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拉要塞的夜晚并不宁静。远处山峦的轮廓在月光下如同蛰伏的巨兽,哨塔的探照灯像利剑般划破黑暗,偶尔传来的零星枪声提醒着人们,这里仍是战争的前沿。
陆小龙躺在硬板床上,睁着眼睛。白天的巡逻任务细节在脑海中反复回放——那些陌生的脚印、精良的装备、标注详细的地图。这绝不是普通的走私贩。吴登的触角已经伸得这么近了?
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队长!”是貌丹的声音,带着少有的紧迫感,“司令部急令,所有侦察分队队长立即到情报处开会。”
陆小龙瞬间坐起,抓起外套和配枪。深夜召集,必有重大情况。
当他快步穿过夜色中的营区时,发现其他几个侦察分队的队长也正从不同方向赶往同一地点。众人面色凝重,几乎没有交谈,只有匆忙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响。
情报处所在的建筑守卫森严,经过两道岗哨检查后,陆小龙进入了一间灯火通明的会议室。墙壁上挂满了大幅军事地图,红色和蓝色的箭头标记着敌我态势。空气中弥漫着烟草和紧张混合的味道。
主持会议的是情报处长索温,一个精瘦的中年军官,眼神锐利如鹰。他身旁站着岩甩——波岩司令的警卫军官,也是陆小龙在军校时期救过的同伴。岩甩对陆小龙微微点头示意。
“人都到齐了。”索温处长声音沙哑,开门见山,“情况紧急,长话短说。过去72小时内,我们多个前沿哨所和侦察小队传回的情报显示,吴登势力正在大规模调动。”
他拿起教鞭,指向地图上SNLA控制区与吴登地盘交界的大片区域。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教鞭点过三个关键隘口,“我们的侦察兵发现了重型车辆通过的痕迹,车辙深度表明运输的是火炮或装甲车辆。同时,无线电监听部门截获了大量加密通讯,虽然无法完全破译,但信号源定位显示,通讯频率和范围远超往常。”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索温处长教鞭划过地图的轻微声响。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个。”他示意助手播放幻灯片。屏幕上出现几张模糊但可辨的照片,是不同地点拍摄的军队集结场景。“这些不是吴登的杂牌军。看他们的装备和制服——是缅甸政府军的正规部队。”
一阵压抑的骚动在会议室传开。政府军与地方军阀虽然时有摩擦,但如此明目张胆地与吴登势力协同行动,实属罕见。
陆小龙心中一震,突然明白白天遭遇的那支侦察队为何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了。他们很可能就是政府军的先遣侦察兵。
“我们还获得了一份尚未完全证实的情报。”索温处长声音更低,“吴登最近频繁与政府军高层接触,可能达成了某种合作协议。协议内容不详,但目标很可能是指向我们SNLA。”
岩甩接过话头,语气沉重:“波岩司令判断,这可能是敌人准备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前兆。吴登想要夺回被我们控制的鸦片产区,而政府军则想借机削弱乃至消灭我们这支‘叛军’。”
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更多细节被披露:敌军兵力估计在三千人以上,配有重炮和少量装甲车;调动极其隐蔽,多选择夜间行动;侦察活动明显加强,特别是针对SNLA后方设施如军校、指挥中心、后勤仓库等。
散会后,陆小龙被岩甩单独留下。索温处长已经离开,会议室只剩下他们两人。
“小龙,情况比会议上说的还要严峻。”岩甩直接用了更亲近的称呼,脸上写满忧虑,“波岩司令的压力很大。我们内部有分歧,有人认为应该主动出击,有人主张收缩防御。”
陆小龙沉默片刻,问道:“你怎么看?”
岩甩苦笑:“我?我只是个警卫军官。但我知道,SNLA经不起一场大规模消耗战。我们的装备、补给都不如对方,一旦正面交锋,胜算不大。”
他走近几步,压低声音:“更重要的是,司令部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有些高级军官对波岩司令的领导有异议,特别是他对你这样的华人军官的重用,引起了不少非议。”
陆小龙眼神一凛。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内部的分裂气息。
“司令希望你和你的小队能发挥更大作用。”岩甩继续说道,“你们白天的巡逻报告已经送到司令案头。你发现的那些地图标记,与情报处分析的敌军重点侦察目标高度吻合。”
他递给陆小龙一个密封的文件袋:“这是更详细的情报摘要,司令特许你查阅。里面有敌军可能进攻路线的预测,以及需要重点监控的区域。”
陆小龙接过文件袋,感觉手中沉甸甸的。这不仅是信任,更是责任。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时,已是凌晨两点。陆小龙毫无睡意,他锁上门,打开文件袋,仔细阅读起来。
情报内容令人心惊。除了会议上提到的信息,还有审讯俘虏得到的口供(证实了政府军与吴登的合作)、卫星照片(显示敌军集结规模)、以及SNLA内部安全部门发现的疑似间谍活动记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