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66章 排盐淋碱方案初定

穿越1858年的澳洲 第66章 排盐淋碱方案初定

作者:炸天帮炸子鸡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20:07:21

天刚蒙蒙亮,五亩示范田的地界就被白石灰画了出来。季方站在田埂上,手里拿着根长绳,绳上每隔三尺系着个红布条。“先按红布条的位置挖沟,”他对围过来的华工说,“主沟沿着地块长边挖,宽两尺,深五尺;支沟和主沟垂直,宽一尺五,深三尺;田沟围着每小块地挖,宽一尺,深一尺,记住‘三沟相通’,不能有死角。”

李武带着二十个壮丁,扛着铁锹、锄头待命。他攥着铁锹试了试土,硬邦邦的,眉头一皱:“这土够硬的,怕是不好挖。”

季方笑着递给他一把特制的锄头——锄头刃是弧形的,比普通锄头宽些。“用这个,”他说,“这叫‘破浪锄’,挖硬土省力,还能把土坷垃打碎。”

李武半信半疑地接过,往地上一锄,果然“噗”的一声陷进去半尺,他眼睛一亮:“好家伙,这锄头真管用!”

众人分好工,两人一组挖主沟,一人负责一段支沟,田沟则由妇女们用小锄头清理。季方拄着拐杖在田埂上巡视,时不时停下来指点:“主沟两边的土要往外侧堆,别掉进沟里堵水;支沟和主沟连接处要挖个斜坡,让水顺顺当当流过去。”

茂才带着几个华工测量沟深,手里拿着根刻着尺度的木杆,每挖一段就插进去量量:“这里再深五寸,那边浅了三寸,得再往下挖挖。”他一边量一边记录,确保每条沟的深度都符合要求。

挖了不到两个时辰,主沟就见了水——一股浑浊的黄水顺着沟底往低处流,水面上还漂着层白花花的东西。“这就是盐碱水!”德才蹲在沟边,用瓷碗舀了些,放在阳光下,碗底很快结了层白霜,“你们看,这盐多厉害,不排出去,庄稼咋能长?”

华工们看得咋舌,之前只知道土不好,没想到底下藏着这么多盐碱。挖沟的劲头更足了,连妇女们都加快了清理田沟的速度,恨不得立刻把这些“坏水”全排出去。

中午歇工时,季方让人把带来的“淋盐车”推了过来。这车子看着简单,就是个木桶底下接根带阀门的竹管,桶里铺着层细沙和木炭。“这是过滤用的,”季方打开阀门,清水顺着竹管流进田里,“直接浇海水或盐碱水不行,得过滤掉杂质,不然会把土堵得更严实。”

他指挥着华工把过滤后的水往田里浇,动作要慢,让水像一层薄纱似的盖在土上。“这叫‘润灌’,”季方解释,“水不能没过田埂,刚好浸湿表层土就行,等水渗下去,再浇第二遍,一天浇三次,连续浇三天,把表层的盐全冲到沟里。”

沈农蹲在田里,用手感受着水流的速度,不住点头:“以前浇水总图快,原来慢才管用。”他让跟着学习的后生记下来:“润灌,每日三次,连续三日,适用于轻盐碱地。”

下午,季方又教大家“铺秸秆”。华工们抱来晒干的芦苇和玉米秆,厚厚地铺在淋过盐的田里,再盖上一层从别处运来的新土。“秸秆能挡住底下的盐碱往上冒,还能慢慢腐烂当肥料,”季方踩着秸秆试了试,“这层土不用太厚,三寸就行,刚好够种子扎根。”

两个年轻后生则在田边忙碌,他们把带来的苜蓿种子和石膏粉混在一起,准备撒在重盐碱区。“苜蓿是‘先锋作物’,”后生给华工们讲解,“根上有根瘤菌,能吃盐,还能肥地,等长到半人高割下来,既能当饲料,又能烧成灰肥田,一举两得。”

傍晚收工时,五亩示范田已经变了模样:主沟、支沟、田沟像一张大网,把地块分成整齐的小块;过滤后的清水在田里缓缓流动,泛着细碎的波光;铺了秸秆和新土的地块,像盖了层绿黄相间的毯子,看着就透着希望。

季方站在田埂上,看着夕阳给沟里的盐碱水镀上金边,对天宇道:“主事,这只是第一步。三天后淋盐结束,咱们就可以种土豆了,我带了改良的‘耐盐薯’种,保准能有好收成。”

天宇望着这片被精心打理过的土地,又看了看那些还在沟边忙碌的华工——他们脸上没有了之前的迷茫,眼神里满是期待。他知道,“排盐淋碱”不仅是改良土壤的方案,更是给华夏屯的耕地注入了活气,让每个人都相信,这荒滩上真能种出好庄稼来。

喜欢穿越1858年的澳洲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穿越1858年的澳洲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