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104章 棱堡设计与土力学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第104章 棱堡设计与土力学

作者:开欣果99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7:43:44

敌情分析报告为韦小葆的战略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下一步便是将战略意图落实到具体的防御体系建设上。他召集了工程技术组全体成员以及营中所有负责土木营造的官员,在参谋部的大堂内,召开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军事工程会议。

大堂中央,巨大的沙盘已经根据测绘组的数据,精确还原了肃州以北五十里内,葛尔丹可能南下的几条主要通道及周边地形。沙盘旁立着几块巨大的木板,上面钉着厚厚的宣纸。

韦小葆没有急于抛出自己的方案,而是先让传统的营造官们发言。

一位姓钱的老营造官率先上前,指着沙盘上一处较为开阔的谷口:“大帅,诸位同僚,依卑职浅见,可在此处依托山势,修筑一座方正营寨。墙体高厚,设箭楼四座,足以屯兵数千,扼守要道。此乃祖宗成法,稳固可靠。”

其他几位营造官也纷纷附和,提出的方案大同小异,无外乎方形或圆形的城墙、营垒,强调墙高池深。

韦小葆静静听着,不置可否。待众人发言完毕,他才走到沙盘前,拿起一根细长的木棍。

“钱大人所言方正营寨,看似稳固,却有其致命缺陷。”韦小葆的声音平静,却让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他竟直接否定了“祖宗成法”?

“诸位请看,”韦小葆的木棍在虚拟的方形城堡模型上划过,“若敌军攻至墙角,此处、此处,还有此处,”他连点城墙拐角附近的几个区域,“都将成为我军弓弩射击的死角!敌军可安心在此架设云梯,挖掘墙根。而我军仅能依靠垛口后的士兵投石放箭,效率低下,且极易被敌军集中火力压制。”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疑惑的脸庞:“更重要的是,方形城堡的防御,依赖于漫长的城墙。我军需分散大量兵力守卫每一段城墙,而敌军却可集中优势兵力,猛攻一点!一旦一点被破,全线崩溃!”

几句话,如同冷水泼入油锅,让在场的传统派官员们脸色微变。他们从未从“射击死角”和“兵力密度”的角度如此细致地思考过城防问题。

“那……依大帅之见,该当如何?”钱营造官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带着不服与探究。

韦小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一块空白的木板前,拿起炭笔。他没有画方,也没有画圆,而是笔走龙蛇,勾勒出一个充满锐角、如同多角星星向外放射的奇特图案——正是近代欧洲战场上大放异彩的棱堡雏形!

“此乃‘星形棱堡’设计。”韦小葆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自信,“其核心原理,在于消除死角,实现交叉火力全覆盖!”

他详细解释道:“诸位请看,这些向外凸出的三角或菱形区域,称为‘棱堡’。每个棱堡的侧面,都可为相邻的棱堡提供火力掩护。无论敌军攻击城堡的任何一个点,都将同时暴露在至少两个,甚至三个棱堡的侧射火力之下!他们不再有安全的墙角可以躲避!”

他手中的炭笔在图形上快速标注:“城墙不再是平直的,而是由一系列短小的、互相掩护的‘棱堡墙面’组成。敌军若想挖掘墙根,无论在哪一段,都会暴露在侧翼棱堡的直射火力中。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更少的兵力,防守更长的防线,因为火力覆盖效率得到了极致提升!”

大堂内一片寂静,只有炭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和众人粗重的呼吸声。这完全颠覆了他们固有的认知!城防,竟然可以这样设计?

“可是,大帅,”另一位营造官提出质疑,“如此多锐角,墙体结构是否稳固?地基承重、墙面倾角,皆需慎重啊!”

“问得好!”韦小葆赞许地点点头,这正是他接下来要说的重点,“这就涉及到‘土力学’与结构稳定性计算。”

他转向工程技术组的匠头们:“赵匠头,你们近日勘察周边土质,结果如何?”

赵德胜连忙上前,禀报道:“回大帅,我等按您吩咐,在不同地点取样,测试了土壤的黏性、含水量和承重能力。发现河谷地带土质较软,而两侧高地土质坚硬,但多有碎石。”

“根据不同的土质,”韦小葆接话道,“我们需要计算确定墙体基础的宽度和深度,以及墙面的最佳倾斜角度(‘收分’)。土质软,基础需宽大,甚至打入木桩加固;土质硬,则可适当减少基础工程量。墙面的倾斜度,也非凭经验估算,需根据墙体高度、材料重量和土质承重能力,通过力学原理进行计算,以确保墙体不会在自身重量或外部冲击下坍塌。”

他让算学博士周铭展示了几个简单的承重和稳定性计算公式(以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表述),虽然众人听得云里雾里,但那严谨的推导过程,却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可信度。

“我们不仅要造一座城,”韦小葆总结道,“更要造一座‘聪明’的城。它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如何最有效地保护自己。每一个角度,每一段墙体,甚至每一块砖石的位置,都应是计算的结果,而非经验的产物。”

他指着沙盘上几处关键隘口:“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我们将首批建造三座这样的棱堡。它们将互为犄角,相互支援,构成葛尔丹骑兵难以逾越的死亡地带!”

会议结束后,众官员匠人心情复杂地离去。有些人依然觉得韦小葆的设计过于惊世骇俗,但那份基于几何和力学的严密论证,又让他们无法轻易反驳。

工程技术组则立刻投入了疯狂的工作。根据韦小葆提供的原理图和他们自己的理解,开始绘制详细的棱堡施工图纸,计算土方量、材料需求,并根据土力学数据确定各地的具体施工参数。

棱堡的设计,是韦小葆将现代军事工程学注入这个古老战场的第一次大胆尝试。它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新的防御工事,更是一种全新的、基于科学计算的战争思维方式。当第一铲泥土按照图纸要求,带着精确的角度被挖开时,一场静悄悄的军事革命,已然在这西北边陲的土地上,扎下了坚实的根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