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南亚军阀混战 > 第110章 文化学习

东南亚军阀混战 第110章 文化学习

作者:倔强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1:09:19

模拟审讯的阴影尚未完全从心头散去,军校的节奏却不容许任何人沉溺于疲惫或后怕。当**的极限、心理的防线和忠诚的底色都被反复锤炼之后,一种截然不同,却同样至关重要的训练,被提上了日程。

巴颂教官的咆哮声再次在训练场上炸响,但这次的内容却让所有学员都愣了一下。

“从今天开始,下午两个小时,文化课!谁他妈敢打瞌睡,或者觉得没用,就给老子滚去掏一个月茅坑!”

文化课?在这个充斥着汗水、硝烟和血腥味的地方,这个词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甚至有些荒谬。许多学员,尤其是那些来自偏远山寨、从小就在山林里摸爬滚打的掸族、克钦族青年,脸上都露出了茫然甚至抵触的神色。他们来这里是学杀人、学打仗的,学那些文绉绉的东西有什么用?

陆小龙同样感到意外,但他很快想起了岩坎教官曾经的提醒:“一个只会开枪的莽夫,永远成不了真正的指挥官。你要学会看懂地图,要能理解命令,要能计算弹药消耗,要能读懂人心和局势。” 他意识到,这或许就是那更深层次“需要”的一部分。

文化课的教室设在一间相对宽敞的竹棚里,简陋的黑板,粗糙的木桌,与整个军校的格调倒是很匹配。授课的教官并非巴颂或丹拓那样的铁血人物,而是一位名叫吴山的中年人。他戴着眼镜,身材瘦削,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气质斯文,甚至有些怯懦,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据说他以前是仰光某所中学的老师,因故逃亡到掸邦,被SNLA收留,因其识字断文,便被安排来教授文化课。学员们私下里都叫他“秀才”或“酸儒”,语气中带着几分轻视。

第一堂课,吴山教官站在讲台上,面对下面一群坐姿歪斜、眼神飘忽、大多带着伤疤和痞气的“学生”,明显有些紧张,扶了好几次眼镜。

“同…同学们,” 他的声音有些发颤,“从今天起,我们学习… 文化知识。这很重要。首先,是识字。”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简单的缅文字母和单词,如“士兵”、“枪”、“前进”、“防守”等军事常用词。

“跟我读……” 他念一个,下面稀稀拉拉、有气无力地跟读一个,场面尴尬无比。坤赛瞪着黑板,如同看天书,没多久就开始眼皮打架。梭温则百无聊赖地用小刀在桌面上刻字。

吴山教官额头冒汗,显然对这种局面束手无策。

陆小龙坐在中间,虽然也觉得这些基础字母有些枯燥,但他学得很认真。他深知不识字的痛苦。在罂粟田里,工头念通知、算工钱时,那种因为不识字而只能任人摆布、糊里糊涂的无力感,他记忆犹新。他努力跟着读,用手指在桌面上比划着笔画。

课间休息时,坤赛打着哈欠抱怨:“学这鸟玩意儿有啥用?老子不识字,一样能打枪杀人!”

梭温也撇嘴:“就是,有这功夫不如多练会儿瞄准。”

陆小龙沉默了一下,说道:“看懂地图,就不会迷路。看懂命令,就不会打错地方。以后要是缴获了文件,也能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坤赛和梭温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这一层,挠挠头不说话了。

接下来的算术课同样如此。简单的加减乘除,对于很多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学员来说,不亚于又一场障碍跑。吴山教官在黑板上演算弹药配给、口粮分配的例子时,下面大多是一片茫然。

陆小龙却展现出了惊人的专注和领悟力。或许是童年时母亲曾用树枝在地上教过他一些简单的汉字和算术,或许是他内心深处对“知识”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和重视,他学得很快。简单的计算他很快掌握,甚至开始尝试理解更复杂一些的比例和基础逻辑。

吴山教官很快注意到了这个沉默但眼神专注的华人少年,提问时开始有意点名他。陆小龙的回答大多准确,这让吴山教官仿佛在荒漠中找到了知音,看他的眼神都多了几分光彩。

然而,真正的挑战和趣味,来自于“掸族历史文化”课。

这门课由一位名叫召恩的老年掸族军官负责。他年纪很大,鬓角花白,但腰板挺直,眼神锐利,脸上布满风霜刻下的皱纹。他不像吴山教官那样怯懦,说话声音洪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他是SNLA里的元老,据说年轻时曾与波岩司令一起打过游击。

召恩教官不拿课本,他站在讲台前,如同一位部落的长者,开始讲述掸族的历史。

他从古老的传说讲起,讲述掸族先民如何从中国西南的滇池一带迁徙南下,如何在湄公河与萨尔温江之间的肥沃土地上建立一个个小小的“勐”(城邦),如何创造出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如何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他的话语充满了感情,描绘着昔日的荣光:“我们掸族,不是没有历史的野蛮人!我们有自己的王国,自己的文明!蒲甘王朝的碑文上,就记载着我们祖先的功绩!”

但随即,他的语气变得沉重而悲愤:“但是,缅甸的国王和后来的英国殖民者,还有现在的军政府!他们一次次地侵略我们,压迫我们!他们夺走我们的土地,掠夺我们的资源,强迫我们改变信仰,试图消灭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他们把我们当成二等公民,甚至奴隶!”

他详细讲述了缅甸军政府如何推行“缅化”政策,如何在掸邦强征暴敛、镇压自治运动,如何纵容缅族移民侵占掸族农民的土地,如何将掸邦丰富的矿产、木材资源输送到缅甸内地,而留给当地人的只有贫困和污染。

课堂上的气氛变了。那些原本对识字算术毫无兴趣的掸族学员,如坤赛、昂度等人,渐渐坐直了身体,眼神中燃起了火焰。召恩教官讲述的,是他们父辈、祖辈亲身经历的苦难,是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的仇恨。

“我们SNLA为什么而战?” 召恩教官的声音如同战鼓,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不仅仅是为了活下去!更是为了夺回我们祖先的土地,为了保卫我们的文化和尊严,为了让我们掸族的孩子,将来能用自己的语言读书写字,能自由地信奉自己的神灵,能不被外人欺压!为了建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有尊严的家园!”

这番话语,极具煽动性,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掸族学员。他们握紧了拳头,呼吸变得粗重,眼中充满了对军政府的仇恨和对未来的渴望。

陆小龙静静地听着,内心却波澜起伏。他理解了SNLA的政治目标和凝聚力来源,这远比他最初想象的“为钱为地盘打仗”要复杂和深刻得多。他能感受到身边坤赛等人情绪的变化,那种基于民族认同的共鸣和愤怒,是他这个“外人”无法完全体会的。

但同时,他也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微妙的不协调。召恩教官在激昂的讲述中,偶尔会流露出对其他少数民族(如克钦族、佤族)的些许轻视,强调掸族在金三角地区的“主体”和“正统”地位。而SNLA内部,似乎也存在着以掸族为核心、其他民族为辅助或附庸的潜在等级观念。

这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他是一个华人,一个“外来者”。他可以借助SNLA的力量复仇,可以学习他们的技能,甚至可以赢得他们的尊重,但在这种以民族诉求为核心的组织里,他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自己人”。他的根不在这里,他的仇恨和目标,与SNLA的宏大叙事既有交集,又存在本质的不同。

文化课的学习,如同一扇窗,让陆小龙窥见了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复杂的真相。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识字让他能够阅读简单的命令和地图,算术让他开始理解后勤和规划,而历史政治课则让他对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战友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依然沉默寡言,但在文化课的考核中,他的成绩稳步提升,甚至开始超越一些本地学员。吴山教官对他青睐有加,召恩教官也注意到了这个学习能力出众、眼神中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思的华人少年。

知识,如同一种无声的力量,悄然改变着陆小龙。它没有让他立刻变得更强壮或更敏捷,却让他的目光变得更加深远,思维变得更加缜密。他开始用刚刚学会的简单算术,默默计算每次实弹射击的弹药消耗;他用初步掌握的缅文和掸文词汇,尝试与不同民族的士兵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他结合历史课听到的内容,重新审视丹拓教官之前讲述的地区形势。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学习,正在一点点填补他认知上的空白,为他未来可能面临的更复杂局面,悄悄打下基础。在这所崇尚武力的军校里,文化课如同一股潜流,默默滋养着一颗即将破土而出的将帅之才的根基。陆小龙知道,他要学的还有很多,而每一点知识的积累,都可能在未来生死攸关的时刻,成为他克敌制胜的关键筹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