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洞霄 > 第一章 太平山道逢异人

洞霄 第一章 太平山道逢异人

作者:想入非非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9:08:33

话说川西有一灵武县,县内有一太平山,山高一千八百丈,摩云接天,高大巍峨,乃是蜀中有名的雄山。

山下有一村,名叫石头村,因前朝洪武年间出过一位状元郎,所以又叫状元村。

村中有一户人家,姓裘,先祖本是一落魄书生,屡试不中,后弃文经商,随族人出海贩运,积攒下万贯家财。

后人争气,一连三代子孙,均持家有方,将先祖遗留的偌大家业扩充百倍千倍,又谨守先祖信义传家的遗训,故而三代后非但未曾衰败,反而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裘家鼎盛时,良田不下万亩,店铺足有千家。随大运河直上京师,一路不饮别家水,不宿别家店。至于金银珠宝,更是堆砌如云,便是西域奇珍、海外异宝,也应有尽有,不胜枚举。

至于前朝覆灭,毛族入关,铁骑践踏大好河山,肆意凌辱汉人百姓,裘家先人散尽家财,招兵买马,以图光复山河,匡扶正义。

奈何时不待我,虽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最后落得个满门抄斩、家族凋敝的境遇,不可不谓造化弄人,时也命也!

幸而裘家有一老仆,忠心耿耿,于抄家灭门之际,将主人的唯一血脉救了出来,逃回老家,隐姓埋名,对外称作祖孙二人。

乡人怜其老的老,幼的幼,不曾疑心有他。

于是主仆二人在山麓寻一偏僻幽静处,筑屋一栋,垦田三亩,过上了隐居生活。

岁月如梭,十六载光阴弹指即过。

这一日,忽然有一队官兵出现在状元村附近。老仆疑心是来抓捕自己主仆二人的,便唤来小主人。

裘家小主人,单名一元字,今年双卦之龄,生的唇红齿白,眉清目秀,一双眼睛又大又黑,亮晶晶如同天上的星星。

他宽慰老仆道:“爷爷放心,你我隐居在灵武县十六年,早已跟村民混成一片,莫说无人知晓我二人来历,就算有村民无意间得知,看在同乡份上,也决计不会向官兵举报的。这次来的官兵我也见过,不过一队十几人马,一来就问东问西,不像是来抓人,倒像是来寻找什么东西的。”

老仆仍不放心,忧心忡忡道:“元哥儿,你不知。老奴有一项未卜先知的本领,若是大祸临头,心脏便会砰砰乱跳。当初老主人抄家灭门时,便是如此,幸而当机立断,抱了你便跑,方有如今一十六年闲散光阴。

近几日,我夙夜难眠,心脏作痛,本以为是年纪大了,身子骨愈发不康健。谁知昨日官兵入村,心脏便急跳了起来,比当年还要猛烈,我唯恐将要发生不得了的大事,这才唤你回来。你赶紧收拾几件衣服,带几日干粮,进太平山躲上几日,待我预兆消失后,再下山来。”

说罢,不容裘元出言,立即从里屋取出一个包裹,放在裘元手中。

裘元哭笑不得,终究不忍辜负了老仆好意,暗道左右无事,便去太平山栖息一二日,权当作赏景游玩,待老爷子心宽,再下得山来也不迟。

一念至此,裘元当即辞别老仆,又到好友家,假托自己要出门几日,请他代为照看家中老人。一应嘱咐后,这才直奔太平山。

太平山是蜀中有名的雄山,风景秀丽,如诗如画,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骚客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的去处。

可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自毛族入关,前朝覆灭,不过几十年光景。汉人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失所,又哪有闲情逸致游山赋诗?

是以太平山虽大,但人迹罕见,一番良辰美景虚设,更与何人说。

裘元人高腿长,年轻力壮,不一会儿便抵达了大夫台。

大夫台离山麓三百丈高,是一座平整如削的石台,台上有一株数人合围的老松,肤若凝脂,盖如绿云。

相传始皇年间,此松曾为始皇帝遮风挡雨,被始皇帝册封为大夫,并建庙一座,供其香火。

后世几经离乱,庙宇早已坍塌,便是这座大夫台,也被雨打风吹,毁坏过半。

如今的这座石台,是前朝天启年间,大学士高湛命人在旧台的基础上重新开辟的。

只是大夫台依旧,前朝却已倾覆。诗人有言:“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大抵同此情理。

裘元默祷了一会儿,他对前朝并无多深的感情,只是感叹裘家兴衰,怅然抱憾。一国命运,一家命运,亦复如此,物是人非,处处皆休。

静俟片刻,忽然听道一句清朗人声。

“乌飞金,兔走玉,三界一粒粟。山河大地几年尘,阴阳颠倒入玄谷。人生石火电光中,数枚客鹊枝头宿。”

声音清朗飘逸,如松间风,似岗头月,闻之心旷神怡,令人精神一振。

裘元回首,见老松后面转身一白衣中年人,两鬓微霜,面如冠玉,只是神色恍惚,似乎沉浸在思绪之中。

裘元见白衣中年人虽穿着简单,但气质儒雅,超凡脱俗,绝非等闲人物。

又听他唱诵道家大真人白玉蟾的诗词,似乎有感概俗世浮沉,跳出红尘之意,猜测他应是逃禅避世的儒生。

儒家是经世致用之学,但毛族入关,建立新朝后,有骨气的读书人都不愿入仕为官,奉异族为主,大多放浪形骸,寄情山水,也有的转投道门释户,闲读经书。

因家世之故,裘元对此类书生最有好感,当即抱拳道:“这位先生可是来游玩太平山的?小子裘元,太平山麓状元村人氏,见先生仙风道骨,气度俨然,心生敬慕,愿为导游,替先生引路则个。”

白衣中年似乎没有看到他一般,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裘元上前几步,唤了几句先生,白衣中年人一概不应答。

裘元心想,此人莫非有此不理人的怪癖?

君子无癖不可以交。有人嗜酒,有人好竹,此人大概癖好神游物外。白衣中年人看似盯着自己,实则沉浸在经书典籍,思考着深奥玄理。这样的人虽罕见,但并非没有。

唐朝便有一书生,整日埋头书斋,别人一问三不理,殊为奇怪。有一日,仆人呈送一盘吃食,书生沉浸在学问中,误将墨汁认作酱料,蘸而食之,经仆人提醒才发现。

学问做到深处,大抵都如此吧!裘元心道。

既然白衣中年人正沉浸学问中,裘元也不欲干扰,想着离大夫台不远,有一片桃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如今正是赏桃花的好光景,不如前去一游。

当即朝白衣中年人拜别:“先生告罪,小子先行一步。”当即转身离开。

可他刚走动,那白衣中年人也跟着行动,视线落在裘元身上,仿佛生根了般,但神情还是跟梦游一般的恍惚。

没走几步,裘元就发现了身后异样,转过身来,朝白衣中年人叫了数声先生。但白衣中年人依旧那副神游物外的模样。

裘元不由有些气恼,但念头一转,想到传奇话本中,不乏这样的奇人奇事。

当年黄石公圯桥三次脱履,张良恭敬如初,三次替黄石公捡回鞋子,方被授予天书,助汉高祖刘邦成就一番伟业。

说不得这白衣中年人也是黄石公那般奇士异人,正考验自己呢。

念头至此,豁然通达,也不管白衣中年人是否缀在身后,犹如独自一人般畅快游玩。

不一会儿,裘元就望见了前方一片烟霞,掩映在树林间,煞是好看。当即奔了过去,几个起落,便落在一株大桃树上。

这片桃林位置偏僻,若非他自幼在太平山玩耍,一景一物烂熟于心,决计发现不了这等好去处。

也不知是哪朝哪代人物栽种的这些桃树,个个枝繁叶茂,根茎粗大,开的花比寻常桃花大许多倍,馥郁浓香,沁人心脾。

结的果也大,果皮薄薄一层,粉白红嫩,果肉香甜可口,多汁鲜美,一口咬下去,美味的令人沉醉。

现在花期正盛,有花可赏,无桃可吃,裘元玩了一圈,有些腿酸,便找了一颗大桃树,横卧在桃枝上,闭眼假寐。

那白衣中年人呆呆的立在一旁,裘元也不管他。

过了不知多久,裘元忽然被一阵吵闹声惊醒。

透过斑驳花影,见远处的一片空地上,立着两拨人。

一拨是两名形貌怪异、神情凶厉的杂家打扮男子,各持奇异兵刃。

一拨是一名白衣女子,身形单薄,纤腰一握,腰间悬着两枚铃铛。

因白衣女子背对着裘元,看不清面容,只能听到她清脆响亮的声音,似乎是在和那两名凶恶男子据理力争。

双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起争执,但似乎没有谈拢,越说越凶,最后更是吵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故而吵醒了裘元。

裘元皱起眉头,他为人古道侠肠,最爱打抱不平,唯恐白衣女子被那两名恶汉欺辱,便跳将下来,悄悄潜身过去,准备助白衣女子一臂之力。

不消片刻,那两名恶汉争执不过白衣女子,对视一眼,恶意陡生,大叫一句:“小贱婢,受死!”说完,猛地朝白衣女子冲去。

裘元暗道一句:“果不其然!”当即悄悄溜到恶汉身后,从桃林中跳转出来。

因两名恶汉只顾朝白衣女子奔去,哪里会料想到身后还藏着一名对手。只有白衣女子神色微楞,愕然看着裘元。

裘元朝她微微一笑,随机身子一纵,脚步发力,整个人如同燕子般轻盈地跃起,凌空在桃花枝头踏了几步,落到两名恶汉身边,一手拎住一人脖颈,控鹤擒龙般,将他们远远抛开。

白衣女子眉头一挑,颇有意外的样子。

裘元见白衣女子身姿倩丽,青丝如瀑,一身白衣雾中也似,不由得多看几眼。

忽然白衣女子眉目一凌,朝他低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