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6章 初入京城系统论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第6章 初入京城系统论

作者:开欣果99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7:43:44

历经近一月的风餐露宿,骡车终于碾过了京郊的黄土道,远远的,那巍峨雄壮的城墙如同一条灰色的巨龙,匍匐在华北平原之上。朝阳初升,给那高耸的箭楼和绵延的雉堞镀上了一层金边,一股庄严而磅礴的气息扑面而来。

“到了!韦兄弟!前面就是北京城!天子脚下!”茅十八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变调,挥舞着鞭子指向远方,脸上洋溢着抵达终点的兴奋与如释重负。这一路上,韦小葆展现出的种种“神异”,早已让他将这次行程视作了一场朝圣般的旅程。

韦小葆探出身,平静地眺望着那座在冷兵器时代堪称工程学奇迹的巨城。他的眼神里没有茅十八那样的激动,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审视与好奇,如同一个科学家在观察一个全新的、复杂的、正在运行中的巨型有机体。

“嗯,看到了。”他淡淡地回应,目光已然开始工作。

骡车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缓缓靠近城门。越是接近,越是能感受到这座帝都的宏伟与压迫感。高大的城墙、深阔的护城河、戒备森严的守军、以及那需要仰视才能看见全貌的巍峨城楼,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权力与秩序。

系统识别:超大型人类聚居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排队等候入城时,韦小葆的观察就没有停止过。他注意到城门洞内壁那些深深的车辙痕迹,记录了无数年的车马穿行;他观察着守城兵丁检查入城人员的方式,他们的着装、武器、神态以及盘问的重点,试图解析这个时代的安检流程与权力运行规则;他聆听着周围商贩、旅客、居民的交谈,口音各异,衣着不同,信息密度远非扬州可比。

“这得多少人啊……”茅十八看着眼前摩肩接踵的景象,忍不住咂舌。他江湖漂泊,也算见过世面,但如此规模的城市,仍是头一回见识。

“人口是系统复杂度的基础变量之一。”韦小葆下意识地回了一句,目光却投向了城墙上方。他在心算城墙的大致高度、厚度,评估其防御效能,同时根据日照角度和阴影长度,默默修正着自己的方位感。

茅十八听得一头雾水,但已然习惯,只是嘿嘿一笑,专心驱车随着人流挪动。

缴纳了微不足道的入城税后,骡车终于驶入了北京城内。瞬间,如同投入了一个沸腾的海洋。喧嚣的声浪从四面八方涌来,各种气味——食物的香气、牲畜的膻味、煤炭燃烧的烟味、人群的汗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独特而浓烈的都市气息。

街道远比扬州宽阔,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被无数脚步磨得光滑。车水马龙,轿子、骡车、马车、独轮车,还有行色匆匆的路人,构成了繁忙的交通流。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旌旗招展,贩夫走卒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茅十八有些眼花缭乱,拉着缰绳,一时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韦兄弟,咱们……先找个地方落脚?”

韦小葆没有立刻回答。他的大脑正在高速运转,构建着这座城市的初始模型。

输入数据:

空间结构:方正的城市布局(基于对街道走向和远处景物的观察推测),主干道宽阔笔直,形成网格状骨架。不同功能区域开始显现分化,如靠近城门的区域多客栈、货栈,而更深处则可见更精致的商铺和宅院。

能量流:观察到煤炭、木柴的运输车辆,以及多处炊烟,初步判断主要能源为生物质能与化石燃料(煤)。

物流系统:骡马、车辆是主要运输载体。可见到专门的“车马行”和扛活的苦力,存在初步的物流分工。

信息流:除了口头语言,城墙上的告示、店铺的招牌、往来官差的服饰与配饰,都承载着信息。信息传递速度受物理移动速度限制。

社会结构:从衣着、交通工具、随从数量上,可清晰区分出不同的社会阶层。权力中心(紫禁城)位于城市中轴北部,其威严通过空间布局和守卫森严的程度体现出来。

“先找一家位于交通节点附近,人流复杂,便于观察,且价格适中的客栈。”韦小葆提出了选择标准。这并非随意选择,而是基于系统论中的“节点观察法”——在复杂网络的关键节点上,能获取最大量的信息。

茅十八对京城也是两眼一抹黑,但他有个笨办法——跟着那些看起来像是经常走南闯北的商队车马走。通常他们选择的落脚点,都不会太差。

最终,他们在一条距离主干道不远、略显嘈杂的街巷里,找到了一家名为“悦来”的客栈。客栈不大,但人来人往,三教九流都有,符合韦小葆的要求。

安顿好骡车,要了一间普通的客房后,韦小葆并没有休息,而是走到临街的窗户边,推开窗,如同一个设定好的观测站,开始了持续的数据采集。

他观察街道上不同时段的人流量变化,记录主要人群的类型(商贩、力工、士子、官差等)和他们的行为模式。他留意客栈里其他客人的交谈片段,从中提取关于物价、时局、官府动向的碎片信息。他甚至注意到更夫打更的时间间隔和路线,以及夜间巡逻兵丁的队伍规模和频率。

茅十八起初还陪着看,但很快就觉得无聊,自顾自下楼去打听江湖消息和京城里的新鲜事了。

韦小葆则沉浸在这种宏观的观察中。他试图理解这座城市的“呼吸”与“脉搏”。它如何运转?如何维持秩序?资源如何分配?信息如何流动?权力如何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傍晚,茅十八带着打听到的消息回来了,无非是哪个衙门又出了新告示,哪个江湖门派在京城有了据点,以及一些市井八卦。

韦小葆静静地听着,将这些感性的、零散的信息,与他白天观察到的系统性现象进行对照和整合。

“茅大哥,你注意到没有,”韦小葆忽然开口,指向窗外,“从申时开始,经由这条街道前往西面的货运车辆明显增多,而人流则反向流动,多往东面居民区聚集。”

茅十八一愣,挠了挠头:“这……有啥说法?”

“这说明西面可能有大型市场或货栈,每日傍晚是集中入库或交易的时间;而东面是主要的居住区,人们结束一天的劳作返回。这是城市功能分区和日常作息规律的体现。”韦小葆解释道,“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行动,避开人流高峰,或者选择合适的时间前往特定区域。”

茅十八张大了嘴巴,他只觉得街上人来人往很热闹,却没想过这里面还有这么多“规律”。

“还有,”韦小葆继续道,“客栈掌柜在接待不同客人时,态度有细微差别。对官差最为恭敬,对商人次之,对像我们这样的普通旅客则比较随意。这是权力与社会地位在微观社交中的映射。”

茅十八眨了眨眼,感觉脑子有点不够用。韦小葆说的每个字他都懂,但连起来,就仿佛在听天书。但他隐约觉得,韦小葆看到的京城,和他看到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京城。他看到的是一砖一瓦,一人一物,而韦小葆看到的,是整个京城运转的“道理”。

夜幕彻底降临,北京的灯火次第亮起,虽不如现代都市璀璨,却也别有一番繁华景象。

韦小葆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那片被灯火和夜色笼罩的庞大系统。他知道,自己已经初步介入了这个系统。接下来,他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其运行规则,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并开始尝试……施加影响。

“系统初步扫描完成。下一步,深入交互,寻找切入点。”他低声自语,关上了窗户。京城的第一天,在他的系统视角下,结束了。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