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台下的小灯刚转绿,陈默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把最后一行数据存好。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机箱风扇的嗡鸣声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
他正要起身活动下僵硬的肩膀,门"砰"地被推开。
"默哥!热乎的油条!"沈如月像只雀儿似的蹦进来,马尾辫一甩一甩,手里纸袋还冒着热气,"我就知道你准又一宿没睡!"
她把早餐往桌上一放,利索地架起投影仪。幕布上投出一张画得密密麻麻的草图,线条虽然稚嫩,但结构清晰可见。
"你看这个!"她指着图上那个带液压臂的装置,"咱厂里那台老压机,调校特别稳。我琢磨一晚上,能不能改改用来压通信支架的合金片?"
陈默端起凉茶喝了一口,目光在图纸上停留片刻,忽然笑了:"小辣椒,你这脑子比那些死啃书本的灵光多了。"
沈如月得意地一扬脸:"那可不!我天天看赵师傅他们调发动机,连螺丝拧紧的动静都听得出来。"
陈默没接话,转身调出零件设计图。屏幕上那个屡试屡败的L型支架标着红字——材料应力不均,传统冲压容易产生微裂。
他盯着看了会儿,突然起身:"走,去厂里。"
"现在?"沈如月一愣。
"好点子不能等。"他说着就往门外走,"得趁热打铁。"
两人在走廊碰上抱着一叠报告的苏雪。她停下脚步:"出什么事了?"
"好事。"陈默接过文件快速翻看,"如月想了个法子,或许能解决支架问题。"
苏雪蹙眉:"修车厂的设备能达到航天精度?"
"一开始可能不行。"沈如月抢着说,"但我们可以加装反馈模块,就像给汽车装ABS系统那样精确控制!"
苏雪看看她兴奋得发红的脸颊,又看向陈默:"你们具体打算怎么改?"
"先去看看设备情况。"陈默语气平静,"路上我再细说。"
修车厂里,赵天虎正蹲在角落拆液压泵。见他们进来,抹了把汗:"这么早?有急活?"
"急活没有,难活倒有一件。"陈默走到那台满是油污的老压机前,"要把这玩意儿的精度提到0.02毫米以内,还要能自动补偿形变。"
赵天虎瞪圆了眼:"这不成心难为人吗?"
"难才找你。"陈默检查着压头轨道,"能找几个靠谱的师傅不?今天就得调试出来。"
"我这就叫人!"赵天虎转身就往办公室跑。
不到一小时,五个老师傅陆续到岗。有人看着图纸直摇头:"这玩意儿造卡车零件还行,搞卫星?别开玩笑了。"
沈如月一听就急了:"修车的怎么就不能搞高科技了?发动机不也是铁疙瘩,照样能让车跑几百公里!"
那师傅被她说得一愣,旁边有人笑出声:"这小丫头片子还挺冲。"
"她不是冲。"陈默站在操作台前画着示意图,"是明白技术不分贵贱,就看肯不肯钻。"
他写下几组参数:"这些我来搞定,剩下的靠各位的手艺。"
沈如月立即凑上去:"我算过压力曲线,配合冷却节奏能减少残余应力。"
一位老师傅摸着下巴看了会儿,终于点头:"行吧,年轻人有想法,咱也不能落后。试试就试试。"
接下来十二个小时,车间里灯火通明。
陈默总体把控,沈如月蹲在设备旁记录数据,赵天虎带人调整液压阀。几次失败出现毛刺翘边,都被当场找出原因修正。
凌晨三点,第一块合格样品出炉。显微镜下合金片平整无裂,苏雪拿着检测报告走进来,声音带着疲惫的喜悦:"应力分布均匀,完全达标。"
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
第二天下午,新零件通过七轮高强度震动测试,性能稳定。军工所的电话很快追来:"你们进度滞后的事上面很关注,但这份测试结果...是谁主导改进的?"
苏雪握着话筒,语气平稳:"团队共同优化,构想起源于一位助理工程师。"
对方沉默片刻:"明天我亲自来看。"
次日上午,军工所领导穿着深色夹克走进实验室。他扫视一圈设备,目光落在那批零件上:"修车厂改装的设备做的?你们敢让它上天?"
没人吭声。
陈默按下播放键。测试录像里零件在剧烈震动中纹丝不动,传感器读数平稳。
房间一片寂静。
领导突然看向角落里的沈如月:"小姑娘,这是你的主意?"
"是!"她上前一步,"我还想让更多小厂都变成国家科技的螺丝钉!"
领导愣了下,随即朗声大笑:"好!好个螺丝钉!陈默,你们这团队,藏龙卧虎啊!"
夜深了,四人还在实验室复盘数据。沈如月趴在桌边睡着,手里还攥着笔。苏雪轻轻给她披上外套。
陈默盯着排程表:"明天开始批量生产,不能再拖了。"
赵天虎灌了口浓茶:"厂里老伙计们现在干劲十足,非要做出最精的活儿。"
苏雪看了眼陈默发青的眼圈,欲言又止。
陈默察觉她的视线,笑笑:"怕我又晕过去?"
"不敢。"她低头继续写批注,"只是这次能成,是因为有人不肯认命。"
话音未落,主控台右上角的通讯灯突然闪烁。
陈默眼神一凛,点开接入端口。
一条加密消息正在自动解码。
喜欢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