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犬与兔子”演练的成功,如同一剂强效的兴奋剂,让陆小龙在小组乃至同期学员中的地位悄然提升。那种通过精准判断和果断指挥带领团队在逆境中取胜的掌控感,远比单打独斗的胜利来得更加醇厚和深刻。他第一次真切地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哪怕这权力微小得仅仅局限于一个五人小队。
然而,军校的生活永远不会让你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停留太久。巴颂教官的呵斥、严苛到变态的训练科目、以及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很快将所有人重新拉回了现实。**依旧在承受极限的煎熬,但陆小龙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开始不可抑制地向另一个层面转移。
岩坎教官的点拨,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未平息。他开始有意识地观察那些之前被忽略的细节:教官们在闲聊时透露的只言片语;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学员偶尔谈论的家乡局势;甚至是被严格控制的收音机里,偶尔飘过的关于缅甸政府军动向、国际禁毒新闻的模糊字眼。
他意识到,这片遍布罂粟、硝烟和仇恨的土地,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杀戮和生存,只是最底层的游戏规则。在这之上,还笼罩着一张由更大势力、更深远历史和更冰冷利益交织而成的巨网。
真正的思想淬炼,来自军校系统化、且日益深入的政治教育课。
与枯燥的武器操作和累死人的体能训练不同,政治教育课通常在相对“舒适”的棚屋内进行,但空气中的压力却丝毫不减。授课的并非巴颂那样的铁血教官,而是一位名叫丹拓的军官。他年纪稍长,面容清癯,戴着眼镜,说话慢条斯理,但眼神锐利,仿佛能看穿人心。他负责给这些未来可能成为军官的苗子“洗脑”,或者说,“塑造思想”。
最初的课程,依旧是强化仇恨教育和阵营认同。丹拓会用平静却极具煽动性的语言,详细讲述缅甸军政府对掸族等少数民族的压迫,讲述中央政权如何掠夺资源、镇压自治诉求。他会展示一些模糊但触目惊心的照片:被焚毁的村庄、哭泣的妇孺、被处决的当地领袖。这些内容极大地煽动了学员们的民族情绪,也包括陆小龙内心对不公的憎恨。
“记住你们为什么拿起枪!” 丹拓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敲打在众人心上,“不是为了成为杀人机器,而是为了夺回我们被践踏的尊严,守护我们祖辈的土地!SNLA,不是土匪,是我们民族自卫的盾牌,是追求自由的拳头!”
这些话,与陆小龙对吴登的血海深仇产生了部分共鸣,让他对SNLA的认同感加深了一层。
但很快,课程内容开始升级,变得更加宏观和复杂。
丹拓开始在白板上勾勒简陋的地图,分析金三角乃至整个东南亚的势力格局。
“我们的敌人,不仅仅是仰光的军政府。” 丹拓用教鞭点指着地图,“看这里,还有这里!坤沙集团,打着‘掸邦独立’的旗号,实则是不折不扣的毒枭,为了金钱可以出卖一切!佤邦联合军,实力强大,但立场暧昧,与政府军时有勾结。克钦独立军,在北面活动,与我们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他一一剖析各大武装势力的历史渊源、主要领袖、实力范围和潜在意图。陆小龙听得屏息凝神,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了解到,原来这片混乱的土地上,竟盘踞着如此多股力量,彼此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远非简单的“好人坏人”可以区分。
“还有他们!” 丹拓的教鞭指向了地图的边界,“泰国、老挝,他们害怕我们的鸦片流入他们的国家,害怕战火波及他们的边境。他们会配合军政府封锁边境,甚至会主动越境清剿!但他们内部也有**的军官和政客,为了钱,有时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后,教鞭重重地点在了地图之外:“更要警惕远方的巨人——美国!他们打着‘禁毒’的旗号,却只想维护他们的全球霸权!他们的CIA(中央情报局)无孔不入,会资助我们的对手,会策反我们的部下,甚至可能直接派出特种部队!他们才是隐藏在最深处、最危险的敌人!”
这番话,在陆小龙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原本的世界观里,敌人只有直接杀害他父母的吴登势力,顶多再加上包庇吴登的缅甸军政府。而现在,丹拓却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一个由国际势力、地区矛盾、毒品贸易和地缘政治交织而成的、庞大而危险的棋局。SNLA,乃至他仇恨的焦点吴登,都只是这棋盘上大小不一的棋子。
课程结束后,陆小龙常常独自沉思。他回想起岩坎教官的话:“战争是一盘棋……要看清楚,什么东西值得挣,什么东西必须抢。”
一天傍晚,岩坎教官巡视时,看到陆小龙正对着训练场边一棵老树发呆,手里无意识地捏着一块石头。
“还在想丹拓课上说的?” 岩坎走到他身边,声音平静。
陆小龙回过神,点了点头:“教官,我在想…… 如果我们打倒了军政府,赶走了坤沙,甚至…… 解决了吴登,” 他提到仇人的名字时,声音依旧冰冷,“然后呢?美国…… 或者其他大国,会允许一个独立的掸邦存在吗?或者说,一个没有鸦片收入的掸邦,还能存在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