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岩司令接见的余温尚未在陆小龙心中完全散去,那番既有勉励又带警示的话语像烙印般刻在他脑海里。“华人身份”、“更大功绩”、“服众”这些词反复敲打着他。司令部参谋部那些繁琐的文牍工作和战略推演,此刻在他眼中更显憋闷。他渴望行动,渴望用实实在在的战果来证明自己,堵住那些可能存在的质疑之声。
他将波岩私下承诺的“必要资源支持”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凭借司令的手令和岩坎旧部的暗中协助,补给渠道变得通畅。崭新的AK-74突击步枪(比SNLA主力装备的56式更轻更精准)、充足的弹药、美制AN/PVS-4夜视仪(稀罕货)、甚至还有几套丛林迷彩作战服和新型单兵口粮,被优先配发到了“猎鹰”突击队。
岩迈抚摸着冰凉枪身的烤蓝,咧着嘴笑:“好东西!这玩意比咱们的老56强多了!”扎图则对分配到的塑性炸药(C4)和新型电起爆器爱不释手,嘴里嘟囔着:“这下能搞出更大更漂亮的烟花了……”
陆小龙没有沉浸在装备更新的喜悦中。他立刻组织全队投入了更高强度的适应性训练和战术磨合。新装备需要熟悉,新队员需要融入,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一场真正的战斗来淬炼这支队伍,兑现自己对波岩的承诺,也向所有人宣告“猎鹰”的存在。
他的目光,死死盯住了地图上吴登势力前沿的一个点——那是一个位于边境线附近、依山而建的军火库。情报来自林参谋共享的司令部侦察报告和岩坎旧部提供的零星信息。这里储存着吴登部队相当一部分弹药和轻武器,守军约一个加强排,依托几个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和了望塔防守,地形易守难攻。拔掉它,不仅能重创吴登的后勤,更能极大提振SNLA的士气。
“目标:敌7号军火库。任务:渗透潜入,彻底摧毁,全员撤回。”陆小龙在作战简报会上言简意赅,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
台下,“猎鹰”队员们眼神灼灼,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压抑的兴奋和战意。岩迈摩拳擦掌,扎图眼中闪烁着计算爆破当量的光芒,新老队员们都屏息凝神。
“情报显示,敌军戒备森严,但有规律可循。”陆小龙示意岩迈展开手工绘制的简易草图,“每天凌晨四点左右,哨兵换岗,会有五分钟左右的空隙。库区外围有三道铁丝网,通电,但有盲区。核心库房是加固结构,需要重点爆破……”
他详细讲解行动计划,分工明确:岩迈带领火力组负责外围警戒和压制哨塔;扎图带领爆破组负责突入库区安置炸药;陆小龙亲自指挥突击组担任主攻并掩护爆破组;另设一个接应小组在预定撤离点等候。
“记住,速度是第一位的!我们是尖刀,不是铁锤。悄无声息地进去,惊天动地地炸掉,然后立刻消失!绝不恋战!”陆小龙的声音冷冽如刀,“有没有问题?”
“没有!”低沉的应答声透着绝对的信心。
夜幕如期降临,浓重如墨,细雨悄无声息地洒落,浸润着丛林,也提供了天然的掩护。“猎鹰”突击队全员黑色作战服,脸上涂着油彩,检查装备,携带足量弹药和爆破器材,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边境线的密林中。
陆小龙一马当先,夜视仪勾勒出幽绿色的世界,雨水敲打树叶的沙沙声掩盖了他们的脚步声。队员们紧随其后,行动迅捷如狸猫,彼此间依靠简单的手势和眼神交流,长时间的严酷训练此刻显现出效果。
穿越雷区是第一个挑战。依靠精确的地图和扎图对敌人布雷习惯的了解,他们小心翼翼地绕开或标记出疑似雷点,速度虽慢,但安全第一。
接近目标区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火药味和柴油味。远处哨塔的探照灯的光柱在雨幕中显得朦胧而无力。
陆小龙抬起手臂,握拳。全体队员立刻蹲下,隐入灌木丛中,如同融入了黑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雨水顺着帽檐滴落,冰冷刺骨,但没人动弹一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手表上,等待着那个预定的时刻。
凌晨三点五十八分。
哨塔上的灯光晃动了一下,隐约传来交谈声和哈欠声——换岗时间快到了。
陆小龙透过夜视望远镜,紧紧盯着哨塔和巡逻队的动向。
四点整。塔上的哨兵开始往下走,接替的哨兵慢悠悠地往上爬。巡逻队也恰好走到库区另一端,正是警戒最松懈的瞬间!
“行动!”陆小龙压低声音,猛地一挥手。
如同暗夜中射出的利箭,三个小组同时扑出!
岩迈的火力组如同鬼魅般散开,迅速占据有利射击位置,枪口 silent(加装了简易消音器)对准了哨塔和营房出口。
扎图的爆破组带着沉重的装备,猫着腰,利用地形阴影,直扑铁丝网盲区。两名队员迅速用绝缘剪断铁丝网(虽通电,但盲区线路已被提前侦知避开),打开一个仅供一人通过的缺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