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 > 第17章 野望:进军芯片,“玄武-0.1”设计启动

NeuroInput v1.5 算法的成功,带来了体验的显着提升,但也让林烨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硬件平台的局限性。

晚上,当电子城归于沉寂,林烨没有休息。他拆开一个指环,目光扫过里面那块虽然经过优化挑选、但本质上仍是通用货色的cc2541蓝牙芯片,以及周围那些密密麻麻的电阻、电容、运放……

这些分散的元件,就像一群各自为政的散兵游勇,虽然被他用精妙的算法勉强整合在一起,完成了任务,但效率低下,功耗难以做到极致,占用的空间也无法进一步缩小。

更重要的是——安全屋效应。

他现在的技术壁垒,几乎全部建立在软件算法和那一点点加密协议上。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华丽宫殿,核心宝藏(算法)虽然藏在深处,但宫殿本身(硬件)却是由随处可见的标准砖块(通用芯片)搭建的。

李老六之流或许只能在外面挠墙。但如果有一天,曜日集团那样的巨头看上这项技术,他们完全可以轻易地“拆掉”这座宫殿(逆向硬件),虽然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复制宝藏(核心算法),但足以用他们强大的工程和供应链能力,造出一座结构类似、甚至更坚固的宫殿(硬件仿制),然后投入重兵围攻你的宝藏。

到那时,他这点先发优势,将荡然无存。

真正的技术壁垒,必须是软硬件结合的,必须是从土壤到宫殿的彻底掌控!

一个疯狂而大胆的想法,如同破晓的晨光,穿透重重迷雾,照进林烨的脑海——

为什么不能自己设计一颗芯片?

一颗专为“神经交互”而生的芯片!将蓝牙射频、微处理器、生物电信号采集前端、甚至一部分最底层的算法逻辑,全部集成到一颗小小的硅片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极致功耗:高度集成消除了大量外部元件和连接带来的功耗损失,可以进行系统级的低功耗优化。

极致成本:一颗专用芯片的成本,远低于购买一堆散件 pcb板的成本。

极致性能:硬件级别的算法加速,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极致体积:芯片面积可能比现在所有元件加起来还小,为未来设备微型化奠定基础。

终极壁垒:芯片是物理实体,其设计图纸和制造工艺是最高级别的商业机密。仿制者再也无法通过拆解来复制硬件!这将构筑起一道他们短期内绝对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个想法让林烨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血液奔涌。这,才是通往未来的正确道路!

说干就干!

林烨的意识毫不犹豫地再次闯入【超维记忆库】最深处那片他之前从未轻易涉足的领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设计】。

刹那间,庞杂浩瀚到极致的信息洪流几乎将他的意识冲垮! 【数字电路设计】、【模拟电路设计】、【硬件描述语言】、【半导体物理】、【cmoS工艺】、【逻辑综合】、【静态时序分析】、【布局布线】…… 每一个子领域都深如渊海!

“呃啊——!”林烨发出一声压抑的痛苦呻吟,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比任何一次都要严重。太阳穴的血管突突狂跳,仿佛下一秒就要炸开!设计芯片的复杂度,远超编写软件算法!

但他死死咬着牙,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和重生后锤炼出的精神韧性,硬生生在这信息的风暴中稳住心神,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着那些最基础、最核心的芯片设计知识。

他明白,以他一人之力,不可能设计出手机处理器那样复杂的芯片。他的目标必须非常明确且收敛:一款高度集成的Soc(系统级芯片) for 超低功耗生物电信号采集与处理。

他给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起了个内部代号——“玄武-0.1”。玄武,取意北方神兽,主防御,寓意这将是他技术壁垒的坚实根基。0.1,则代表这是最初级、最原始的验证版本。

他的设计目标清晰:

集成一个低功耗蓝牙5.0射频收发模块。

集成一个ARm cortex-m0级别的超低功耗微处理器内核,负责系统控制和协议栈。

集成一个高精度、低噪声的生物电信号模拟前端,包含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模数转换器、以及基本的滤波功能。

集成一个专用的硬件加速器,用于执行NeuroInput算法中最耗时、最底层的运算(如FFt、特定矩阵运算),大幅提升效率,降低主处理器负载和整体功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专业的芯片设计需要昂贵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如cadence、Synopsys,这根本不是他现在能负担起的。

他没有气馁,转而搜寻【超维记忆库】中关于开源EdA工具的信息。最终,他将目光锁定在了一款虽然功能相对基础,但足以支撑他完成初步设计的开源工具链上——基于iverilog、gtkwave、Yosys、openStA以及Graywolf等工具搭建的流程。

软件环境搭建、库文件准备、语法学习……又是一番痛苦的摸索。

然后,他打开了代码编辑器。这一次,他敲下的不再是c 或python,而是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

他开始用代码“搭建”数字电路,定义逻辑门、寄存器、状态机……“绘制”模拟电路,设计放大器的增益、带宽,Adc的分辨率、采样率……

这是一个与编写软件截然不同的世界。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考虑时序、面积、功耗。每一次修改都需要进行漫长的仿真来验证。

屏幕上不再是流动的算法,而是冰冷的电路结构图和时序波形。

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设计过程本身就是对智力、耐心和精神的极致考验。一个微小的时序错误,就可能导致整个功能失败。模拟电路部分更是微妙,噪声、干扰、匹配,任何一点考虑不周都会前功尽弃。

林烨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其中,进展缓慢如蜗牛。周伟完全帮不上忙,只能负责打理日常的琐事和少量的指环组装工作,担忧地看着林烨一天天变得更加消瘦和沉默,只有那双眼睛,因为专注于另一个微观世界而显得格外明亮。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即使他克服万难,完成了“玄武-0.1”的全部设计,还有一个巨大的、现实的鸿沟横亘在眼前——流片。

所谓流片,就是将设计好的电路图交给半导体代工厂,对方利用光刻等复杂工艺,在硅晶圆上制造出实际的芯片。

这需要支付高昂的NRE(一次性工程费用),包括光罩费、技术授权费、测试费用等。即使是采用最便宜的工艺、最小的面积,通过mpw(多项目晶圆)方式与其他小设计共享晶圆来降低成本,一次流片的费用也可能高达数十万人民币!

而这笔巨资投入下去,换来的可能不是成功的芯片,而是一堆昂贵的硅垃圾。如果设计中有未被发现的错误,或者制造过程中出现偏差,芯片可能根本无法工作,或者性能不达标。数十万学费瞬间打了水漂。

这个风险,太大了。大到他那刚刚赚到的三十万,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和脆弱。

冷静思考后,林烨做出了一个务实的决定:分步走。

第一期目标,不追求大而全。他要在“玄武-0.1”的完整架构中,剥离出最核心、最关键、也最可能出问题的模拟前端部分,设计一个极简化的、只包含最基本生物电信号采集和Adc转换功能的验证芯片。

先把这个小芯片流片出来,验证他的模拟设计能力,验证与代工厂工艺的兼容性。如果成功了,不仅能积累宝贵的经验,更能为后续完整芯片的设计树立信心。即使失败了,损失也能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目标确定,林烨深吸一口气,目光更加专注。

他的目光,已经穿透了柜台的方寸之地,投向了遥远沿海那些轰鸣着精密设备的半导体工厂。

一条无比艰难、无比烧钱,但也通往真正王者的道路,在他脚下缓缓展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