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赐金匾的荣耀犹在皇极殿的欢声笑语中回荡,云映雪却并未沉溺于这万丈荣光之中。她深知,“永乐女商首”这五个字,不仅是无上的殊荣,更是沉甸甸的责任。陛下亲口肯定了她的商业才能与爱国之心,天下商贾,尤其是无数女子,皆视她为楷模与希望。她不能辜负这份期望,更不能让这块金匾仅仅成为一个华丽的摆设。
税改虽在江南初战告捷,并已下旨推行全国,但商业环境的清明、商贾权益的保障、以及政商之间的良性沟通,绝非一纸政令或一场改革就能彻底解决。积弊已久,需有常设之机构,行长久之策。
于是,在获得皇帝默许与谢砚之的支持后,云映雪做出了一个再次震动帝京的决定——以“永乐女商首”之名,于京城最繁华的东市附近,选址开府,设立“商政议事堂”!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有赞其勇于任事、不负“商首”之名者;有疑其女子干政、逾矩妄为者;亦有冷眼旁观,等着看这新奇事物如何收场者。然而,无论外界如何议论,云府的改造与“商政议事堂”的筹备,依旧在一种高效而低调的氛围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这一日,恰是黄道吉日,“商政议事堂”正式挂牌开府。
府邸并未追求奢华,而是由一处前朝致仕官员留下的、颇为轩敞雅致的园林宅院改造而成。粉墙黛瓦,朱漆大门,门楣之上,高悬的并非云府牌匾,而是同样由皇帝亲笔题写、黑底金字的“商政议事堂”五个大字,庄重肃穆,彰显着其半官方的特殊地位。
大门敞开,受邀前来的宾客络绎不绝。这些人,并非往日云府往来常见的官员勋贵,而是来自天南地北、穿着各异、却皆在各自行当内颇有声望的守法大商贾,以及丝绸、茶叶、瓷器、药材、漕运等诸多行业的行会代表。他们之中,甚至还有几位在其他地方声名不显、却经营有方的女商人。这些人接到由“永乐女商首”云映雪具名的请柬时,无不感到意外与一种被认可的激动。
步入议事堂正厅,众人只觉眼前一亮。厅堂极为开阔,摒弃了传统官衙的威压感,也不同于寻常富贵人家的奢靡,布置得简洁、明亮、务实。地上铺着光洁的青石板,四周墙壁悬挂着巨大的帝国疆域图与主要商路水道图,其上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城镇与关隘。
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大厅正前方。
那里没有设置高高在上的主座,只有一个略高于地面的平台。平台之上,别无长物,只在一张紫檀木条案上,端放着一把算盘。
但这把算盘,非同寻常。
它并非云映雪日常所用的那把御赐金算盘,而是一把特制的、放大了数倍的巨型算盘!算盘框架以上等乌木制成,深沉内敛;算珠则选用色泽温润的白玉与墨玉相间,黑白分明,宛如阴阳。算盘静静地置于案上,却自有一股无形的威严散发开来,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在众人好奇的打量与低声议论中,云映雪现身了。她今日未着诰命服,只穿了一身素雅的月白色锦袍,长发简束,浑身上下并无多余饰物,唯有发间一枚简单的玉簪,衬得她愈发干练清爽,气质卓然。
她步履从容地走上平台,并未落座,而是站在那巨大的算盘之旁,目光沉静地扫过厅内济济一堂的商界精英。
“诸位东家、行首,今日应邀前来,映雪在此谢过。”她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蒙陛下信重,赐‘女商首’虚名,映雪愧领。常思此名号,非为映雪一人之荣,更当为天下守法诚信之商贾,谋一发声之处,争一公允之遇。”
她开门见山,点明了设立此议事堂的初衷。
“自古士农工商,商居其末。然国之税收,民之生计,何时能离得开这‘商’字?商道畅通,则货殖繁盛,国库充盈,百姓得益;商道壅塞,则百业凋敝,民生困顿,此乃显而易见之理。”她的话语,说到了许多商人的心坎里,不少人暗自点头。
“然,商亦有道。”云映雪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为商者,当以诚信为本,以义取利。若投机取巧,欺行霸市,盘剥小民,乃至勾结贪吏,偷漏国税,此等行径,与蛀虫何异?亦是我等守法商贾之耻!”
她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凛然。
“故此,我设这‘商政议事堂’,其意有三。”她伸出三根手指,“一,为天下商贾提供一个与朝廷沟通之渠道。各地商事律法执行中之弊病、税政征收中之不公、行路通关中之阻碍,皆可于此直言,由我汇总,直达天听,或与户部、工部等相关衙署协商解决。”
“二,共议商规,自律自强。邀请诸位行业翘楚,共同商议制定各行业公认之规范准则,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对于诚信守法、贡献突出者,议事堂可提请朝廷褒奖;对于害群之马,议事堂亦有权调查取证,呈报官府严惩,清理门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