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部大楼内,关于陆小龙调任的议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隐秘的涟漪。波岩司令的意向虽未正式下达,但那日与林参谋的谈话,以及随后召见人事、作战部门负责人的举动,在SNLA这个等级森严却又消息灵通的小圈子里,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
几乎就在波岩司令开始斟酌陆小龙去向的同时,在司令部大楼另一翼,一间挂着“后勤协调与人事评估处”牌子的办公室里,一场针对此事的紧急“磋商”正在沉闷而紧张的气氛中进行。
处长梭图——梭温的父亲,一个面色阴沉、眼袋深重的中年男人,正用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光滑的红木桌面。他对面坐着两位心腹,一位是主管军官晋升资格审查的副处长,另一位则是与各部队主官关系密切、负责后勤分配的资深科员。
“……消息确切吗?”梭图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长期浸淫权力带来的沙哑和审慎。
“基本属实,处长。”副处长推了推眼镜,语气肯定,“司令办公室的机要秘书透露,司令确实询问了近期一线指挥岗位的空缺情况,尤其提到了那几个需要‘敢打敢拼’年轻军官的职位。结合‘雷霆行动’后对陆小龙的表彰,意图很明显。”
梭图的手指停住了敲击,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一个华人,入伍才多久?在参谋部待了几天?就想着出去带兵?波岩司令是不是太心急了点?”
“处长说的是。”资深科员连忙附和,“那陆小龙不过是仗着有点小聪明,在‘雷霆行动’里侥幸出了个风头。实战指挥一个营?那可是要对几百条人命、对整条战线负责的!他一个娃娃,压得住阵脚吗?下面那些老兵油子会服他?我看悬得很!”
“不是悬,是根本不行!”梭图冷哼一声,语气加重,“SNLA的规矩不能坏!军官晋升,讲究的是资历、是战功、是根正苗红!他陆小龙有什么?一场战斗的献策之功?岩坎的偏爱?还是他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华人背景?”他特别强调了“华人”二字,言语中的排斥意味毫不掩饰。
“可是处长,”副处长略显犹豫,“司令他似乎很欣赏……”
“欣赏归欣赏,规矩是规矩!”梭图打断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司令要考虑全局,有时难免会被一时表现蒙蔽。而我们人事和后勤部门的职责,就是要把好这道关,确保每一个任命都经得起推敲,对部队负责,对整个SNLA的事业负责!不能因为个人喜好,就坏了多年的规矩,寒了那些真正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老弟兄们的心!”
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仿佛全然出于公心。但在座的都明白,这“寒了心”的老弟兄,首先指的就是他那个在前线部队苦熬资历、却始终未能独当一面的儿子梭温。
“处长的意思是……”副处长试探着问。
梭图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我们不能直接反对司令的意向,那是愚蠢的。但我们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客观’存在的困难。比如,陆小龙同志确实年轻,缺乏独立指挥大部队的经验,尤其是应对复杂局面的经验。将其骤然放在如此重要的岗位上,是否风险过大?是否可以先在参谋部继续深造,多参与几次大规模行动的策划,积累更全面的经验再说?”
“妙啊!”资深科员击节赞叹,“这样既肯定了司令的爱才之心,又指出了实际困难,完全是从爱护年轻军官、对部队负责的角度出发!”
“还有,”梭图补充道,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的华人身份,在基层部队尤其是掸族士兵占多数的单位,是个敏感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引发不必要的隔阂和矛盾。这一点,也要在评估报告里‘客观’地、‘委婉’地提出来。这不是歧视,而是基于现实情况的慎重考量。”
“明白!我们立刻去办!”两人心领神会,起身告辞。
很快,一份由人事评估处起草的、措辞严谨、引据充分的报告,便悄然摆放在了波岩司令的办公桌上。报告高度赞扬了陆小龙在“雷霆行动”中的出色表现,肯定其战术敏锐度和学习能力。但笔锋一转,便开始详细论述其年龄、资历的不足,尤其强调其缺乏一线部队主官所必需的“威望”和“处理复杂官兵关系及民族问题的经验”。报告建议,出于对年轻军官长远发展的爱护和对部队战斗力的负责,陆小龙同志应继续留在司令部参谋部“深入学习、全面锻炼”,待条件更成熟时再予外放。
几乎与此同时,几封来自前线部队、署名分别为几位“资深营团长”的信函,也通过特殊渠道送到了波岩司令的案头。信的内容大同小异,先是表达对司令部英明决策的坚决拥护,随即话锋一转,委婉地表示听闻司令部有意提拔年轻军官,他们举双手赞成,但希望司令部能充分考虑基层部队的实际情况和官兵的接受程度,建议优先选拔“根正苗红、经验丰富、深得士卒爱戴”的本族军官。字里行间,无不隐晦地指向陆小龙的资历和身份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