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家三兄妹在大量仆从护送下,自中山国出发,行至渤海郡,终于踏上了广陵商队的商船。
这时代,普通人出行可没那么简单。
可谁叫甄家乃世家大族呢。
甄家三兄妹人还没出门,已经有仆从提前将路役打通。他们只需要赶路即可。
时光匆匆,淮安城人流如织。
这一日,淮安码头来了一行风尘仆仆的人。为首的是一位面色苍白、不时掩嘴咳嗽的年轻文士。
文士衣着尽显华贵,却难掩旅途劳顿与病容。
他身旁跟着一个戴着帷帽的少女,身量未足,举止间已透出大家闺秀的仪态。
而两人边上则是另一名青年,与其身后的十数名忠心耿耿护卫仆从。
“兄长,到广陵了。”少女清脆的声音隔着轻纱传出。
这行人,正是从河北中山无极南下而来的甄俨、甄尧与其妹甄宓。
进入淮安地界,兄妹三人已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
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高耸入云的城墙,繁华忙碌的码头,往来如织的商船,还有那些面色红润、衣着体面的百姓……
这与他们沿途所见的破败景象截然不同。
“淮安侯竟将此地治理得如此不同寻常。”甄俨喃喃道。
见此城颇多异物,他心中对此次求医之旅,莫名多了几分信心。
一行人上岸,匆匆赶往城内医学院。
华佗亲自为甄俨诊脉,一开始给他用了改良版止咳药(部分配方来自刘骏看过的药品说明书)。
几天后,华佗面色渐渐凝重。
新版止咳药作用有限,这说明甄公子的病正好来自病菌感染所致。
“公子此疾,乃沉疴痼疾,邪毒深侵肺腑……寻常药石,确已难及。”华佗缓缓道。
甄宓在一旁,小手攥紧,帷帽下的脸色煞白。
甄俨眼中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也瞬间黯淡下去。
甄尧急得团团转,竟噗通跪地:“求神医救我兄长。”
“不可,请起……”华佗将人拉起,沉吟片刻,话锋一转,“或可一试青霉素。此药于退热消炎有奇效,或能克制公子体内邪毒。然……”
华佗沉声道:“公子体质虚弱,此药又霸道,用药风险极大。若引发‘不良反应’,恐顷刻间危及性命!”
现场一片死寂。青霉素的效用,早已在报纸上写得明明白白。
此物是神药也是毒药。不到万不得已,谁想以毒攻毒?
甄俨剧烈地咳嗽起来,脸上泛起不正常的潮红。
他看向年幼的妹妹与踌躇的弟弟,眼中闪过挣扎,终是一咬牙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还请先生用药。”
两兄妹也同意搏上一把,华佗只好答应。
一切准备就绪,华佗正要用药,门传使来急促的脚步声。
听闻中山大族公子亲来广陵的刘骏匆匆而来。
“先生,且慢。不可莽撞!”
“侯爷。”华佗停下手来。
“见过广陵侯。”三人行礼,互通姓名。
刘骏看向这三兄妹,又看看华佗。
他知道历史上甄宓的哥哥好像死得挺早,甄俨恐怕就是其中之一。
救,风险极大;不救,恐怕难熬多久。
他内心权衡:甄家乃河北大族,能结个善缘,倒也不错。只不过,要是医死了……
“甄兄,此药功效尚不稳定,用之危险。”刘骏斟酌着语句:“不如,改用大蒜素?或同样有用。”
甄俨苦笑:“使君,已有医者按报上所述,为俨用过大蒜素。效用有几分,却依旧无法去根。”
甄尧接口道:“正是,若不是有大蒜素,兄长只怕来不到广陵。只是,确实无用了。”
刘骏皱眉:“若用青霉素,反害了俨兄性命。可如何是好?”
甄尧低头不语。甄俨想说话,却咳嗽不止。
“兄长,拖不得了。”一旁的甄宓突然跪下,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坚定道,“华神医,侯爷,请用药。无论如何,治了总有一线生机。若……若有不测,亦是兄长命数,甄家绝无怨言。”
甄俨缓过劲来,深吸一口气,决然道:“小妹所言极是。吾已是强弩之末,生死有命。有劳华神医,放手一试!俨,愿承担一切后果。”
华佗看向刘骏。
刘骏话已说得明白,也就只能重重一点头:“既如此,先生尽力施为。”
治疗过程惊心动魄。
青霉素注入后,甄俨先是高热暂退,病情似有好转。但旋即,他身上开始出现反复,呼吸也变得急促困难。万幸的是过敏反应没有出现。
华佗额头冒汗,立刻按照之前摸索的经验,采用针灸和备用的草药汤剂进行缓解。
刘骏在府中不时收到治疗汇报,也是手心捏汗,内心狂呼:卧槽别真给治死了。
甄家可是这时代的顶级名门。
其族中先祖:甄邯官拜大司马,爵受承阳侯、承新公,后出任大汉太保,执掌天下兵权;甄邯岳父是孔子第十四世孙孔光,孔光官至大将军、丞相、太傅、太师,为四朝辅政大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