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在陈胜、吴广起义的烽火中摇摇欲坠。咸阳宫内,人心惶惶,往昔的繁华与威严在这动荡的时局下如风中残烛。林悦身处这乱世旋涡中心的宫廷,虽身为皇后,却也深感无力与疲惫。
陈吴起义的消息如惊雷般在宫中炸开,朝堂之上,大臣们争吵不休,各执一词。有的主张立刻派重兵镇压,以儆效尤;有的则担忧各地响应,大秦兵力分散,恐难以应对。嬴政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如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疲惫与决绝。他一生征战,统一六国,何曾料到,自己亲手建立的大秦帝国,会在短短时间内面临如此巨大的危机。
林悦站在嬴政身旁,看着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男人,心中五味杂陈。她深知,嬴政虽然手段强硬,但他的内心深处,也有着对帝国未来的担忧。在这动荡的局势下,林悦试图用自己的温柔与智慧,给予嬴政一丝慰藉。
“陛下,如今局势动荡,百姓苦不堪言,或许我们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林悦轻声说道,她的声音柔和却坚定。
嬴政微微侧头,看着林悦,眼中闪过一丝疑惑:“皇后有何高见?”
林悦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大秦统一六国后,虽统一了度量衡、文字等,但百姓们刚刚经历战乱,生活困苦。如今又大兴土木,征发徭役,百姓们不堪重负,这才有了陈吴之乱。陛下不妨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如此一来,民心自会归附,起义之事也或可平息。”
嬴政听后,沉默良久。他一生追求的是大秦帝国的长治久安,统一六国只是第一步,他希望大秦能够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林悦的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心中那片迷茫的角落。
“皇后所言有理,但如今起义已成燎原之势,若此时减轻赋税徭役,恐难以迅速平息叛乱。”嬴政皱着眉头说道。
林悦微微一笑,说道:“陛下,减轻赋税徭役并非一蹴而就之事,但可先在一些受灾严重、起义频发的地区试行。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宣扬陛下的仁政,让百姓们知道陛下心系天下苍生。如此一来,既能安抚民心,又能削弱起义军的力量。”
嬴政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皇后果然聪慧过人,就依皇后所言。”
然而,朝堂之上,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林悦的主张。以李斯为首的一些大臣,认为此时应该以武力镇压为主,林悦的主张过于软弱,会助长起义军的气焰。
“陛下,皇后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起义军势力庞大,若不迅速派兵镇压,恐危及大秦根基。减轻赋税徭役之事,可待叛乱平息后再行商议。”李斯跪在地上,言辞恳切地说道。
嬴政看着李斯,又看了看林悦,心中陷入了两难。他深知李斯是大秦的栋梁之才,为大秦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林悦,则是他心中的挚爱,她的智慧与善良也让他深深折服。
“陛下,李斯大人所言也有道理,但如今大秦兵力有限,若四处征战,恐难以取胜。我们不妨采用恩威并施之策,一边派兵镇压那些顽固不化的起义军,一边在受灾地区实行仁政,安抚民心。如此一来,方可化解这场危机。”林悦说道。
嬴政听后,思索片刻,最终点了点头:“皇后所言极是,就依皇后之计行事。”
于是,嬴政下令,一方面派遣蒙恬率领大军前往起义军势力较大的地区进行镇压;另一方面,在受灾严重的地区减轻赋税徭役,发放粮食,救济百姓。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宣扬皇上的仁政,让百姓们知道大秦并未忘记他们。
然而,起义军的势力远比想象中要强大。蒙恬虽然勇猛善战,但面对如潮水般的起义军,也渐渐有些力不从心。而各地响应起义的人越来越多,大秦帝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林悦看着日益混乱的局势,心中焦急万分。她深知,仅靠现有的措施,难以在短时间内平息叛乱。她决定亲自前往受灾地区,了解百姓的真实情况,为平息叛乱寻找更好的办法。
嬴政得知林悦的想法后,坚决反对:“皇后,如今外面局势动荡,危险重重,你身为皇后,不可轻易涉险。”
林悦紧紧握住嬴政的手,说道:“陛下,我身为皇后,理应与陛下同甘共苦,与大秦子民共渡难关。只有了解百姓的真实需求,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请陛下放心,我一定会小心行事。”
嬴政看着林悦坚定的眼神,最终还是妥协了。他派了一队精锐的侍卫保护林悦,并叮嘱她一定要平安归来。
林悦带着侍卫们离开了咸阳宫,踏上了前往受灾地区的征程。一路上,她看到了百姓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悲惨景象,心中无比痛心。她深入到百姓中间,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分发粮食和衣物。百姓们看到皇后亲自前来救济他们,纷纷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与百姓的交谈中,林悦发现,百姓们之所以起义,并非是因为不忠于大秦,而是因为生活实在太过困苦,无法生存下去。他们渴望和平,渴望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