咱们乡下热多了。”

王建民扯着嗓子喊,声音很快被淹没在嘈杂里。不远处,列车员挥舞着小旗,大声吆喝着,催促乘客抓紧时间上下车。货车车厢里,搬运工们光着膀子,黝黑的脊背在阳光下油亮,正齐心协力地装卸货物,粗重的号子声此起彼伏。

跟着人流出站,一到广场,眼前的景象让两人目瞪口呆。人潮涌动,像是汹涌的潮水,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奔赴未知的忙碌。广场上,出租车、公交车、长途大巴挨挨挤挤,喇叭声、引擎声交织成一曲混乱的交响乐。路边的报刊亭,花花绿绿的杂志封面在微风中抖动,报贩扯着嗓子叫卖最新消息。卖早点的小摊前,热气腾腾,香气飘散,引得二人肚子咕咕叫。

广场中央,一座巨大的时钟庄重地立着,指针不紧不慢地走着,仿佛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周围,有西装革履的男人夹着公文包,一边大步走一边对着“大哥大”大声讲话;有烫着时髦卷发、穿着高跟鞋和花裙子的女人,身姿摇曳;还有拖着大包小包行李的旅人,四处张望着寻找接站的人。

沈山河和王建民没有搭理上来拉客的出租司机和饭店老板,直接朝着广场边上的报刊亭走去,沈山河看到那里挂着出售的城市地图。

两人走了过去,沈山河拿起一张地图问了一句:“多少钱?”一边伸手去兜里掏钱。

“糟了。”

沈山河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钱不见了。\"

全身上下摸了个遍,确实丢了。

“钱丢了?”

看到他的动作,王建民立马反应过来,赶紧摸了摸自己的兜,还好,他口袋里的还没丢。

“幸好当初分开了带。”

两人一边懊悔一边庆幸,

“这该死的扒手。”

这时沈山河回想起来,在火车上曾经有一个中年大叔在他旁边坐过,当时大叔胳膊上搭着件外套,还一度与他聊天来着。大叔告诉他,这车上有许多扒手,叫他钱财小心点,当时他就下意识的按了按放钱的兜。大叔还告诉他如何分辨扒手,说现在的扒手大致分两种,一种技术到家的,手脚利索,只要一摸就能得手,神不知鬼不觉,一般一个人全国各地到处跑,厉害的连各地的方言都会。还有一种技术不到家的,因为怕万一被人发现,一般成群结队,分工合作,有望风的,有转移赃款的,有阻挠追捕的。但是只要是扒手,不管技术好坏,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特佂,就是手里都备有遮挡物用来遮挡别人的视线。比如衣服。沈山河还记得当时那位大叔还故意抖了抖手中的衣服才接着说,比如公文包、报纸、杂志、雨伞等等,甚至有抱着小孩的,五花八门,所以凡是在你身但手中东西不愿放下的人你都得小心。

当时沈山河还对那位热情的大叔感激涕零,现在想一想,原来大叔是在“言传身教”,看来大叔还讲究“盗亦有道”,不白拿他钱,顺便给他上了一课,只是学费有点贵。

“这个社会,每一步都是陷阱,每个人都有套路,只有当你一无所有时,还在你身边的人才是真心侍你的人。”

沈山河心里感慨着。

也幸好是在二十多年前,要是放到二十多年后,一无所有时还守着你的更可怕,也许他想的是噶你的腰子。

沈山河与王建民两人一番感慨一番诅咒,最后无精打采的买了份地图,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古玩市场,倒是隔着火车站不远。而专门标注家具批发的市场怎么也找不到,没办法,只好问守报刊亭的大娘,大娘也说不大准,只告诉他们可以去万家丽大市场去看看,那里有建材批发,灯具批发,家电批发等等,估计也会有家具批发。而且大娘还告诉他古玩市场要晚上才热闹,白天基本上就固定的几个店铺开门,摆摊子的都不在。

两人谢过大娘,在旁边买了几个包子,边吃边走,决定先去就在附近的古玩市场逛逛,因为沈山河认为古董家具只会在店铺里有,摆地摊的不会摆出件大家具出来,所以有没有影响不大。

于是两人照着地图东张西望,慢慢的来到了古玩市场,望着眼前的古玩市场,两人面面相觑,这和他们小镇有啥区别?要不是周围车流不息,远处楼房错落,眼前的巷子单独剥离出来也就是个乡镇街市。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两人还是决定进去看看。

很多店铺都还关着门,有古木家具的很少很少,沈山河也不一定只看家具,凡是木制品都看,对于一个木匠,对木制品的了解自然要多一点,至少有两个关键点他是有点把握的。一是凡是能流传下来的古木制品必定是做工精湛的,粗制滥造的东西很快就坏了,流传不了多久也没有流传的意义,谁会守着一堆破烂当作宝。二是凡是古木制品的组装结构必定有榫卯,以前用不用胶他不清楚,即便是用了胶,榫卯是必有的,除非整木雕刻。所以,从这两点出发,沈山河多半还是能确定个真假老旧。所以,他需要了解的是古木制品的断代和木材的品种。尤其是几种珍稀木料,如紫檀、黄花梨等他没接触过的木材的辨识。当然他也知道不可能从店老板那里得到标准答案,他只是大概来看看行情,如哪个年代的什么材质的什么家具值多少钱,甚至问了问老板收不收购古家具,什么价收购?

一圈下来,沈山河觉得有所收获,但也有点失望。因为他对比自己收来的那些自己认为的古董家具皆是出自民间匠人手中不说,关键是料木普通,最好的也就是柏木,和他奢望的紫檀、黄花梨、金丝楠什么的相去甚远,那些家具虽也有一点点收藏价值,但要当古董拉到这省城来买,估计也就值个路费。

沈山河息了捡漏暴富的心思,不过他还是找王建民拿钱买了些古木家具断代,木材材料分辨方面的书。艺多不压身,何况多少还有些需求。

一番折腾下来,到了中午,日头高悬,将炽热毫无保留地倾洒在街道上。柏油马路被晒得软绵绵的,好似一块即将融化的黑色糖浆,一脚踩下去,鞋底都能被黏住。街边的绿化树无精打采地耷拉着枝叶,叶子被晒得蜷缩起来,蔫蔫地挂在枝头,毫无生机。过往车辆的喇叭声尖锐刺耳,声音里满是燥热与不耐,一声接着一声,让人心烦意乱。

街道上弥漫着一股呛鼻的热气,混合着汽车尾气和灰尘,每呼吸一口,都感觉鼻腔和喉咙被滚烫的气流灼烧着。行人个个神色匆匆,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顺着脸颊、脖颈,没入衣领。他们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地贴在身上,勾勒出狼狈的身形。卖冰棍的小贩推着车子在街边叫卖,箱盖上很快凝结起一层细密的水珠,那是被周围滚烫的空气逼出来的。纵使沈山河两人是乡下来的苦孩子,也耐不住这酷热,山里夏日的热,中间总会夹着一丝荫凉,或经过一棵树下或走进一个山沟。而城里的热,是被放在铁板上烤着的热,持续不断。

无奈之下,两人只好在河边桥底下找了个荫凉的地方歇一歇。

“这城里真不是人呆的地方。”

王建民吐槽道:

“吸口气象在吞火。”

“你看到的现在还在街上走着的,都是来城里讨生活的,真正的城里人都在那里面吹空调呢。”

沈山河狠狠的甩了个石子在水面上打了几个水漂后指着远处的高楼,然后又指向一边工地的脚手架上的人说道:

“那些都是像我们一样从乡下带着梦想带着希望来的,结果也和我们一样,一路上有开心快乐,也有煎熬痛苦,会得到许多以前没有的,也会丢掉许多曾经拥有的,值不值得谁也说不清。”

“哥,我就服你这高深莫测的牛逼**样,一听蛮有道理,一捉摸狗屁不是;再想想感慨万千,想过后一文不值。哥你别这么优秀行不行?”

“哎呀,不得了,悟性很高嘛,将来你要是厌了这红尘,不妨找一个寺庙出家,绝对能成为一代高僧,到时候把你供起来,我来收香火钱,你六我四怎么样?不必象现在一样想着法去挣钱,而是别人想着法的来送钱。”

“你咋不去,你这满腹的经纶,还有被头发遮住了光芒的智慧大脑袋,随便给人家指点两句,云山雾罩的就够他品味一辈子了。”

“哈哈哈哈……”

两人闲聊着,苦中作乐,打发身上的酷热。

万家丽大市场的确够大,两个在大山里都不迷路的人,硬是在市场里分不清东南西北,也不知问了多少人,明明说好的前面路口左拐第二个巷子进去怎么样怎么样。可一走到路左边一望傻眼了,除了右边全是左边,这么大一边怎么拐?往哪拐?两个乡巴佬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乡巴佬,继续问,拐过去第二个巷子,一个二个,第二个是楼道往上的,不算巷子,下一个巷子进去,越走越远,一问,又错了,家具批发就在楼上,往上的那个走楼道就是第二个巷子,回过头来,所有的店铺都差不多,不知道进来是怎么走的,跟本找不到出口。又问,又是这里拐那里弯,一走,又错了。转了个多小时,比十几里山路还累。没办法,继续问继续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两个如西天取经般终于看到家具店时差点没抱头痛哭——这可怜的两个傻逼娃啊。

这里的家具确实便宜,式样也多也新颖。但清一色的全是人造板材,而且连接处也不作榫卯,全用镙丝。这样倒是方便拆装方便运输,但以沈山河专业的眼光来讲,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这要是弄回去,少则一年,多则五年,他老沈家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口碑便会坍塌。而且两人把上下车的搬运费用,车的全程运费,关键是还不能直达,这么全算下来,自己在家里做出来的还便宜点。

两人灭了进货的念头,但面对各种新颖的款式,沈山河打起了仿制的主意。只要有图纸式样,沈山河手握《鲁班经》这种宝典在手,不信自己仿制不了,甚至为了降工期降成本,他也可以不做榫卯头,直接也上镙丝。

于是两个人装作要进货的样子挨个店的要图纸,但这种组装、宣传的图纸是不带尺寸的,两人就不厌其烦的问,“这个多长?多宽?多高?里面空间多大?”等等。问好出来后赶紧写上,虽不全面,但上过高中数学的沈山河根据已知按比例求未知,大致也就出来了。就这样到市场关门的时候,两人各式各样的图纸拿到了二十几份,开开心心的离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