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48章 天地会的邀请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第48章 天地会的邀请

作者:开欣果99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7:43:44

工部右侍郎的任命,如同在平静的朝堂投下了一块巨石。一个年仅十余岁的少年,以“奇功”骤升高位,本就引人侧目,如今更是一跃成为从二品大员,兼领内务府要职,获赐双眼花翎,圣眷之隆,一时无两。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有艳羡者,有嫉妒者,有不屑者,亦有暗自揣摩圣意、试图结交者。韦小葆的新府邸前,一时间车马络绎不绝,拜帖如雪片般飞来。

韦小葆对此早有预料。他保持着必要的礼节,对各方示好均以“新晋履任,诸事繁杂,容后拜会”为由,客气而疏离地挡了回去。他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了对工部旧档的梳理以及对内务府营造司现状的调研中,同时开始着手规划“格物院”的雏形。他深知,在这个位置上,没有实实在在的功绩,仅靠圣眷是站不稳脚跟的。

这夜,月明星稀,积水潭畔的韦府书房内依然亮着灯。韦小葆正伏案绘制一份关于改良京师沟渠排水系统的初步构想图,试图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优化管道设计与坡度。窗外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

忽然,他握笔的手微微一顿,并未抬头,只是淡淡开口,声音在寂静的书房中格外清晰:“阁下既已至,何不现身一叙?梁上君子,非待客之道。”

他超乎常人的感官(或者说,是对环境微变化的数据捕捉能力)早已察觉到一丝极细微的、不同于夜风的空气流动,以及一种被刻意收敛、却依旧存在的生物场扰动。

威胁评估:潜入者武功极高,收敛气息能力极强,初步判断非恶意(否则已发动袭击),大概率是天地会方面的人,且身份不低。

话音落下,书房内烛火微微摇曳,一道青影如同鬼魅般,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书案前丈许之地。来人身形挺拔,面容清癯,三绺长须,目光温润中透着洞察世事的沧桑与坚定,虽身着寻常布袍,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宗师气度。他只是静静站在那里,便仿佛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却又让人无法忽视其存在。

韦小葆放下炭笔,抬起头,平静地看向来人,心中已然有了答案。能如此轻易潜入他这戒备不算松懈的侍郎府邸,且有如此气度者,除了那位名满天下的天地会总舵主,恐怕也难有第二人了。

“深夜冒昧来访,惊扰韦爵爷了。”陈近南拱手一礼,声音平和,听不出丝毫敌意,“在下陈近南。”

“陈总舵主大名,如雷贯耳。”韦小葆起身,还了一礼,语气依旧平淡,既无寻常百姓听到反贼头目时的惊恐,也无江湖中人见到偶像的激动,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不知总舵主深夜驾临,有何指教?”

陈近南对韦小葆的镇定略感讶异,他阅人无数,却从未见过如此少年老成、心思深沉如渊之辈。他目光扫过书案上那绘满奇怪符号和线条的图纸,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但随即收敛,正色道:“指教不敢当。陈某此来,是想与爵爷探讨一下,天下大势,与个人之抉择。”

他顿了顿,语气渐渐带上了一丝沉痛与激昂:“韦爵爷身怀经天纬地之奇才,御膳房一事,已显峥嵘。然,明珠投暗,栖身鞑廷,为虎作伥,岂不可惜?满清窃据中原,剃发易服,屠戮我汉家儿女,此乃血海深仇,不共戴天!我天地会秉承民族大义,以‘反清复明’为己任,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观爵爷并非庸碌之辈,何不弃暗投明,与我等共举义旗,光复汉室江山,留名青史?岂不远胜于在这鞑子朝廷中,做些修修补补的差事,空耗才华?”

陈近南的话语,带着强烈的感染力和不容置疑的道义高度,这是他多年来招揽豪杰、凝聚人心的不二法门。他相信,任何心怀血性与良知的汉人,在听到这番慷慨陈词后,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然而,韦小葆的反应再次出乎他的意料。

韦小葆没有立刻反驳,也没有被这番大义所震撼。他静静地听着,眼神如同深潭,不起波澜。待陈近南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依旧理性而平稳:“陈总舵主所言‘民族大义’、‘反清复明’,其心可佩,其志可嘉。”

先给予肯定,随即话锋一转:“然,晚辈有几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想请教总舵主。”

“爵爷请讲。”陈近南眉头微蹙,感觉这次的招揽,似乎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

“第一,何为‘正义’?”韦小葆抛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源于血脉传承(华夷之辨)?还是源于统治是否良善(民生福祉)?若前明末代君王昏聩,民不聊生,而当今朝廷若能革除弊政,使百姓安居乐业,那么,仅仅因为统治者非我族类,其存在本身是否就构成了绝对的‘不义’?反抗是否依然是唯一且绝对正确的选择?”

陈近南一怔,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他下意识地想要反驳,但韦小葆的问题直指核心,让他一时难以找到无可辩驳的答案。

韦小葆没有等待他的回答,继续问道:“第二,关于‘反清复明’的可行性。总舵主可知如今大清治下,人口几何?赋税岁入几何?常备军力几何?控制区域几何?而天地会及诸路义军,又能动员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双方实力对比之数据模型如何?成功概率有几成?”

他走到一旁的黑板前,拿起炭笔,快速写下一连串符号和数字(虽然陈近南看不懂):“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更是资源与组织的终极较量。若无详实的数据支撑,严密的战略推演,仅凭一腔热血与道义口号,晚辈以为,此非救国,而是……徒耗民族元气,将更多无辜百姓卷入战火。”

陈近南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韦小葆的问题,冰冷而现实,剥去了理想主义的外衣,直刺天地会一直刻意回避或模糊处理的残酷核心。

“第三,”韦小葆放下炭笔,目光直视陈近南,“即便‘反清’成功,然后呢?复立一个朱明皇室?如何确保新朝不再重蹈前明覆辙?如何建立一套更有效、更公平、更能保障民生的制度?总舵主与天地会,可曾有过超越‘反清’之后的详细建国方略与治理蓝图?”

三个问题,如同三记重锤,敲在陈近南的心头。他一生致力于反清大业,所思所想皆是如何推翻满清,对于推翻之后如何建设,虽偶有思及,却从未如此系统、如此尖锐地被质问过。

书房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两人截然不同的面容:一个沉稳理性,目光如炬;一个心潮起伏,眉头紧锁。

陈近南深吸一口气,缓缓道:“韦爵爷的问题……确实发人深省。然而,夷夏之防,乃天下大义所在,不容混淆。至于实力对比,事在人为,岂可因敌强我弱便放弃抗争?我辈行事,但求问心无愧,成败利钝,非可逆睹。”

他的回答,带着江湖豪杰的决绝与信念,却也透露出几分在理性分析下的无力感。

韦小葆知道,理念的差异并非一次谈话所能弥合。他不再追问,只是淡淡道:“总舵主的信念,晚辈了解了。然,晚辈行事,首重理性分析与实证效果。道不同,不相为谋。总舵主请回吧。今夜之事,晚辈只当从未发生。”

他做出了送客的姿态,态度明确。

陈近南深深看了韦小葆一眼,眼神复杂。他知道,眼前这个少年,绝非可以用简单的民族大义或江湖义气所能打动。其思维之缜密,视角之独特,是他生平仅见。

“既然如此,陈某告辞。”陈近南不再多言,身形一晃,已如青烟般消失在窗外,仿佛从未出现过。

韦小葆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目光深邃。天地会的邀请,在他的预料之中,而这场理念的交锋,也让他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与这个时代主流思潮之间的鸿沟。

“理性的忠义……该如何定义?”他轻声自问,知道这个问题,将伴随他很久。而他的答案,必将与所有人都不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