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210章 理念的第一次碰撞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第210章 理念的第一次碰撞

作者:开欣果99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7:43:44

康熙的旨意很快下达。韦小葆不敢怠慢,亲自督率各署,将技术总局成立以来的所有项目,从最初的农具改良、堆肥法推广,到黄河模型的建立与实验,再到工学署对织机、水车的改进,医药署的防疫条陈编纂,乃至格致基础署开展的初步力学、光学讲座,都整理成条理清晰的文书,附上详细的数据、图表及部分实物样品,装订成厚厚几大册,连同详尽的账目,一并呈送御前。

数日后,康熙再次驾临技术总局。这一次,他没有大张旗鼓,只带了少数贴身侍卫和心腹太监李德全。他没有先去观看任何具体的项目,而是直接来到了韦小葆那间陈设简单、堆满图纸和模型的书房。

“爱卿辛苦了。”康熙翻阅着那几大册成果汇编,目光扫过一列列数据、一幅幅图解,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但微微颔首的动作显示他对其详实与条理是满意的。“短短时日,便有如此之多的事项推进,成效亦颇显着,可见爱卿用心,总局上下用力。”

“此皆赖皇上信重,总局同仁戮力同心,微臣不敢居功。”韦小葆躬身应答,心中却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康熙亲自前来,绝不仅仅是为了听这些他已经知道的情况。

果然,康熙放下册页,端起茶杯,看似随意地问道:“如今总局已初见规模,各项技术亦有所成。爱卿以为,接下来,这些成果当如何施用,方能发挥最大效力,巩固我大清江山?”

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机锋。它关乎技术的应用方向,更深层次,则关乎权力与资源的分配,关乎统治的根基。

韦小葆心念电转,知道不能回避,必须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理念。他整理了一下思绪,沉声道:“回皇上,臣以为,技术之利,首在‘普惠’与‘固本’。”

“哦?细细道来。”康熙目光微凝。

“所谓‘普惠’,”韦小葆解释道,“便是将那些成熟可靠、能直接提升民生的技术,如改良农具、高效肥法、防治疫病之策、水利兴修之法,尽快推广至直隶,进而推及全国。使耕者有其利,织者增其效,百姓免受饥馑疫病之苦。民富则国富,民安则国安。此乃夯实帝国根基,收取天下民心最直接、最稳固之途。技术总局存在的意义,大半在于此。”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康熙的神色,继续道:“所谓‘固本’,则是利用技术,系统性解决那些困扰朝廷多年、耗费巨大的难题。譬如黄河之患,若能通过模型实验,找到长治久安之策,则每年可节省堵口疏浚之巨额钱粮,更能保数百万生灵免于流离。再譬如,改进矿冶之术,提升钢铁产量与质量,则于军工、民用皆有大利。此等‘固本’之策,见效或缓,然其利在千秋。”

韦小葆的阐述,核心在于通过技术的普遍应用和根本性问题的解决,来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稳定性,其受益者是整个国家和全体百姓。

康熙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椅背上轻轻敲击。待韦小葆说完,他沉默了片刻,方才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爱卿所言‘普惠’、‘固本’,确是高瞻远瞩,老成谋国之言。”

他话锋随即一转:“然,朕以为,非常之技,当时有非常之用。如今四海初定,然隐患犹存。八旗乃国之根本,朝廷之干城。凡有新出之利械,譬如爱卿之前所献之火器,乃至日后可能研制出的其他军国利器,自当优先装备八旗劲旅,使其如虎添翼,方能震慑不臣,永葆社稷安宁。此乃‘强干弱枝’之道,亦是当前最紧要之事。至于民间推广……或可稍缓,待根基稳固,再行普惠,亦不为迟。”

康熙的理念清晰而直接:技术,尤其是可能影响军事平衡和统治稳定的关键技术,必须首先服务于巩固爱新觉罗家族和八旗集团的统治地位。这是基于满清以少数族群统治庞大帝国的现实考量,是权力逻辑的必然选择。

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滞了。李德全垂手侍立,眼观鼻,鼻观心,大气不敢出。

韦小葆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这是根本理念的冲突,是无法轻易调和的矛盾。他的“普惠固本”着眼于长远和整体,而康熙的“优先八旗”则着眼于现实统治的稳固。

他深吸一口气,知道此刻绝不能退缩,但也不能硬顶,必须有理有据:“皇上圣虑周详,优先装备八旗,确能迅速提升战力,震慑宵小。只是……臣窃以为,技术若只局限于一部一族,其利终有穷尽。譬如火器,若能量产并装备绿营乃至训练有素的乡勇,则我大清国防纵深将极大拓展,应对内外威胁之能力亦将倍增。再譬如农工技术,若能使天下百姓皆得其利,则国库税基方能真正雄厚,支撑起更强大的八旗军力亦是水到渠成。若技术之利仅为少数人独享,恐如无源之水,难以持久。且……若民间迟迟未见技术之惠,恐生怨望,反于稳固人心不利。”

他试图将康熙的“统治稳固”与自己的“普惠”理念联系起来,说明普惠最终有利于更长久的统治。

康熙看着韦小葆,目光深邃,仿佛要穿透他的内心。他看到了韦小葆的坚持,也听出了其中的道理。但他作为皇帝,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平衡的难度更大。

“爱卿之心,朕知之。”康熙最终没有明确否定韦小葆,但也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是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做了决断,“然事有轻重缓急。火器及日后可能涉及军国之要技,其制用分配,朕自有考量。农工水利等民用之技,爱卿可依‘普惠’之念,酌情推广,然亦需循序渐进,稳妥为上。”

这就是帝王的平衡术。他没有完全堵死“普惠”的路,但在最关键、最敏感的领域,划下了明确的界限:技术,必须首先服务于皇权和核心统治集团的利益。

“臣……遵旨。”韦小葆垂下眼帘,掩去其中的复杂情绪,躬身领命。他知道,这场理念的碰撞,他没能说服康熙。皇帝的意志,是目前无法逾越的高墙。

康熙起身,拍了拍韦小葆的肩膀,语气缓和了些:“爱卿乃国之干城,朕对你寄予厚望。办好技术总局,多出利国利民之成果,便是大功一件。其余之事,朕心中有数。”

说完,康熙便起驾回宫了。

韦小葆独自站在书房门口,望着皇帝仪仗远去的方向,心中波澜起伏。第一次理念碰撞,以他的“妥协”告终。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技术的洪流一旦开启,其发展方向和受益对象,终究不会完全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他的“帝国”与皇帝的“帝国”之间,那微妙而深刻的张力,已然清晰可见。前路,注定要在这种张力中,艰难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