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212章 御前激辩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第212章 御前激辩

作者:开欣果99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7:43:44

朝堂之上,气氛肃杀。关于技术总局“淆乱官制”的舆论风暴,终于从士林清议、御史弹章,演变成了面对面的御前激辩。这一日的大朝会,注定不会平静。

康熙高踞龙椅,面色沉静,目光扫过丹陛之下噤若寒蝉的百官,最终落在队列前列,神色如常的韦小葆身上,又掠过几位须发皆白、面色凝重的老臣——他们是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尚书等清流领袖,也是此次攻讦技术总局的主力。

果然,朝仪刚过,一位身着绯袍、绣有仙鹤补子的老臣便手持玉笏,颤巍巍地出列,正是翰林院掌院学士,海内文宗,李光地。他年事已高,平日已较少参与具体政务,但此次事关“道统”根本,他不得不亲自出马。

“老臣李光地,有本启奏!”声音苍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爱卿请讲。”康熙微微颔首。

李光地深吸一口气,仿佛凝聚了身后无数士人的期望与愤懑,朗声道:“臣弹劾一等鹿鼎公、技术总局总管大臣韦小葆,其人行‘以术乱道’之举,坏我祖宗成法,动摇国本,其罪有三!”

朝堂之上,落针可闻。

“其一,淆乱官制,败坏士风!”李光地声音提高,带着痛心疾首,“国家设科取士,乃为抡才大典,旨在选拔通晓经义、明体达用之才,辅佐圣主治国平天下。然韦小葆于技术总局内,擅设品阶,滥授官职于工匠胥吏之流,使操持贱业者竟与十年寒窗之进士同列朝班!此例一开,天下读书人寒心,士林风气败坏,谁还肯皓首穷经,钻研圣贤之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他顿了顿,继续道:“其二,舍本逐末,误导学子!韦小葆鼓吹所谓‘格物致知’,实则诱导年轻士子摒弃经史子集,沉溺于奇技淫巧,锱铢于尺寸之间,计较于毫厘之利。此乃‘君子不器’之反义!若天下英才皆效仿此途,不再关心仁义道德、治国安邦之术,我大清江山,赖以维系之精神根基何在?”

“其三,”李光地目光如炬,直指韦小葆,“其人心术不正,挟技自重!以些许鬼蜮伎俩蛊惑圣听,收揽民心,更欲以此另立体系,架空六部,其心叵测!皇上,此风断不可长!请陛下明察,即刻废止技术总局内部滥授品阶之举,严惩韦小葆,以正视听,以安天下士子之心!”

这番指控,言辞激烈,条条扣在“道统”、“国本”的大义之上,分量极重。许多官员虽未必完全认同李光地的激烈态度,但对其维护科举正途、士人尊严的立场,内心是支持的。一道道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向韦小葆,看他如何应对。

韦小葆面色平静,缓步出列,向康熙躬身一礼,然后转向李光地,语气不卑不亢:“李中堂乃海内文宗,晚辈素来敬仰。然中堂所言,请恕晚辈不敢苟同。”

他环视一周,声音清晰而沉稳,传入每个官员耳中:“李中堂言技术总局‘以术乱道’。晚辈敢问,何谓‘道’?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此‘道’,乃天地运行之规律,万物存在之真理!晚辈所为‘格物致知’,正是要探究这天地万物之‘道’!研究稼穑生长之规律,可使粮食增产,百姓免于饥馑,此非‘道’乎?探究江河奔流之习性,可兴水利、除水患,保百万生灵安宁,此非‘道’乎?改进工巧,提升织造冶炼之效,可富国强兵,此非‘道’乎?”

他巧妙地将“技术”提升到了“求道”的层面,与空泛的“道统”区别开来。

“至于所谓‘淆乱官制’,”韦小葆继续道,语气转而铿锵,“朝廷设官分职,目的为何?是为治理国家,服务黎民!评价一个官员,难道不应看他为这天下,为这百姓做了多少实实在在的事情吗?技术总局之内,诸位工匠、算学先生,他们或许不善八股,但他们改良的农具,正在直隶田间发挥效用,预计今秋可助农人增收;他们建立的黄河模型,正在为根治河患寻找良策,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业!授予他们应得的品阶俸禄,表彰其功,激励来者,何错之有?难道只有熟读经史、善于文章者,才配为这天下出力吗?”

他目光扫过那些面露不忿的官员:“若说‘败坏士风’,晚辈更是不解。我技术总局从未阻止任何人研读经史,相反,我们鼓励多学科交融。但国家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需要能治国平天下的经世之才,同样也需要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实干之才!二者并行不悖,方可称盛世!若只知空谈道德文章,于国计民生束手无策,此等‘士风’,于国何益?”

最后,他面向康熙,深深一揖:“皇上明鉴!技术总局所为,一切皆以‘利国利民’为宗旨。所授品阶,皆基于实实在在的功绩考核,绝无滥授。其所究之学,乃强国富民之实学;其所用之人,乃身怀绝技之干才。若因固守成规,便扼杀此等利国利民之新途,阻断天下有实学者报国之路,臣恐非国家之福,亦非圣上所愿见!”

韦小葆一番陈词,有理有据,既有对传统理念的尊重性 reinterpretation,又有对现实功绩的强调,更将问题提升到了国家利益的高度。

朝堂之上,陷入了短暂的寂静。李光地脸色铁青,他身后的清流官员们也是面面相觑,一时难以找到更有力的驳斥点。韦小葆没有否定科举,而是提出了另一条“实学”之路,并将技术的效用摆在了台面上,这让单纯从道德层面进行的攻击显得有些苍白。

康熙端坐其上,将双方的争论尽收眼底。他心中明了,李光地代表的是维系帝国稳定的传统意识形态和士大夫集团的利益,其诉求不容忽视。而韦小葆代表的,则是更高效、更务实,可能带来巨大变革,但也潜藏着未知风险的新生力量。

“好了。”康熙终于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帝王的威严,压下了所有的窃窃私语,“李爱卿忠心体国,维护道统之心,朕知之。韦爱卿锐意进取,利国利民之志,朕亦嘉许。”

他顿了顿,做出了裁决:“技术总局乃朕特旨设立,意在探索新路,其所授内部品阶,权作激励之用,暂不列入朝廷正式官制序列,亦不享受相应荫庇。然,其人员之功绩,吏部需登记在册,日后若有外放或转任,可作为考量。科举取士,乃国之根本,不可动摇。然实学之用,亦不可偏废。望诸位臣工,体谅朕之苦心,同心协力,共保大清江山永固。”

这番裁决,堪称平衡术的典范。既安抚了传统派,没有让技术总局的品阶制度正式化,避免了 immediate 的冲击;又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韦小葆的做法,保留了技术总局的内部激励机制和未来可能性。

“臣等遵旨!”百官齐声应道。

李光地等人虽心有不甘,但皇帝已然表态,也只能暂时按下。韦小葆也知道,这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至少技术总局的运作模式没有被直接否定。

御前激辩,看似以皇帝的平衡告终,但新旧理念碰撞的火花,已然溅射开来。旧的堤坝出现了一丝裂缝,而新的潮流,正在裂缝中奔涌蓄势。拉锯,远未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