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外,浓烟滚滚,如同一头张牙舞爪的恶魔,肆意吞噬着天空的湛蓝。焚书的火焰熊熊燃烧,映红了半边天际,那跳跃的火舌仿佛是历史的怒火,要将这世间的一切知识与智慧化为灰烬。
胡亥身着华丽的龙袍,站在高台之上,眼神冷漠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的身旁,赵高阴鸷的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仿佛这场焚书盛宴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胜利狂欢。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场改变命运的对话即将拉开帷幕。
在焚书的现场,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到胡亥面前,扑通一声跪下,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在焚毁的书籍中,发现了一本特别的《秦纪》。”胡亥眉头一皱,不耐烦地问道:“有何特别之处?不过是一本旧书罢了。”小太监战战兢兢地抬起头,说道:“陛下,这《秦纪》上有许多批注,其中有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小的从未见过如此言论。”
胡亥心中一动,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似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直击他的内心。他想起自己继位以来,虽然贵为天子,却总感觉这天下并不安稳。那些百姓看他的眼神,有时充满了敬畏,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冷漠。他挥了挥手,说道:“把那本《秦纪》拿来,朕要亲自看看。”
不一会儿,那本带着焦痕的《秦纪》被呈到了胡亥面前。他缓缓翻开书页,目光落在那些批注上。字迹娟秀而有力,每一句话都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那扇从未开启过的智慧之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些话语如同一道道闪电,划破了他心中那片黑暗的天空。
胡亥的手微微颤抖起来,他的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复杂情绪。有震惊,有疑惑,更有一种深深的悔悟。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秦始皇,那个雄才大略的帝王,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那是何等的辉煌。可如今,自己却在这焚书的火焰中,将这来之不易的文明一点点摧毁。他仿佛看到了那些被焚毁的书籍中,蕴含着无数先人的智慧和心血,而自己却成了这历史的罪人。
“传林悦来见朕。”胡亥突然抬起头,大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一丝期待,仿佛林悦就是那能拯救他于水火之中的救星。
林悦正在宫中为稚子院的孩子们准备新的教材。自从她来到这个时代,就一直致力于推广教育,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在知识的熏陶下茁壮成长。然而,最近焚书坑儒的消息传来,让她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她知道,这场文化的浩劫将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而她所努力建立的教育体系,也可能在这场风暴中毁于一旦。
当听到胡亥召见她的消息时,林悦的心中一紧。她不知道胡亥此时召见她所为何事,但她隐隐感觉到,这可能与焚书坑儒有关。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跟着传旨的小太监朝着胡亥的寝宫走去。
走进寝宫,林悦看到胡亥坐在龙椅上,神情有些憔悴。他的面前放着那本带有批注的《秦纪》,书页在微风中轻轻翻动。林悦心中一动,她大概猜到了胡亥召见她的原因。
“林悦,你可知罪?”胡亥突然抬起头,目光如炬地看着林悦。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但却没有了往日的那种盛气凌人。
林悦微微一愣,但她很快镇定下来。她抬起头,直视着胡亥的眼睛,说道:“陛下,林悦不知何罪之有。若是因为这本《秦纪》上的批注,那林悦只能说,这些话皆是先人之智,是为了让陛下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
胡亥冷笑一声,说道:“治理国家?朕如今焚书坑儒,天下人皆道朕是暴君,你还敢说这些话来教朕?”
林悦深吸一口气,她知道,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她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说服胡亥,否则,这大秦帝国的文化将彻底毁灭。她缓缓说道:“陛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天下百姓,就如同那水,而陛下您,就如同那舟。若陛下能够善待百姓,以民为本,那么这水自然会承载着陛下这艘大船,驶向繁荣昌盛的彼岸。反之,若陛下暴虐无道,不顾百姓死活,那么这水也会将陛下这艘大船掀翻。”
胡亥的身体微微一震,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动摇。林悦的话,如同一把重锤,敲击在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他想起自己继位以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听从赵高的建议,大肆诛杀兄弟姐妹和大臣,搞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他又想起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使得百姓们苦不堪言。这些行为,难道不就是将百姓这潭水搅得浑浊不堪,最终将自己这艘大船置于危险之中吗?
“朕……朕本不想做暴君。”胡亥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起来,他的眼中闪烁着泪花。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冷酷无情的帝王,而是一个充满了悔悟和无奈的少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