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 > 第11章 迭代:迈向“神经输入法1.0”

吴坤那百分之七十的利润分成,化作一沓厚厚的现金,沉重而灼热地躺在林烨的抽屉里。这不再是仅仅为了生存的资金,而是承载着期望和未来的种子基金。

林烨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列出了一份详细的采购清单。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是华光电子城里那些拆机件或便宜货,而是性能参数更高、可靠性更好的全新元件。

“小伟,你去‘讯捷电子’,订十片tI的cc2541蓝牙芯片,要qFN封装的,注意要4.0低功耗版本。” “还有,去‘精量传感’,问问有没有进口的Ad8232集成式EcG(心电图)前端芯片,或者性能类似的微功率生物电传感器模块,精度要高,噪声要低!” “最后,联系一下做电池的‘力神档口’,定制一批3.7V、100mAh的软包锂电池,尺寸要符合我画的这个图,一定要带保护板!”

林烨将清单和图纸交给周伟,语气严肃地叮嘱。这些元件价格不菲,几乎要花掉吴坤投入资金的一多半,但他认为这投资完全必要。

周伟看着清单上那些以往只会在电子杂志上看到的高端型号,手心有些冒汗,郑重地点头:“放心吧,烨哥!我保证一家家比对着买回来!”

当周伟将采购回来的元件一一摆在柜台上时,连林烨都微微动容。崭新的芯片在灯光下泛着冷峻的光泽,精密的传感器模块结构紧凑,定制的小锂电池体积小巧却能量充沛。

这才是能做出像样产品的基础!

没有片刻休息,新的战斗立刻打响。林烨和周伟的工作台被新的电路图、数据手册和调试仪器彻底淹没。

烙铁的热风再次吹起,但这一次,焊接的对象不再是那些粗糙的拆机件,而是需要极高技巧的qFN封装芯片。林烨全神贯注,手腕稳定得像手术台上的医生,热风枪的温度和风速被精确控制,小心翼翼地让锡球完美融化定位。

周伟则负责按照新的pcb布局图(林烨熬夜画的),焊接外围的电阻电容和连接器,他的焊接技术在实践中飞速提升。

硬件组装只是第一步。更艰巨的任务是驱动和调试。

新的芯片意味着全新的驱动代码和寄存器配置。新的传感器需要更复杂的校准算法。新的电池需要精确的电量管理。

林烨的意识再次沉入【超维记忆库】,搜寻着与这些新元件相关的驱动编写、低功耗电源管理、传感器数据校准等知识。太阳穴的刺痛已成为常态,他甚至开始有些习惯这种伴随着知识涌来的副作用。

示波器、逻辑分析仪、万用表……各种仪器的探头连接在新指环的测试点上。屏幕上闪烁着复杂的波形和数据。

“小伟,记录一下,cc2541在深度睡眠模式下的电流,12微安。” “传感器基线漂移有点大,加载三号校准算法试试。” “蓝牙连接间隔再调整一下,寻找功耗和响应速度的最佳平衡点。”

狭小的柜台里,两人如同精密仪器上的两个齿轮,高速而有序地运转着。失败、调试、再失败、再调试……循环往复。废弃的电路板和新烧毁的芯片渐渐堆满了角落,那是试错的代价。

硬件平台的升级,为软件的优化提供了空间。

林烨并没有好高骛远地去开发什么惊天动地的新功能,他的目标非常明确:稳定、稳定、还是稳定。

他针对第一代产品在人多嘈杂环境下容易受到干扰、误识别率高的问题,集中精力优化算法。

“坤哥那边反馈,有时候人多手杂,电环境复杂,指环就容易抽风。”林烨对周伟解释着优化方向,“所以我们这次的重点,是增强抗干扰能力。”

他重新设计了信号滤波链,加入了自适应滤波算法,能够根据环境噪声动态调整滤波参数,更有效地剔除肌电信号以外的干扰。

他对那个轻量级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微调,增加了更多在噪声环境下采集的训练数据特征(得益于超维记忆库里的相关数据),提升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分类 robustness(鲁棒性)。

同时,他也意识到,“神经交互”、“脑波控制”这些名词对普通用户来说太过科幻甚至有些吓人,不利于推广。

“我们得让它听起来更接地气,更像一个实用的工具。”林烨思考着,在代码注释中写下了新的固件名称——NeuroInput v1.0(神经输入法1.0)。

他将这个名称编译进了系统信息中。与之配套的,他重新编写了手机端的演示程序。

新的演示程序界面更加简洁友好,去掉了那些花哨的星空背景,采用了更清爽的蓝白配色。程序启动后,首先是一个简单的图文并茂的教学引导:“请戴上指环,放松手指,集中意念想着你要输入的内容……”

引导之后,不再是简单的输入框,而是提供了几个有趣的应用场景:一个模拟聊天界面,一个便签本,还有一个简单的“意念力游戏”(通过集中注意力控制一个小球跳跃)。

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感,让技术不再显得那么高高在上和难以触碰。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当林烨将最后一段优化后的代码烧录进新版指环,并将新的演示程序安装到测试手机上时,他和周伟都屏住了呼吸。

连接,配对,校准。

林烨戴上指环。周伟启动了秒表,记录续航时间。

这一次,指环的连接异常迅速稳定。屏幕上的光标响应流畅,几乎感觉不到明显的延迟。林烨尝试在模拟聊天界面中输入,文字流畅地涌现,错误率显着下降。即使周伟故意在旁边开关其他电器制造干扰,指环的工作状态依然稳定。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秒表上的数字跳动了整整十二个小时。指环的指示灯才从绿色变为红色,提示电量不足。

新一代指环原型,成功了!

续航:12小时(日常使用足以支撑一天)。 识别率:约90%(在典型环境下)。 延迟:<300毫秒(体验已接近可用)。

虽然它依然需要改进,离林烨脑海中那种无缝流畅的脑机交互还相差甚远,但与前一代那个续航血崩、时灵时不灵的“玩具”相比,已然是脱胎换骨般的提升!

“成功了!烨哥!我们做到了!”周伟看着测试数据,激动地差点跳起来,眼眶甚至有些湿润。这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林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抚摸着那个外观依旧简陋,但内在已然不同的指环,仿佛抚摸着自己孩子的头。

NeuroInput v1.0。

这不仅仅是一个固件版本号,更是他向这个世界,正式迈出的第一步。

“嗯。”他点点头,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准备好。坤哥那边,恐怕又要等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