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 > 第168章 强制宕机与海滩上的顿悟

临深市的初夏,空气中已经开始弥漫起一丝潮湿的闷热。星火科技产业园内,冷气开得很足,但一种无形的、由连续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焦灼感,却难以被完全驱散。这种气场的中心,往往围绕着cEo办公室。

陈薇拿着一份财务报表,再次走进林烨的办公室时,不禁微微蹙起了眉头。林烨正站在那面巨大的白板前,上面画满了关于“星火oS”内核调度与NpU协同优化的复杂架构图。他眼神专注,甚至带着一种偏执的锐利,但眼底那抹不易察觉的疲惫和血丝,却没有逃过陈薇的眼睛。旁边的办公桌上,咖啡杯已经空了,旁边放着半份显然没动几口的沙拉。

“林总,上个月的现金流和研发投入占比数据出来了,情况比预期好,尤其是‘星火指环’的利润率…”陈薇试图用好消息开头。

林烨头也没回,只是摆了摆手,示意她放在桌上,目光依旧死死盯着白板上的某条线程通信路径:“嗯,好的。先放那儿吧。陈薇,你来得正好,我觉得这里有个问题,如果中断响应的优先级设置不当,在高负载情况下可能会…”

陈薇没有接他的话茬,而是走过去,轻轻将文件夹放在桌上,语气平静却坚定地打断了他:“林烨,你需要休息。”

林烨愣了一下,似乎才从技术思辨中抽离出来,转过头,有些茫然地看着她:“休息?现在?‘玄武2.0’刚回片,‘星火oS’框架才搭起来,‘燎原’项目等着芯片下锅,吴坤那边供应链谈判焦头烂额,李晶那边还等着数据…我哪有时间休息?”

他的语速很快,像是一台超频运行的cpU,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陈薇没有退缩,她指着那份根本没动的沙拉:“这就是你的午餐?我听说你昨晚又在办公室待到凌晨三点?林烨,你不是铁打的。再这样下去,芯片没烧,你先烧了。”

她走到窗边,拉开百叶窗,让下午有些刺眼的阳光照进来:“你看看外面,公司还在正常运转,没有你24小时盯着,天塌不下来。周伟、王皓、李晶、吴坤、秦风…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你需要相信你的团队,而不是把自己逼成一个所有线程都处于100%负载的中央处理器。”

她转过身,目光直视着林烨,语气放缓,却更加有力:“透支健康换来的效率是虚假的,而且是不可持续的。你现在需要的不是盯着那条线程优先级,而是一次彻底的‘强制宕机’。清空缓存,刷新状态,才能做出更清醒、更长远决策。”

林烨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无从驳起。他下意识地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不得不承认,最近确实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思考问题时偶尔会有短暂的凝滞感,那是身体发出的警告。

“我…”他叹了口气,“我只是觉得太多事情…”

“事情永远做不完。”陈薇接过话,“但一个精力充沛、头脑清晰的领导者,比一个疲惫不堪、焦虑暴躁的领导者,效率要高出十倍不止。这是投资,不是浪费。就这个周末,两天,把手机关掉,离开公司,离开电脑,去做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这是命令,战略顾问的命令。”她难得地用了一种半开玩笑的强硬语气。

林烨看着陈薇眼中不容置疑的关切和坚决,最终败下阵来。他苦笑一下:“好吧好吧…听你的。就两天。”

周六清晨,林烨真的关掉了工作手机,只带着一部只有家人和极少数朋友知道号码的私人手机,开着一辆普通的SUV,独自离开了市区。他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沿着海岸线漫无目的地开。

车窗摇下,带着咸味的海风涌入车厢,吹拂着他的头发,也似乎吹散了一些积压在胸口的浊气。耳边不再是键盘敲击声和会议讨论声,而是引擎的轰鸣和海浪的呜咽。

开了许久,他在一处非旅游热点的野海滩边停下。这里只有零星几个当地渔民和露营者,显得空旷而宁静。

他脱掉鞋袜,踩在微凉而细腻的沙滩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海浪一层层涌上来,淹没他的脚踝,又退下去,带走了脚下的沙粒,带来一种奇特的漂浮感。他什么也没想,只是专注地看着辽阔的海平面,听着单调却能抚慰人心的潮汐声。

走了很久,直到感到些许疲惫,他才找了一处干燥的沙地坐下,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一本书——不是任何与计算机、科技、管理相关的书籍,而是一本厚厚的《全球通史》。这是他大学时代就买来却一直没时间读完的书。

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海风轻柔地吹着。他翻开书页,让自己沉浸到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当中,从两河流域的早期农业革命,到罗马帝国的兴衰,再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那些遥远的、看似与芯片和算法毫无关联的历史,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吸引了他的全部注意力。

他的大脑,这台长期超负荷运行、被“NpU”、“架构”、“功耗”、“供应链”这些关键词塞满的“生物计算机”,终于被迫切换到了完全不同的模式。负责逻辑运算的区域得到了休息,而那些负责想象力、宏观视角和模糊关联的区域开始活跃起来。

他就这样坐着,看了很久的书,偶尔抬起头看看海天一色的风景,或者观察一下远处掠过的海鸟。中午,他吃了点自己带来的简单三明治和水果。下午,甚至靠在背包上小睡了一会儿。没有电话,没有邮件,没有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

当夕阳开始将海面染成金红色时,林烨合上书,感觉自己的精神状态前所未有的松弛和清明。那种紧绷的、仿佛随时要断裂的焦虑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而充盈的力量。

他站起身,再次沿着海滩漫步。而就在这时,一些奇妙的“连接”开始在他放松的大脑里自动形成。

他想到书中描述的古代航海家,他们没有精确的GpS,却依靠星辰、季风、海流甚至鸟类的飞行路线来导航——一种基于多源模糊信息的、容错率极高的复杂决策系统。

这让他突然联想到了李晶正在攻关的“无感交互”模型。当前的模型过于追求精确的脑电特征识别,是否也可以引入一种类似的“多源信息融合”和“模糊决策”机制?不仅仅是脑电,再结合微小的肌电信号、甚至设备内置的传感器数据(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综合判断用户意图?就像古代航海家综合各种信息一样,这样或许能降低对单一脑电信号精度的苛刻要求,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自然度?

这个想法让他眼前一亮。

他又想到罗马帝国庞大的后勤补给系统,如何通过道路网、驿站和中继点,将物资从帝国的一端高效运送到另一端。

这似乎…有点像“星火oS”内部需要优化的数据流和任务调度问题?是否可以借鉴那种分层、中转、缓冲的思路,来优化NpU与cpU\/GpU之间的数据通信瓶颈?避免所有数据都挤向一个“首都”?

一个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历史片段,竟然与他面临的技术难题产生了某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这些灵感并非来自苦思冥想,而是在他大脑彻底放松后,自发涌现的“顿悟”。

他并没有立刻得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他获得了一种更宝贵的东西——跳出问题看问题的新视角,以及解决问题的全新思路框架。

周日,他继续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甚至在路边看到一个老渔民在修补渔网,那复杂而有序的编织手法,也让他对神经网络的结构有了点模糊的新想法。

周末傍晚,林烨驱车返回市区。当他再次踏入星火科技产业园时,守夜的保安惊讶地发现,林总虽然皮肤被海风吹得有点黑,但眼神却格外明亮有神,步伐也显得轻快而坚定。

周一早上,当林烨重新打开工作手机,涌入无数条工作消息时,他并没有感到往日的窒息感。他先召开了一个简短的核心层例会,听取了周末的工作汇报,然后做出了几条清晰而果断的指令。

最后,他看向李晶和周伟:“关于‘无感交互’模型和oS内核调度,我这个周末想了点不一样的东西,或许我们可以试试‘多源信息融合’和‘分层中转缓冲’的思路…一会儿我们详细讨论一下。”

李晶和周伟都有些惊讶,他们知道林总周末是强制休息去了,怎么反而有了新思路?

陈薇坐在一旁,看着林烨恢复神采、甚至更具洞察力的样子,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