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涣一个激灵:“有人顺水路而入?”
“不错。”
“将军走后,有两拨人马顺着沂河上来。”
“一拨人有数百,是贼寇打扮,当中有泰山人。”
“说是叛了孙氏,来回投泰山,我们便接纳了。”
“紧跟在后,便是韩当率领的孙氏水军,以剿灭贼寇、为孙策报仇为理由夺城。”
“我们正抗拒时,那些贼寇突然斩开城关,原是蒋钦带人冒充;韩当孙贲趁势而入,将我们赶了出去!”
来人将事情前后说明。
“误中调虎离山,失了泰山门户,我之罪也!”
史涣拔剑,就要自刎,被司马苦苦拦住:“孙氏预谋许久,人多势众,夏侯将军未来支援,仅靠我们一座孤城也难守,错岂在将军一人?”
“事至于此,当速退去,免得为程普等人所害!”
你泰山郡反正贼多,都能跑到我家地盘去杀人。
要是冒出一群“泰山贼”,杀了你们自己人,是不是也——合情合理?
史涣清醒过来,果断下令:“先撤!”
盖县是保不住了,赶紧把消息传到奉高去才是正事!
看着史涣匆匆离去的身影,程普得意的笑出了声,大手一挥:“前进!”
后方的孙辅也得到了消息,带着人马往这边杀了过来。
大军疯狂进发,趁夏侯惇反应过来之前,他们就得在这站稳了。
等夏侯惇注意上,这边已经压了几万人马,不是说赶就能赶走的。
泰山门户,便已经失去了作用。
奉高。
满宠在落夜时分,突然得到了一则从孙权那边传来的消息:东海、琅琊一带,徐琨不顾孙权反对,调动人马。人马看似往北,似乎中途转道。
“中途转道……莫非是冲着我们来的!?”
满宠急忙找到夏侯充,道:“事不可不防,少将军速领一万军赶往盖县,倘若徐琨大军真来了,守而不可战。”
“好。”
同郡之内兵马急调,只点人不带粮草,还是比较快的。
次日下午,人马便陆陆续续出发。
还没走多少人,消息已经传来:“盖县失守,史涣撤回!”
“晚了!”
满宠悲叹,道:“周瑜走齐,是声东击西;公来纵火,是调虎离山。”
“一时轻敌,以至中计啊!”
“现在该怎么办?”盖县已失,夏侯惇再赶过去毫无意义。
“速请元让将军回来,周瑜的目标不在泰山,是兖州老巢!”
齐国。
夏侯惇抵达之后,直接把人马安排在周瑜侧面:看你能怎样。
周瑜真敢攻城,他马上就能来个侧击,让周瑜大军瞬间崩溃。
随后,他便入城,去寻曹昂。
“元让叔!”
曹操麾下将领,论职位最高,自然是诸夏侯曹。
而这当中,又属夏侯惇地位最高。
曹昂对他,也很是客气。
“大公子!”夏侯惇抱拳,道:“听说周瑜来袭,特意赶来,以防意外。”
曹昂一脸喜色的点头,道:“先前我也有通知叔父之意,见周瑜不敢异动,故暂且搁下此事。”
曹昂告诉夏侯惇,曹操已经回信,告知曹昂防守便是。
周瑜大概率不敢现在动手,即便动手,也可凭城而守,无需担忧。
果然如曹操所言,拖了一日又一日,周瑜愣是没敢下手。
“这小子拿自己当他老哥了,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夏侯惇不屑一笑,道:“大公子无需担心,如今我添兵在他南面,我估计周瑜过不了几日便要开溜了。”
曹昂连连点头,让人设宴,给夏侯惇接风洗尘。
酒宴上,双方相谈甚欢。
几句之后,夏侯惇又扯到周瑜身上。
“这小子油头粉面,一副书生模样,全靠兄长名声撑着,毫无用处。”
“往日孙伯符的威名,都是自己打出来的,这小子也就跟着沾沾光罢了。”
“终究是个世家公子,不堪大用,与他兄长,云泥之别。”
夏侯惇对自己人非常厚道、义气,但他也有个缺点:对敌人很不屑,行军比较莽。
“你看他气势汹汹而来,驻在这多日,未敢有半点动作。”
“到头来,还不是折了自家面子?”
夏侯惇大笑,举起杯:“来,喝酒!”
董昭浅尝一口,轻笑道:“双方依旧有盟约在身,齐国之地,是周氏和孙氏都未曾涉足的,周瑜要动手,也缺乏借口。”
“兵不厌诈,还需要借口么?”曹昂诚恳求问。
“兵不厌诈,和偷袭盟友,区别甚大!”董昭面色颇严肃,道:“曹家和孙氏尚有昔日之盟,主公领兵伐袁,是击两家共同之敌。
齐国是跟孙氏不相干之地,他们毫无借口,背刺盟友,必会为天下人所不齿,为万世耻笑的!”
很多人会看轻发动战争的借口和理由,其实这个非常重要。
一个合理的借口,可以将你的战争定为正义的。
一个蹩脚的借口,例如找人一类,那只会让你的意图变得更加恶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