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晨光被厚重的云层遮挡,朝堂之上,青铜灯树上的烛火摇曳,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将这场即将上演的对峙渲染得更加紧张。大殿中央,林悦身着华丽的皇后凤袍,头戴九凤衔珠冠,神色从容不迫,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智慧。她的对面,赵高手持一柄镶嵌着宝石的匕首,嘴角挂着阴险的笑容,仿佛已经胜券在握。
朝臣们分列两侧,有的面露忧色,有的则是一副看好戏的模样。胡亥端坐在龙椅之上,眼神迷离,似乎对即将发生的一切并不关心,又或是早已被赵高所操控,失去了自主判断的能力。
“陛下,臣有本奏。”赵高率先打破沉默,声音洪亮,回荡在大殿之中,“皇后林悦,私藏兵器,意图不轨,更勾结六国余孽,妄图复辟旧制,此乃大逆不道之罪,请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林悦心中冷笑,赵高果然不愧是老狐狸,一出手便是如此狠辣的诬陷。她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虽轻却清晰可闻:“赵大人,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手中那把匕首,便是所谓的‘证据’吗?”
赵高得意洋洋地举起匕首,让众人都能看清:“正是此物。此匕首乃皇后宫中密室所藏,上有六国文字,非秦制之物,岂非勾结六国之明证?”
林悦微微一笑,目光如炬,直视赵高:“赵大人,你可知道,这匕首上的刻字,并非秦制,而是出自现代工艺?”
此言一出,朝堂再次哗然。赵高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镇定:“皇后莫要胡言乱语,何为现代工艺?此等荒谬之词,岂能作为辩解之由?”
林悦轻轻摇头,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曾对古代兵器有所研究,加之穿越后对秦代工艺的了解,让她有了反击的资本:“赵大人,你可知秦代兵器,多以铭文铸于刃身,字体古朴,多为小篆,且工艺粗糙,远不及此匕首之精细。而这匕首上的刻字,字体流畅,笔画均匀,显然是经过精密雕刻,非秦代所能及。更不用说,这匕首的材质,乃是精钢所铸,秦代虽有铁器,但精钢之技,尚未成熟,何来如此锋利之器?”
朝臣们闻言,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赵高脸色铁青,显然没想到林悦会如此精通兵器之道,但他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攻击点:“皇后所言,不过是巧言令色,即便这匕首非秦制,也不能证明皇后无罪。勾结六国,乃是大罪,岂能因一把匕首便轻易洗脱?”
林悦早有准备,她从容不迫地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展开后,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地宫藏书的目录与简介:“赵大人,你可知,我为何要私藏这些书籍?非为勾结六国,实为护典籍,守文脉。陛下曾有旨意,命我整理地宫藏书,以防流失。这些书籍,乃是先秦智慧之结晶,若因焚书坑儒而毁于一旦,实乃天下之憾。我所作所为,皆是遵从陛下旨意,何来勾结六国之说?”
朝臣们闻言,纷纷投来惊讶与敬佩的目光。胡亥虽然昏庸,但也听出了林悦话中的深意,不禁微微皱眉,看向赵高,似乎在等待他的解释。
赵高心中暗叫不妙,他没想到林悦会如此巧妙地利用胡亥的旨意作为挡箭牌。但他岂肯轻易认输,眼珠一转,又生一计:“皇后所言,虽有理有据,但空口无凭,如何能让人信服?不如,你与我比试一场,文武皆可,若你胜出,我便承认你无罪;若我胜出,则皇后必须认罪,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再次哗然。林悦心中暗笑,赵高这是自掘坟墓,她虽然身为女子,但自幼练习武术,加之穿越后对古代武学的了解,自信在武艺上不会输给赵高。至于文试,她更是胸有成竹,毕竟,她来自现代,知识储备远非古人所能比拟。
“赵大人,既然你如此坚持,那我便应战。”林悦微微一笑,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不过,比试之前,我有一个条件。”
赵高一愣,随即冷笑:“皇后有何条件,尽管说来。”
“比试之时,必须公正无私,由陛下亲自监督,朝臣共同见证。此外,比试内容,需由陛下决定,以免有人说我偏袒。”林悦条理清晰,字字珠玑。
胡亥闻言,点了点头,似乎对林悦的提议颇为满意:“皇后所言极是,比试之事,朕自会亲自监督,确保公正。至于比试内容,就由朕来决定吧。”
赵高心中暗叫不妙,但事已至此,他只能硬着头皮应战:“臣遵旨。”
胡亥想了想,道:“文试,便以治国理政为题,各抒己见;武试,则比剑术,点到为止,不可伤人性命。如何?”
林悦与赵高均点头应允。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一场关乎林悦生死存亡的对决,即将拉开序幕。
文试开始,胡亥命人搬来桌椅,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林悦与赵高分别坐于两侧,开始撰写治国理政之策。朝臣们围在一旁,屏息凝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林悦提笔沉思片刻,心中已有腹稿。她深知,秦代虽强,但法家严刑峻法,终非长久之计。她决定从“仁政”入手,提出“以民为本,轻徭薄赋,重视教育,发展经济”的治国理念。她笔走龙蛇,字字珠玑,很快便完成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治国策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